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考

2021-05-08 05:28张亮红陆剑波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思考

张亮红 陆剑波

摘要:城市应急治理能力是一种系统性能力,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多项能力要素,各能力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如果某一能力要素弱化,不仅可能会影响相关能力要素的功能发挥,还可能会影响基层应急治理能力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使整体基层应急治理系统能力弱化,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严重影响到基层应急治理的有效性及其效率。

关键词: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思考

一、源头管控

1.建立城市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清单

城市应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工作,掌握城市安全风险的状态,建立城市安全风险清单,明确城市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实现安全风险清单的实时更新。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2.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制度

除了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外,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还应针对这些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在应急法规制度中明确城市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及备案要求,明确应急培训演练相关要求,明确应急规划或安全规划编制要求,明确应急物资储备调用要求,明确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类型应急队伍建设要求,明确应急值班制度要求,明确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组织实施、协同响应等相关要求,同时针对不作为或事故应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过失明确责任追究要求。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能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开展应急响应。

3.编制应急规划或安全规划

城市应制定应急管理规划,或在安全生产规划中明确应急管理相关内容。规划中应重点说明规划领域、规划依据、规划目的、规划意义;总结前期发展成绩和存在问题,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阐述相关领域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主要包括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明确规划实施保障,研究提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各类配套措施和要素保障举措,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载体支撑、考核评估等实施机制。

二、应急准备

1.明确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

城市应在专门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或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的应急管理职责。一般情况下,市、区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行业、领域的应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应急工作职责。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涉及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及社区、各级企事业单位。

市、区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发布针对突发事故灾害的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作为基层行政管理单位,可编制涵盖不同事故灾害类型的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村委会及社区委员会应在明确村委会及社区委员会应急管理职责基础上,编制面临的事故风险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突出可操作性。

3.配置应急物资及装备

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过程中,必需用到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急物资和装备一般分为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应急装备及配套物资、工程材料与机械加工设备。应急物资及装备的日常储备数量应符合相关储备标准或规范要求。标准规范没有要求的,应根据当地事故应急响应范围,估算应急响应所需物资及装备的储备数量,也可适当增加储备数量。

4.完善预测预警体系

市、区县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要及时、准确地报告突發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报告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5.培养市民应急意识

开展市民安全知识、应急技能水平调查和需求分析,制定提升市民应急意识的培养工作方案。利用广场、公园、商场、安全体验场馆、机场车站码头、地铁公交航班等公共场所和公共出行工具的相关电子显示屏、橱窗、宣传栏等宣传交通、消防、家居、学校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制定计划并组织开展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地震、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确保市民具有居家生活事故隐患排查能力,掌握扑灭初期火灾基本技能,掌握疏散逃生技能,掌握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文涛.关于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安全,2021(02):17-20.

三欣(浙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思考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