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型课堂的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2021-05-08 01:44吴珊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农民工培育

吴珊华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公共参与素养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活动型课堂,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学习知识的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阵地,依托该课程作为培育和发展公共参与素养的主阵地,可培养初中生的公共意识和服务精神,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型课堂是基于学生成长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置于贴近自我生活实境的情境中,引导其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共鸣;在教师开展的活动中,培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提高表达自身诉求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共参与素养。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活动型课堂,突出主题、思辨和实践的活动特征,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一、主题活动: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主线、中心,表达较为宏观、概括,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教学目标的体现。[1]活动型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主题性,意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感悟的内容即活动主题。所以活动型课堂看似热闹,但主题一定要明确、主旨要突出,开展课堂活动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2]

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专题教学设计为例,基于中学生缺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直接经验现实,本着引领中学生参与公共生活,认同民主价值,引导其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宗旨。本专题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共同背景设计“参与公共事务我能行”主题活动的三个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紧扣“参与公共事务我能行”这一主题,每个情境后,笔者设计了讨论议题,学生围绕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情境一,有同学建议既要积极主动参与这次选举活动,也不能偏袒,要依据事实,公开公平选出真正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人。情境二,不少同学提议通过在微博、QQ、朋友圈曝光小区管理不善,也有同学建议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情况,或者可以咨询医学专家如何做好小区的防护措施。情境三,同学们义愤填膺、激烈讨论,认为湖北红十字会肯定存在猫腻,湖北红十字会应该公开所有捐赠医疗物资的信息,相关责任人接受调查,如有违规操作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初中生的公共参与热情高涨,但往往热情有余、理性不足,应该引导他们理性、客观地对待网络信息。

以上三个情境的讨论围绕“参与公共事务我能行”这一主题,学生参与度高,融入性强,公共参与意识被极大调动起来,关心国家、关注社会,依法参与、民主参与国家公共事务,在活动中培育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与素养。

二、思辨活动:理性表达公共诉求

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较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根据这个年龄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3]中学生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开放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并在网络空间中留下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痕迹——留言评价,无论自己的留言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失偏颇。活动型课堂可以针对此类情况设计辩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绝好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真理、明辨是非。

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专题的教学设计为例,为锻炼中学生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思辨能力,笔者设计的辩题为“我支持/我反对农民工极端手段讨薪”,班上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代表正方、反方,布置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为论点找证据。

课堂上,正方同学即“我支持农民工极端手段讨薪”,提出观点:首先,依据《劳动合同法》农民工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其次,农民拿不到报酬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都没法正常运行;再次,老赖是个难题,何况弱势群体农民工,所以支持农民工采用极端手段讨薪,结果很重要,讨到薪资就是正理。

反方同学即“我反对农民工极端手段讨薪”,提出反驳:首先,获得报酬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可是合法权益受损时也要采用合法手段维护;其次,公民的个人权利行使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极端手段讨薪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再次,尽管农民工讨薪难是个社会问题,但是现在农民工合法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表达,例如人民调解、劳动仲裁等方式,也可以起诉到法院,国家公益机构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援助。

课堂变成了辩论现场:正方义正言辞支持农民工讨薪,声称为农民工发声;反方摆事实、讲道理提供法律依据,力劝正方要理性讨薪;双方你来我往,摆事实、讲道理论法条,理越辩越明。正方虽仍然站在农民的立场,但是最后还是同意合法权益需要通过合法手段来维护,理性占据了上方,实现了双赢。学生们代表正反两方通过辩论这个唇枪舌战的过程,将合理表达诉求、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种子埋在心底,必定在将来成长的过程中生根发芽,切实提升其公共参与的思辨意识、理性思维。

三、实践活动:有序参与社会生活

实践方能出真知,真知应表现在信念与行动上,而不仅仅是答案与分数。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设计。将综合性实践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活动型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利用丰富多样实践活动,如模拟各类社会公共事务场景(价格听证会、法庭审判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序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合作、科学决策、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专题的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更真切体会、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本框题设计开展“模拟价格听证会”活动。“模拟价格听证会”设计背景:本市水费价格上涨听证会;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自来水公司、政府水利局、居民代表;各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代表观点陈词。在模拟听证会上,自来水公司代表阐述水费上涨原因;水利局代表从水资源保护角度说明水价适度调整的必要性;居民代表则据理力争,指出水价上涨会提高生活成本。模拟听证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有利于培育学生们的公民身份意识、公众参与意识。

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揠苗助长。《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未来公民公共素养培育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活动性课堂的优秀成功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学生成长路上,需要教师以人为本,用心培育;学生好比小树苗,需要精心浇灌、悉心引导。相信若干年后,小树苗必定成长为深深扎根黄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农民工培育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