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黄家剑 曾琬仪
摘要:侗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研究侗锦纹样艺术特色是侗锦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仿生是侗锦纹样形成的重要方式。通过田野调查,文章从通道当地收集侗锦实物并提取纹样,根据当地侗民叙述及其生活环境特点,从仿生学的角度去研究侗锦纹样的特点,探究侗锦仿生纹样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通道侗锦有具象仿生、抽象仿生、色彩仿生三个方面的特点,侗族人民出于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通过图案呈现了生活环境与条件特点,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图腾信仰及文化渊源。结合在现代服饰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侗锦传承和创新应用思路。
关键词:通道;侗锦纹样;仿生;文化内涵;现代应用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21)04011307
Abstract:Dongbrocadesarean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ChinaandalsoacrystallizationofthelaborandwisdomoftheDongpeople.Itisanimportantcontentofinheritanceandinnovationtostudy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Dongbrocadespatterns.BionicsisanimportantwaytoformDongbrocadespatterns.Throughafieldsurvey,realDongbrocadesarecollectedandtheirpatternsareextracted.AccordingtothenarrationsandlivingenvironmentoflocalDongpeople,thefeaturesofDongbrocadepatternsareinvestigatedfromtheperspectiveofbionics,andtheculturalimplicationsofbionicDongbrocadespatternsareexplored.OurresearchsuggeststhatDongbrocadeshavethreecharacteristics:concretebionics,abstractbionicsandcolorbionics.Outofpursuitofbeautyandloveoflife,theDongpeopledemonstrate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livingenvironmentandconditionsthroughpatterns,reflectingthetotemismandculturaloriginoftheDongpeople.Combinedwiththeapplicationinmoderngarments,thispaperprovidesreferencefor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veapplicationofDongbrocades.
Keywords:Tongdao;Dongbrocadespattern;bionic;culturalconnotation;modernapplication
作者簡介:陈晓玲(1975),副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现代服装工程与舒适功能性的研究。
侗族织锦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工艺最突出且保存最完整的民间工艺之一。通道侗锦保存最为完整和最具代表性,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而复杂的织造工艺,其丰富的图案内涵和鲜明的色彩在民族织锦艺术中独具特色,2008年6月7日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通道侗锦的纹样研究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必要途径。近年来,有众多学者对侗锦纹样的内涵和特点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研究侗锦图案的艺术特色,解析侗族织锦图案纹样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1-3];二是对通道侗锦织造材料与工艺的研究[4];三是对通道活态传承方面的研究、侗锦经济价值,提出文化产业、创新产品发展思路[5]。对于侗锦的研究特别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粟田梅[6]为地域代表的通道侗锦的艺术特征研究非常少,没有形成系列理论。追溯侗锦纹样美学根源可以看出,侗锦来自民间,装点、服务于劳动人民,与生活息息相关,仿生是其纹样的重要形成方式,从仿生角度研究侗锦纹样是通道侗锦艺术研究的必要补充。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通道当地收集侗锦实物并提取纹样,根据当地侗族人民叙述及其生活环境特点,从抽象仿生和具象仿生、色彩仿生三个方面剖析通道侗锦纹样的特色,研究侗锦纹样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服饰应用提出创新、传承与应用思路。
1 湖南通道侗锦生态背景
1.1 通道侗锦的生态背景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艺术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很多艺术造型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景物甚至微生物,仿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崇拜,也是对自然的敬畏。侗锦的仿生设计主要体现在图案、造型(织造特点)、色彩等方面,其中图案的仿生特征最为明显,而纹样的形态、寓意与侗族人民的人文背景、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学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将文明的发展总结为环境、时代、种族三个因素。侗族人民穿戴五彩斑斓、锦绣缤纷的织锦,除了民族发展演变的自然选择外,明显与其长期生活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通道侗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环境来说,通道同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西南有贵州苗岭余脉,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丰富的山脉生态资源和良好的气候资源为侗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在动物资源方面,据清代嘉庆年间《通道县志》物产篇记载与调查发现,通道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7]。如此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侗族妇女在侗锦纹样上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造型素材库,同时也引导着侗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社会历史的角度上看,通道所处地区在历史上是楚越分界走廊地带,被称为“百越襟喉”“南楚极地”,同时通道也是侗族、汉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自治县。农耕文化为主,小家小户劳作生息,浓重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是侗族人民创造侗锦纹样的艺术源泉。
1.2 通道侗锦纹样特点
侗锦是用木棉线染色后织成,质粗而文采。通过在通道当地田野调查收集,侗锦纹样主要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景观纹样、几何纹样等。其中具象仿生纹样包括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景观纹样。通道地区侗锦的植物纹样主要有:麦子花纹、牡丹纹、月季纹、榕树花纹、杉树纹、高粱秆纹等花纹和树纹;动物纹样主要有:凤纹、龙纹、蜘蛛纹、鱼纹等;景观纹样主要有:月亮纹、太阳纹、八芒纹、山水纹等。侗锦纹样源于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通过观察并创造出精美的纹样,纹样的描绘有飞鸟鱼虫、山山水水、日月星辰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能从自然界直接找到。所以,从仿生学的角度探究侗锦纹样特点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些纹样并不是凭空想象,每一种纹样都与侗族人民生活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每一种纹样都被赋予独特的含义。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纹样发现,侗锦的纹样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利用自然、模仿自然,通过观察自然将大自然中的美融入织物纹样当中,从而形成形式多样、寓意丰富的纹样宝库。通道侗锦,历史源远流长,制作细腻而精美,色彩素雅、质朴。相较于贵州等其他地方的侗锦,通道侗锦的图案更加抽象,技艺成熟,保存更加完整;与色彩沉着、古朴厚重的苗族织锦,粗犷单纯、质朴大方的瑶族织锦,构图饱满、题材丰富的土家族织锦相比较,侗锦抽象粗狂且寓意丰富。
2 通道侗錦纹样仿生解读
2.1 侗锦纹样具象仿生
仿生艺术作为侗锦纹样设计的重点,纹样从结构、形态、神韵等方面对自然形象进行模仿并且融入了侗民们对自然的想象成分,这是侗锦纹样具象仿生设计的主要特点。从自然界某种美好事物的形状获得灵感,寓意生动明朗,富有亲和力。侗锦的仿生纹样主要应用在织花带、背带、背面、头巾、童装等服饰上,这些传统服饰上的纹样按照自然界中的动物、织物、景物的形态用写实的设计手法,他们在无意中阐述了具象仿生的设计理念,丰富了仿生纹样设计的范围。
2.1.1 鱼 纹
鱼纹是侗锦中最具代表的具象仿生纹样之一,通道地区的侗族人民把鱼作为一种图腾,因为通道地区侗民的聚居地贯穿着河流,因此鱼是侗民的重要食物之一,在侗族人民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办喜事结婚必须得有鱼,大年初一的饭里必须有鱼;祭祀时也要有鱼,守灵、送终也得有鱼,虽然待葬期不能吃荤但能吃鱼。鱼在侗族人民的眼里不仅是食物,而且是象征着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吉祥之物。在侗锦上常看到的鱼纹就是侗族人民仿造鱼的模样进行再设计(图1),把鱼作为一种图腾,织在侗锦上,希望能保佑他们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由此可见,鱼纹的设计就是一种图腾崇拜。
2.1.2 蜘蛛纹
在侗锦中“蜘蛛纹”是出于侗族人民对蜘蛛的图腾崇拜。侗乡里有着蜘蛛是侗族祖先的传说,很多侗民至今依然崇拜蜘蛛。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因为看到蜘蛛日夜不休地结网而受到的启发,忍辱十年奋发复国。冯春雷[8]认为,侗族的蜘蛛纹来源于侗族所崇拜的“萨姆”(祖母神),作为祖先后代的侗族子孙们将蜘蛛视为祖先们智慧的象征。蜘蛛纹不仅在侗族的服饰上随处可见(图2),而且渗透到侗族人民的生活当中。例如侗寨鼓楼的造型是模仿蜘蛛建筑的,蜘蛛纹常作为辟邪护佑之神,绣在儿童的口水兜上,就连侗乡的结构布局都是模仿蜘蛛结网设计的。侗锦中的蜘蛛纹呈现的风格各异,就以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老师的作品来说(图2(a)),此锦中主要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蜘蛛纹绣于锦中最中间的位置,锦边围着人形纹和花纹,由此可见蜘蛛纹在锦中表现得十分庄严而神圣。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蜘蛛纹属于具象形态仿生设计,在造型上反映了蜘蛛的形象,整个纹样采用了写实设计手法。
2.1.3 杉树纹、人型纹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较为恶劣,人类的繁衍能力不高且婴儿的存活率也低,人类的平均寿命短。先民们不了解影响人类寿命长短和生殖能力的真正原因,他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中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祈福,以获得保佑。于是就有了杉树纹的出现(图3)。杉树纹的形象虽然简洁,但纹样重点突出杉树枝多的特点,以表达族群人丁兴旺的期待。人形纹的寓意和整体形象十分贴切(图4),纹样将侗民们手拉着手唱赞歌的场面绘织出来,这也记载着侗族人民美好的回忆。人形纹通常作为边框织在侗锦边缘,既美观又表达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族群团结、合家欢乐、幸福和谐的美好愿望。这些仿生纹样的设计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殖的崇拜。
2.1.4 其他具象仿生纹样
侗锦中还有许多纹样(图5)都采用具象写实的手法设计,侗族人民在不知不觉中阐述了具象仿生的设计理念,丰富了民族服饰仿生纹样。侗锦具象仿生纹样包括动物纹、植物纹、景观纹,侗锦的具象仿生纹样灵感来源于侗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将大自然中的美绘织成精美的纹样。在所有侗锦中几乎都能发现具象仿生纹样的影子,这说明侗锦中诸多艺术造型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景物,仿生是侗族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侗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自然的敬畏。
2.2 侗锦纹样抽象仿生
抽象仿生设计是指在具象仿生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通过具体的、形象的形状逐渐概括、提纯成单纯的点、线、面等规则或是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组合关系,运用联想和创新思维赋予设计作品抽象意义。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侗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劳动产品和口头相传,因此侗锦成为侗族文化重要的传承工具。侗锦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礼教、文化特点的功能,还传承着宗教信仰、生态观念、文化认同、哲学思维等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侗乡,很多侗锦都绣在被面、背包、枕头、绑腿、衣裙、门帘、胸巾、头帕、侗带等贴身织物上,既传承了民族文化,更添增了织物的美感。如卍纹(图6),“卍”纹的支系纹分别有回形纹、菱形纹和涡纹;“卍”纹的演变纹有方格纹、连珠纹、雷纹和井字纹。“卍”纹与不同动植物纹样结合在一起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卍”纹与人形纹结合,取“众多”之意,代表人丁兴旺,子孙后代绵延不绝;“卍”纹与太阳纹结合,常作为一种对太阳的图案崇拜,且在侗族文化中,“卍”纹与太阳纹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它们所含寓意大致相同,都表示对太阳的崇拜;“卍”纹与李子花一类的植物纹相结合,代表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卍”纹与龙凤纹、蜘蛛纹结合则是吉祥富贵之意。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女方会用侗锦作为信物赠送给男方,以表达爱慕之情,这些侗锦上织着各式精美的纹样,有象征爱情的蝴蝶纹、有象征幸福吉祥的燕纹。除了动物纹外还有更多作为点缀的几何纹,最常见的就是八芒纹(图7)。多边形纹形象犹如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着财富、健康、活力,也代表着姑娘们对心爱之人的美好祝福。侗锦纹样中的抽象几何图形虽不如动植物纹样那般精美,但也十分巧妙,反映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的智慧,同时也彰显出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尊敬。侗锦织造继承了古代百越民族的纺织技艺,纹饰图案与古代百越人印纹陶上的图画纹、图腾崇拜物和纺织机具有沿袭关系[9]。随着族群的发展,先人们留下的纹饰图案和单纯的模仿自然界所得到的图案已经不能满足侗族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侗族人开始创造更加简洁且更具表达能力的抽象纹样。侗锦中的抽象仿生纹样所代表的事物特征其实类似于文字起源,由于受汉文化影响,侗锦仿生纹样可能有发展成像甲骨文一样的象形文字的趋势,但因汉字流入侗族聚集地,侗民们选择了现成的也更为方便的文字,这也遏制了侗族文字的发展。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侗锦中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属于侗族的一种文字雏形,从不满足于事物模仿,到自己的创造,显现出侗族先人们对于交流和表达的渴望。
3 侗锦的色彩仿生
侗锦图案在配色上极具民族特色,色彩丰富,对比邻近的苗锦、土家织锦,发现侗锦具有自身鲜明的色彩特点,它不如苗锦那么灿烂绚丽,也不像土家织锦喜黑忌白。侗锦的色彩整体偏素雅,色调和谐,冷暖相宜[10]。侗锦中的色彩均来源于侗民们目之所及的桃红柳绿、红土白墙、碧水蓝天。在色彩分类上,侗锦可以分为素锦和彩锦。素锦一般由青、蓝、灰、黑、白等颜色组成(图8),最常见的是白色和黑色,底布常选用蓝色、白色、黑色等素色。彩锦的颜色搭配十分多样(图9),装饰性能更佳,色彩大胆奔放,不受图固有色及图形大小的拘束,设色上常用高纯度色彩,多用明亮、抢眼的暖色织线,底布常选用蓝色、白色、黑色等素色,整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达到一种繁而不乱、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无论是素锦还是彩锦,侗锦中互补、对比、相邻等色彩搭配运用和谐又有层次感,应用在现代纺织品上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又给人积极向上、欢快、喜庆、温暖的心理感受,展现出侗族人民淳朴与善良的性格特征及侗民族古朴、和谐的民族风貌。
4 仿生纹样在侗锦产品中的应用
4.1 织锦直接应用
侗锦仿生纹样在侗民服饰中应用范围广泛,从日常使用的头帕、锦带、被面到婚丧嫁娶的寿锦和法锦等祭祀物品,仿生纹样随处可见。“凝聚的形式美”是对侗锦图案造型艺术最适合的概括,以湖南通道县双江镇呀啰耶侗锦织艺有限公司的侗锦纺织产品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凤鸟纹原型为凤鸟,凤鸟是古代人们幻想出的神兽,象征着高洁清逸美好事物,也有招吉纳福,夫妻和睦的寓意。图10(a)中,凤鸟的头部和尾部都由菱形构成,两组平行的波浪纹勾勒出凤鸟翱翔的身姿和展翅飞翔的形态。图10(b)(c)中,鱼纹和马纹则由繁复的上下或左右曲线或折线构成。侗锦中的仿生纹样虽不如云锦里的龙凤纹样那样高贵、雅致、绚丽,但其形象简约大气、整体图案构图精密严谨,外加其美好的寓意和雅俗共赏的特质,让织有侗锦纹样的现代家居纺织品显得精美而朴实。
4.2 侗锦创新设计应用
通过对侗锦纹样归纳总结,发现各式纹样的“文化寓意”
才是组成侗锦文化的DNA链条,是设计因子提取的出发点和依据。将侗锦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提取出来作为文化基因符号,以此为设计因子,可以为侗锦的现代设计提供灵感和思路。
4.2.1 侗锦纹样DNA基因提取
通过当地县志及古籍文献资料的记载,结合当地田野调研收集整理,对侗锦中有代表性的纹样逐个进行文化和造型装饰分析及推敲、归类,提取侗锦设计因子,包括将纹样因子、色彩因子作为设计因子,如表1、表2所示。
4.2.2 侗锦纹样设计因子转化
对提取的纹样因子通过形状文法(一种基于形状的演化获得衍生化形状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演化,得到既具有侗锦文化特色又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图形。本文以双鸟纹为例进行设计转化,如图11所示。
衍生应用:其一,将创新设计的图案纹样织造成侗锦,得到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侗锦织品,以此创作文创产品。如图12(a)将侗锦传统纹样之人形纹创新设计,改变原有多个人形手拉手组合纹样,改变其作为侗锦勾勒装饰边界的样式,设计为一家三口拉手组合纹样,有长幼男女区分,象征和谐美好,体现家庭温馨;改变侗锦传统山水纹样规则单调设计,运用不规则手法体现写意效果,与一家三口拉手纹组合,以此织锦制作手提包袋、便餐包等。其二,将创新设计的纹样图案通过转印手法运用到现代产品中。如通过形状文法对提取的鸟纹纹样进行设计变化得到双鸟纹,转印制作现代丝巾(图12(b)),又可将双鸟纹运用在针织品中(图12(c))。
5 结 语
仿生设计挖掘自然的财富,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是设计的重要方式,坚持生态科学原理实现服饰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侗族人民在织绘侗锦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不自觉地运用了仿生设计原理。通道侗锦有具象仿生、抽象仿生、色彩仿生三个方面的特点,侗族人民出于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通过图案呈现了生活环境与条件特点,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图腾信仰、文化内涵。这是侗族人民对自然崇拜的生态观念的体现,更是他们懂得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蕴含着侗族人民对美的创造与追求,折射出侗族人民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生态观念、哲学思维等精神文化。织锦产品除了直接应用外,可提取侗锦文化基因作为设计因子进行设计演化、现代创新,从而在服饰设计应用中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怡丽,陈晓玲.侗锦几何纹样艺术特色[J].纺织科技进展,2020(3):50-53.
LIYili,CHENXiaoling.ArtisticfeaturesofDongbrocadegeometricpatterns[J].ProgressinTextileScience&Technology,2020(3):50-53.
[2]宋倩倩,陳晓玲.侗族织锦的图案艺术特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2):101-104.
SONGQianqian,CHENXiaoling.TheartisticfeaturesofthepatternsonDongbrocades[J].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2017,27(2):101-104.
[3]李怡丽,陈晓玲.侗族侗锦艺术图案的美学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9(5):43-46.
LIYili,CHENXiaoling.AestheticanalysisofDongbrocadeartpatternofDongnationality[J].ProgressinTextileScience&Technology,2019
(5):43-46.
[4]周亚辉.材美工巧:浅析湖南通道侗锦的材料与工艺[J].山东工艺美术报,2018(4):99-105.
ZHOUYahui.AnalysisonmaterialsandtechnologyofDongbrocadeinTongdaohunan[J].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Art&Design,2018(4):99-105.
[5]王艳晖,陈炜.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传承现状思考[J].丝绸,2010(9):52-55.
WANGYanhui,CHENWei.PonderingtheactualityofdevolvementandsuccessionofDongbrocadeinTongdaohunanprovince[J].JournalofSilk,2010(9):52-55.
[6]乔松,吴卫.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作品纹样探析[J].包装学报,2016,8(2):66-70.
QIAOSong,WUWei.TongdaoDongbrocadeinheritorSuTianmeisworkspatternas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J].PackagingJournal,2016,8(2):66-70.
[7]田自保.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53-159.
TIANZibao.TongdaoCountyAnnals[M].Beijing:TheEthnicPublishingHouse,1999:153-159.
[8]冯春雷.符号学视域下的侗族传统纺织品纹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FENGChunlei.StudyonDongTraditionalTextilePatternsfromSemiology[D].Chongqing:SouthwestUniversity,2017.
[9]钱小萍.中国织锦大全[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170-180.
QIANXiaoping.TheCompleteCollectionofChineseBrocade[M].Shanghai:ChinaTextilePublishingHouse,2014:170-180.
[10]楊建蓉.侗族织锦色彩语言研究:以湖南通道地区侗锦为例[J].装饰(民俗民艺),2016(9):122-123.
YANGJianrong.StudyofDongbrocadecolorlanguageinTongdaocountyinHunanprovince[J].ZHUANGSHI(FolkArtandCulture),2016(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