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2021-05-10 03:08
黑龙江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血管依从性多元化

李 萍

焦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常发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其发病机制较多,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对患者的心肌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们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3]。多数心血管疾病为终身疾病,需终身服药,积极配合治疗,控制各项指标。但实际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具有不良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差,加之其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既往常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需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全新的系统化、全面化的护理模式,即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风险意识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焦作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的108 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男33 例,女21 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73.28±3.52)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95±1.05)年;其中高血压18 例,心脏病23 例,高脂血症13 例;观察组男34例,女20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3.37±3.64)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01±1.10)年;其中高血压17例,心脏病25 例,高脂血症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5]中心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60 岁;(3)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2)严重心率失常、房颤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伴有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干预,并进行常规护理,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1)建立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由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6 名护士、1 名康复治疗师、1 名营养师共同组成。护士长负责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组织,主治医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康复训练计划及营养干预的执行,护士负责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2)多元化健康教育内容:①采用一对一模式为患者普及健康知识,讲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 并告知其发病机制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该疾病,提高其认知水平。②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包括心血管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等,并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③护士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添加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健康宣教,由护士每周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科普文章,并且上传心血管疾病保健知识的微视频,方便患者观看。在微信群里,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疑惑,转发心血管疾病和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和互动,并邀请心血管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发表自身感受,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④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各项检查结果评估心功能,并分析其运动量,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根据锻炼部位和运动量耐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阶级锻炼,先由慢步过渡到快走,后为慢跑等,以患者耐受运动量为宜。⑤营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制定科学饮食搭配,减少高热量、高脂肪、盐及糖的摄入,以清淡、蔬菜、高蛋白饮食为主,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帮助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4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有4个维度,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关系,每个维度为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护理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饮食、锻炼、用药三个方面的依从性,由护理人员自主评分,每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依从性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关系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n=54)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p对照组(n=54)干预前干预后tp心理因素1.95±0.17 3.58±0.23a 41.880<0.001 1.92±0.11 2.55±0.20 20.282<0.001生理因素1.72±0.13 3.36±0.25a 42.769<0.001 1.70±0.10 2.43±0.22 22.198<0.001环境因素1.83±0.15 3.68±0.27a 44.014<0.001 1.80±0.13 2.64±0.24 22.615<0.001社会关系1.69±0.14 3.45±0.26a 43.798<0.001 1.67±0.12 2.52±0.23 24.077<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方面、锻炼方面、用药方面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4)χ 2 P饮食方面90.28±4.65 78.45±3.52 14.906<0.001锻炼方面85.47±4.29 76.56±3.27 12.138<0.001用药方面88.23±3.85 75.58±2.38 20.538<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其具有高发病率、难治愈、病程长、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7]。该病多由老年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免疫力低下、负面情绪所致。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健康度较差等风险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8]。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该疾病的认知、自我护理知识,且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风险性,但常规健康教育仅对近期治疗效果较好,对远期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临床的的研究发现,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疾病当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9]。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指医护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相关知识、用药指导知识、预防相关知识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10]。

本研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饮食方面、锻炼方面、用药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依从性。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以患者自身病情为依据,给予全面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为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警示性。此健康教育方式通过一对一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宣传视频等形式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重视度。要求患者们关注微信公众号,便于其时常学习该疾病相关知识、正确用药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并添加微信群,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互动,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鼓励病友之间相互交流该病心得体会,互相学习、鼓励,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的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整体身体素质;由营养师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给予健康饮食搭配,帮助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依从性。

猜你喜欢
心血管依从性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