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本原

2021-05-08 06:13胡首双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原三学前置

胡首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曾指出,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标准之一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目前,教育萎缩为教学,教学退缩为教知识点,教知识点收缩为教考点,教考点压缩为教考题,因此反复讲解、重复训练和频繁检测成为教学常态。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其症结归根于教育教学失去生命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改变这一困境,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让教育回归本原,笔者在学校全力推行教学创新,实践本原三学课堂改革,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叩问现实:传统课堂最缺少什么

传统课堂最缺少什么呢?是缺少知识吗?许多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传道授业。是缺少方法吗?许多老师声情并茂,循循善诱。是缺少责任吗?许多老师已是呕心沥血,殚尽竭力。即便如此,课堂氛围依然低迷、课堂效率始终低下。传统课堂最缺乏的就是推动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去主动学习的力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两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满足学生这两个层次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这种最高的价值时,学生就可能不断地在他们的内心增进和强化这种对价值的需求,产生学习的高峰经历,就会逐步产生对学习的热情、信心、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得课堂变为一个巨大的磁场。

为此,教师要把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才华的“殿堂”。为了让学生有才可展,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传统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就是说,要对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两次升级,以教师为主导的“讲堂”升级为以学生为主人的充满生机的“学堂”,把学生的“学堂”再次升级转化为学生展示才华和学习成果的“殿堂”。这便是本原教育的创建初心。

二、追源拓新:本原教育体系创建

本原教育是以人的学习本能为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以课程标准为原,让教育回归本原,实行国家课程学生化教学策略的教育;本原教育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生本教育为主要理论基础而创建的特色教育模式。

1.本原教育的理论根源

本原教育的理论源泉主要有:生本教育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学理论根源:生本教育理论——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探索和发现知识。基于此理论,在本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尽可能地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皈依于学,把核心性学习还给学生。本原教育就是鼓励教师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方法论理论根源:学习金字塔理论——要想学习内容的留存率达到50%及以上,就要采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或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本原教育采用小组队学、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同伴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根源: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拥有八种与众不同的智能。基于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的多元智能理论,本原教育采用团队互学的方式,让同伴学习互现优势,各显风采。

心理学理论根源: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人最高的心理需求,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基于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设置班级群学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2.本原教育的内涵拓新

本,即根本。原,同“源”。本原,即根源,根由,哲学上也称之为“本源”。本原是万物的最初根源,是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笔者笔下的本原教育,旨在厚生命之本,植文化之根,夯知识之基,存技法之正,砺思维之睿,成德性之美,最终归教育之真。本原教育坚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应凭借人的学习本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研学、互学、帮学,激励学生发展,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延伸了本原教育的理念内涵。

教学观: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的学习。很多的知识、方法是由“根”长出来的,“根”是知识生长的地方和方法形成的地方,更是思维发生的地方。“根本不深,花叶不美”。学生学习知识要追本溯源,切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本原教育认为教育的基础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教师设置好“简单、根本、开放”前置研究的任务,引导学生课前进行前置研学,先研后学,先学后教,先会后教。

教师观:本原教育认为教师的本领不仅仅在于传统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不是带动学生学习的“火车头”,而是撬动学生学习的“杠杆”。

学生观: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本能,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要全面依靠学生。

课堂观:本原教育是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通过学生课堂展示和互动交流,实现课堂从教师的“讲堂”到学生的“学堂”再到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的两次升级转型,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找回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充满吸引力,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使教育激扬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程观:本原教育要实现课程的“两级转化”——国家课程升级转化为教师课程、教师课程升级转化为学生课程。教师对国家提供课标、教材或者其它文本,通过集体教研和相关部门指导下而形成的自己的教案、文本、教法及教学风格等称为教师课程,教师仅仅只研究如何教,较少研究学生如何去学是不够的,这并没有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应把教师课程转化成学生课程,学生课程就是学生自己的课程,包含“学什么,如何学,什么时间学”等。

三、找回动力:“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本原三学课堂要实现从“讲堂”到“学堂”再到“殿堂”的升级转变,课堂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学生个体先进行自主独立学习,具备“对话的资本”,便于和其他同學交流;其次,构建4~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队学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第三,给学生以舞台,展示学习成果。

为实现课堂的两次转变,笔者带领学校创建了本原教育“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三学”是指课堂教学经历三个环节——前置研学,团队互学,教师帮学,其中,教师帮学贯穿始终。它们并非线性点状排列,而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称为“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学”课堂。

1. 前置研学

前置研学的内容主要是前置研究。本原教育对教师备课要求极高,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根本,遵循根本、开放、简单的原则,从简单的知识点切入精心设计前置研究,前置研究要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思考或体验,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让学生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抽丝剥茧,从自发性地深度研究延伸至深层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好(hǎo)学”过渡到“好(hào)学”。

前置研学要求:课前,学生围绕前置研究自主解决50%以上的问题,标注出疑点和难点。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交叉检查前置研究,教师对前置研究情况做出评估。课堂拒绝零起点,坚持“不做不议”,即开展好前置研究,才进行下一环节的小组队学,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课中做小微前置研究,但课中前置研究难度不易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2. 团队互学

在本原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团队互学。团队互学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小组队学、班级群学。小组队学是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个人独学成果。小组队学要求:组内同学全面参与,每个组员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做好相关记录。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保证团队互学真实有效,能解决前置研究内容的75%以上的问题,形成小组队学成果,并对成果展示人员和方式做出安排。同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小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监督和巡查,保证合作探究的质量。做到“不议不讲”,即组内交流不充分,就不进行下一环节的班级群学。

本环节设计的最大优势是解决小组队学环节留下的疑难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班级群学环节展示解疑的主攻问题。

班级群学包括:①展示小组队学成果;②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③回答、追问、质疑、辩论或补充问题。要求:学生发言时要面对全体学生,大方自信,声音洪亮。小组长协作好展示的分工安排,展示能充分反映小组的共识,思路要清晰,观点要明确,能引起生生互动,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其他的学生要认真倾听,勤于思考,及时补充,大胆质疑,勇于辩驳。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追求知识和思想生成的价值,讲求展示质疑的实效,通过班级群学能解决本节课所学内容的85%以上的问题。“班级群学,展示质疑”环节是“三学”的重要环节,它使课堂变成引力场,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 教师帮学

教师帮学就是指在本原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帮学”,即关注全体学生状态,即善于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在知识生长处、方法形成处和思维发生处发力,适时地帮助学生提炼知识,提升能力。就是说在指导学生画龙的過程中,教师要在关键之处点睛,同时还要对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做出激励性评价。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做到“不辩不拨”,即学生没有质疑和辩论,教师就不要先去点拨。

总之,本原教育“三学”课堂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互动交流,实现课堂从“讲堂”到“学堂”再到“殿堂”两次升级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近年来,通过本原教育的实施、三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全体师生共同拼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杜威曾说,教学就像做买卖,教师积极地推销自己的商品,但学生没有主动地买,交易就不成功,这不是成功的教学与教育。我们坚信,唯有找回学习的动力,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回归教育的根本。实行本原教育,实践三学课堂,我们将上下求索,奋蹄前行。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本原三学前置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