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联合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价值及特征研究*

2021-05-08 09:04付立武
关键词:淋巴瘤影像学淋巴结

付立武 尤 斌

洛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类型[1],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处理此类病患的主要原则[2],但现阶段针对DLBCL诊断过程中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方法仍存一定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DLBCL的诊断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DLBCL患者(n=110)进行研究,研究PET/CT应用于DLBCL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特征,以期为选取DLBCL临床合适检出方式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疑似DLBCL患者中男∶女=57∶53,年龄18~90岁,平均(48.93±0.36)岁。纳入标准:①因疑似DLBCL需接受PET/CT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②对PET/CT检查具有良好耐受性;③年龄18岁及以上,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④具有清醒意识,能够顺利配合本次研究;⑤患者、家属完全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独立、自愿)知情同意协议,该协议由洛阳市中心医院伦理会拟定。排除标准:①于本次研究前已接受DLBCL相关治疗;②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③凝血功能异常;④心、肝、肾等重要机体脏器严重病变(属器质性);⑤存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系统疾病;⑥处于生理特殊时期女性,即妊娠、产褥、哺乳等;⑦合并其他肿瘤(恶性);⑧拒签知情同意协议。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110例疑似DLBCL患者均接受PET/CT检查,指定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专科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具体方法如下:①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食、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空腹血糖控制在4.0~8.0mmol/L范围内;②仪器选用上海联影公司提供的 PET/CT扫描仪(uMI550);③检查时为患者提供安静、避光环境,指导其实施15 min平卧,之后由静脉途径注射0.08~0.1 mCi/kg18F-FDG示踪剂;④参数设置包括管电压120kV、球管旋转时间每周0.8 s、管电流100~250 mA、螺距1.5∶1.0;⑤扫描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仪器配套),经2名影像学医生利用双盲法阅片得出检查结果。

1.2.2观察指标 记录110例疑似DLBCL患者PET/CT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与最终病理确诊结果对比,计算PET/CT对DLBCL诊断敏感性、特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

110例疑似DLBCL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检查,经分析可知PET/CT检查对DLBCL检出率为91.82%(101/110),病理确诊率为92.73%(102/110),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对DLBCL诊断敏感性为98.04%、特异性为87.50%,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PET/CT检查情况分析[n(%)]

2.2 检查图像

图1 男性DLBCL患者,33岁,PET/CT检查可见病灶对右侧颈部、双侧锁骨上下区、右侧腋窝、纵隔累及,具有较高的18F-FDG摄取量浓聚程度。

3 讨 论

DLBCL属于一种中高度恶性淋巴瘤[4],在我国以40~5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5]。由于DLBCL具有侵袭性强、跳跃性浸润、生长速度快、结外浸润等特点[6],因此提示及时确诊DLBCL患者病情对制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疗效至关重要[7],而现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此病检出率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PET/CT是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技术[8],其将解剖形态、功能代谢显像有效结合[9]。有研究认为[10-12],常规CT检查疑似DLBCL患者时,由于显像中可见淋巴结及其周围软组织具有相近密度,因此若较多数量淋巴结受累则将出现较高漏诊几率,而应用PET/CT检查疑似DLBCL患者时,由于其属于在分子水平建立代谢显像的功能性成像,因此能够利用淋巴瘤细胞相较于正常组织葡萄糖转运体数目增多、糖酵解有关酶活性增高等特点,从而根据细胞葡萄糖代谢情况辅助判断病情。因此提示,PET/CT在融合图像上能够同时借助结构识别、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代谢差异识别[13],因而相较于常规CT更利于检出DLBCL病变[14]。本研究通过分析110例疑似DLBCL患者临床资料可知,PET/CT对此类病患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此结论与杨烨[1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PET/CT检查DLBCL特征如下:①主要表现为腋窝(双侧)、腹股沟、纵隔、盆腔、颈部(双侧)、腹主动脉旁等处淋巴结肿大,可见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呈类圆形)[16];②钙化可见于双侧肺门、纵隔部分淋巴结内且有清晰边界[17];③可见部分肿大淋巴结间相互融合,形成肿块,未见规则形状及清晰边界[18];④结外器官组织受累后大多可见隐秘结构改变或无结构改变,常见结构改变包括胃肠道黏膜弥漫性/结节性不规则增厚、溶骨性骨质破坏、肺内多发结节、对称性扁桃体肿大(单侧/双侧)、脾脏不规则低密度灶(单发/多发),内部偶见低密度坏死区[19];⑤病灶对18F-FDG摄取量明显增多,病灶呈团块样、结节样放射性浓聚[20];⑥淋巴结、结外受累病灶内部坏死,则坏死处可见圆圈样18F-FDG摄取增高灶。

综上,应用PET/CT诊断DLBCL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今后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瘤影像学淋巴结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