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霞
【摘 要】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信息,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干扰和冲击,能否抓住教學资源,使课堂效果超出预想,生成新的教学亮点,这都需要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关键词】 课堂 生成 效率
现在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而“开放”的程度越高,学生就越会提出一些“反常”的问题。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预料过程中出现的形形式式的情况和事件。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引导,灵活重构,从而使课堂上的“反常”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一、生成缔造课堂活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就得全面关注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智者,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了《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诗句后,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了‘粉骨碎身,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是不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是老师事先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略一思考后,老师让大家利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教室里热火朝天,各小组争先恐后地翻阅《成语字典》及手头参考书。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有了结论:“粉身碎骨”是说身体变成了碎片,但是有的骨头可能还连着。而“粉骨碎身”是说骨头变成了粉末,身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更进一层,更能表达作者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死的品质。
这是一段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学生多有思想,多会思考,不仅敏锐地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而且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自读自悟、互动交流的思想碰撞中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二、生成造就题材新意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捕捉错误并巧妙运用,不能一下子就否定学生的答案,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位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了命题补充,有的同学说:我学会了做饭,有的说:我学会了洗衣服……这时一个调皮的学生站起来说:我学会了撒谎。话音刚落,班级中一些哗然,也免不了一阵捧腹大笑。但在批改作文时,看到了这位调皮学生的作文,老师怔住了。“奶奶和妈妈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可开交,爸爸忍受煎熬,待家中战争稍稍平息,只有我去安抚两位战士——奶奶和妈妈。有时爸爸做些好吃的,我盛好了端到都在生气的奶奶和妈妈面前,对奶奶谎称:这是妈妈叫我端过来的,她觉得刚才对您有点太过分了,自己不好意思来。对妈妈谎称:这是奶奶叫我劝慰你的,她说她人老了,有点糊涂了……就因为这美丽的‘谎言,家中的愁云消散了”看到此处,老师笑不出来了,一篇优秀的作文,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讥笑中,“屈辱”地诞生了。
每个学生心中都装着一个精彩的世界,其中,奇花片片,瑶草盈盈,学生的各种体验总是交织着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和个性,老师应做到“花开草茂”的助长剂,不应充当“花谢草枯”的锄草剂。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感情才会真挚,感受才能真切,感悟才会真诚。
三、生成营造教育契机
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好问,他们常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往往是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的提出,给“若有所悟”的老师提供了一个个教育的契机。
在教学《大禹治水》这一课时,老师提问:“学完这一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时,一位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问大禹怎么那么狠心,难道他就不想儿子吗?这么狠心的人,书上为什么还说他伟大呢?他三次路过家门,完全可以回家看看孩子啊。”怔了一下的老师先是肯定了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敢于向教材挑战的精神,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针对课文做进一步探讨,后来学生都认为大禹不是不想家,不想孩子,可是他更关心天下百姓。只有制服了洪水,天下百姓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治理洪水,片刻不能耽搁。此时,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不正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吗?就这样,教师借学生“反常”的问题为契机,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的思想所在。
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过程,突出教育过程的生命性。虽然,学生提出“反常”问题会使课堂比预设的秩序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泯灭学生的创造火花,使他们走向平庸。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礼兵.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6).
[2] 苗培云.抓课堂点滴资源,巧妙运用增有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