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摘 要】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可以帮助其在参与知识学习活动时,既能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又可以通过思维意识的调动,更好地保证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小学教育作为培育学生学习习惯与促进其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就需要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育,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课堂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培养途径 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 语文课堂
小学生年龄较小,而且正处于使用具象思维思考问题的关键阶段。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育相应的创新思维能力,才可以在有效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语文作为培育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重要学科,不仅知识范围覆盖面广,而且能够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需要根据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思维意识,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与手段进行创新,才能在充分帮助学生提起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
有趣的课堂问题往往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激发学习主动性,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思维意识得到更好锻炼。
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作为一篇神话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既能够感受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又能够在体会盘古舍己为人精神的同时,可以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意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对神话人物有所了解?”“盘古作为开天辟地的人物,那么他做了什么事情使天地分开?”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够及时把握学习重点,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进行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探究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信息化教学以互联网为载体,所以可以帮助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选择与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符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工作中,从而在更好地丰富授课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既可以保证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又可以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下,更好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進行《梅兰芳蓄须》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够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从而体会其爱国情感与民族气节的同时,正确树立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为了使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梅兰芳先生演出京剧的片段,使学生可以快速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请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梅连芳蓄须的具体原因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相比于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模式,不仅可以使整体的课堂知识内容,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在有效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锻炼学生合作意识
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使教师很少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进行重视,从而导致其在思维意识严重束缚下,不仅习惯性依赖教师学习知识,而且也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工作严重受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更好地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
例如,在进行《荷花》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感受荷花的美丽以及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将班级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画出描写荷花美丽姿态的语句,并进行分析与学习。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相互间思维意识的碰撞中,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既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树立正确合作意识的过程中,充分对自身创新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在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既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文化素养;又能够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的同时,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语文课堂的教育价值,不仅是帮助学生学好语言知识,还需要通过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可以在不断钻研与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意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够在思索与探究中,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既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又能够在发挥语文教育价值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禹荣,刘月香.工作坊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1):179-183.
[2] 林瑞娟,苏惠珍.体会人物内心 感受家国情怀——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75-77.
[3] 范晓东,康刘璐.新中国语文课程性质的政策变迁与逻辑分析——基于间断平衡理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