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7~2020年2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05-10 14:24宋玫香尹楠楠董乃清刘秀坤李庆妍于博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宋玫香 尹楠楠 董乃清 刘秀坤 李庆妍 于博

【关键词】ADR;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5249(2021)26-0172-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随着药品品种、规格、联合使用的增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ADR的发生越来越多。因此开展ADR监测和上报工作,关系到每位患者的用药安全。临床药师有责任宣传ADR,做好本单位ADR的收集、汇总、上报等工作,综合分析其发生的多种因素和规律特点并及时反馈临床,更好的为临床用药安全保驾护航。现对我院2017~2020年264例ADR报告汇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64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不良反应药品分类、损伤系统及预后转归进行分析汇总。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264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152例(58%),男性患者112例(42%),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ADR发生率较高的人群集中在0~10岁患儿(19%)及50岁以上群体(52%),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给药途径 给药方式中以静脉滴注为主共计241例,占比91%;口服给药20例,占8%;皮下注射2例,吸入给药1例。

2.3不良反应类型 按不良反应类型分类,其中一般不良反应250例,占比95%;严重不良反应14例,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中9例为抗肿瘤药物,4例为抗感染药物,1例为其他药物。

2.4不良反应药物分类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8版)将264例ADR涉及到的药物进行分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共计142例,占比51%;其次是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和抗肿瘤药物,分别是48例(18%)、42例(16%)。结果见表2。

2.5不良反应损伤系统

264例ADR所引起的系统损伤中,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位居第一位,共98例,占比37%;其次是消化系统55例,占21%,第三位是全身性不良反应32例,占12%。具体数据见表3。

2.6预后转归

264例不良反应中有237例好转(90%),18例痊愈(7%),6例不详(2%),3例未好转(1%)。

3讨论

3.1 ADR发生与性别年龄相关性 本文研究显示,ADR发生率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比例,这与同时期国家ADR监测报告中心监测显示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比例结果相符[2-4],这可能与就诊患者中女性患者人数较多有关。ADR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儿童由于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不同于成年人,且儿童用药中存在专用药物缺乏、用药信息不全、药物滥用等问题[5],导致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中老年以上群体身体机能减退,抵抗力差;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与成年人存在差异,药效学方面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或降低;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ADR发生率明显升高[6]。低龄儿童和中老年以上群体是ADR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生理特点、基础疾病、联合用药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加强重点人群用药监护,进而减少及避免ADR的发生。

3.2 ADR与给药途径 本项研究ADR发生主要以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而静脉给药能够很快达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血药浓度,起效较快,多数患者会主动要求选择静脉方式给药;出院患者带药基本选择口服药物,即使发生不良反应不易被及时发现和追踪上报,这也是口服给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之一。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常见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本着“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原则,尽量减少静脉方式给药,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溶媒,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不同药物时嘱咐护士尽量充分冲管以避免出现浑浊、沉淀等配伍变化,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3 ADR与药物分类 本研究中发生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其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到临床各个科室,目前临床上对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明确、选用的品种不适宜及给药疗程过长等多种因素导致ADR发生率增高。如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7]。建议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加强管理,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发生率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其次是中药及中药注射液,此类药物中应用最多的是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感冒、咳嗽、高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等见上述证候者,同时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作用使其在临床方面应用更加广泛,且本类制剂成分复杂,含有的过敏原成分等因素易引起部分患者发生ADR[8],建议临床在使用时现用现配、选用正确的溶媒和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9],如合并其他药物时应充分冲管,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做好用药监护和应急抢救工作;第三位是抗肿瘤药物,其中紫杉醇注射液发生ADR的例数最多,临床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作用。随着抗肿瘤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药物使用的难度。抗肿瘤药物应用安全范围窄,其细胞毒性作用对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10],从而导致全身细胞毒性和免疫功能缺损[11],专科临床药师应结合肿瘤患者自身特点,集中监控此类药物引起的ADR。

3.4 ADR累及损伤系统 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损伤皮肤及其附件,以红斑性皮疹、局部皮肤反应、皮炎、瘙痒等临床表现为主,由于其临床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容易观察判断;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等,由于肝、肾功能损伤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判断,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和监测[5]。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临床药师需开展并加强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数据[12],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品种及剂量,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更好的服务。

3.5 ADR与预后转归 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疑似不良反应,在停用可疑药物基础上应加强积极救治,以期患者预后转归良好。在患者出院带药以后,我们应当加强后期跟踪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及预后转归,减少ADR发生。

综上,ADR的发生与患者、药品、医疗等各方面息息相关,ADR的监测和上报需要医生、护士、药师共同协作。由于目前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与医疗事故混为一谈,担心承担责任等原因导致漏报或故意隐瞒,导致ADR上报数量大大减少。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完善智能上报系统,有效落实奖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坚持“可疑即报”原则,着力提高医务人员对ADR认知能力和整体素质。临床药师通过搜集整理药物警戒讯息,同时以药讯形式及时反馈给临床,应定期汇总分析ADR的规律特点,开展ADR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讲座,并加强医护人员ADR的认知及关联性判断,通过张贴上报流程和发放知识手册等措施共同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临床药师需要深入临床实践,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对患者实施重点治疗药物监测,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385例感染病例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临床药师在朱砂外用致汞中毒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