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强+粟远和+宋宗亮+杨丹+杨昌岩
摘要:指出了地质营力塑造了各种地貌景观,一类是农林耕耘景观资源;另一类是丹霞地貌景观资源。以通道县为例,对自然景观资源进行了调查,探讨了自然景观形成的条件及过程,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景观资源;调查;通道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80-03
1 引言
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0°01′,北纬25°~26°29′之间。东邻南岭山脉西部的“八十里大南山”,南连广西“九万大山”北部山地,西接云贵高原东缘延伸地带,北界雪峰山脉青定山,为南岭山地、桂北山地、贵州东部山地和雪峰山地的交汇过渡区域,是珠江水系支流浔江(浔水)和长江水系沅江(沅水)支流渠水的分水岭和发源地[1]。境内南北距离68 km,东西横跨58 km,土地总面积222536 hm2,其中森林面积161596 hm2。境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和白垩系,除缺失志留系、奥陶系,自板溪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组成山地、丘陵的岩石主要为变质岩、砂砾岩、砂页岩、紫红色砂砾岩及少量石灰岩,局部有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岗地、平原多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其地貌大体轮廓如下,分水岭以北,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势向中、向西倾斜,山地夹丘陵、谷地,具明显带状分布规律。分水岭以南,地热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中低山山地是通道主要地貌,山地海拔一般为400~800 m,最高海拔牛皮界1620 m,最低海拔坪坦新江河口168 m,垂直高差1452 m。主要山脉呈北东西南向伸展,山势陡峻,东部地势崛起,地面海拔多超过800 m,牛皮界至传素山一线,海拔在1000 m以上的山峰有82座,构成南北气流交换的天然屏障[4]。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多变,森林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通道县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2 自然景观资源
2.1 木脚、甘溪以坡、谷为主的农林耕耘景观资源
木脚、甘溪按地质构造单元都位于铜厂界复式向斜中,木脚在北端,甘溪在南端。前已述及,铜厂界复式向斜为中上寒武统黏土质板岩和细砂岩,翼部为震旦系砂质板岩和板岩。复式向斜是距今4亿年的加里东运动的结果;1亿年前燕山运动的强烈断陷活动破坏了向斜使其不完整,同时不均衡的上升、下降使之有高低不平和坡地;挽近期以来的间歇上升、下切,形成了相对高差大于500 m的山峰、沟谷和坡地,一些沟谷则为溪河蜿蜒于群山峻岭之中,由于岩性和局部构造的差异溪河中往往有潭、跌水、急流。木脚、甘溪因岩性相同,成土母质都为板页岩为主,故衍生的残坡积物相同,土壤类型也相同;又因处于同一个构造单元,地形地貌塑造为同一地质营力,故坡地、谷地类型及土壤厚度相同。这两个区的土壤、气候使坡地宜林,谷地宜农。因此将其主要作为同一类型的农林耕耘的景观资源。
2.1.1 龙底河漂流
龙底河发源于绥宁县境上坪溪,是临口河的上游,可供漂流的是溪上以上约5 km的峡谷中的河段。峡谷里的龙底河是一河液态的碧玉,绿莹莹流得从容,可一到滩头,就激情澎湃,雪浪飞溅。流径悬崖、老树、错落有致的礁石以及石缝里于亘古摇曳的水草。在龙底河漂流,登上皮筏,龙底河就猛烈地摇晃筏子,忽而高举,忽而跌落,忽儿撞向礁石,忽儿埋入水花,当一泻而下进入清澈透明的长潭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似如“小小木排江中游”、“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但是不要多久,又是波涛汹涌激流飞泻,又是弯急石诡,大起大落,一泻而下又进入一个长潭。
2.1.2 龙底河叠层石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单细胞或单细胞集体群体,或为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形体如叶片状的叶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类型很多,包括各种菌类和藻类。菌类大都是无叶绿素植物,虽然种类多,但不易保存,故岩层中很难找到它的化石。藻类是含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岩层中可发现其化石,尤其是蓝藻、绿藻、红藻、硅藻、轮藻、沟鞭藻等藻体的化石,我国前寒武纪地层中已发现大量蓝藻、红藻化石,藻体形态多样,有的组成“叠层石”。叠层石泛指主要由蓝藻本身及其生命活动遗迹所形成的综合结构物的群体化石,常在灰岩、白云岩中形成同心层的叠层结构(“叠层石”即指此而言),叠层石形态、大小的变化很大,最常见的有柱状、锥状、层状、板状、球状等。在龙底河岩公路天然岩石露头上有叠层石,长6 m有余,高1.5~2 m,呈板状,只是后来受构造运动的侧向挤压才成现在褶皱状,叠层所形成的同心层非常清晰,局部有如树木年轮。叠层石是目前湖南省境内所见规模最大的叠层石,为景观资源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作为国内尚属珍贵的木脚珍稀树种种源基地,10亿年前的低等植物大型叠层石的存在有其特殊意义,是普及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知识十分难得的课场。
2.1.3 恩科中亚热带沟谷常绿落叶阔叶季雨林景观资源
位于境内南部的甘溪恩科溪沟内,海拔300 m以下。该沟谷为珠江支流浔水向北伸展的区域,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使其形成了湖南其他地区不存在的中亚热带沟谷常绿落叶阔叶季雨林景观:树木以喙核桃、粘木、楠木为主,沟内以竹柏、华南栲高大的季节性大叶落叶阔叶和常绿树种为主,伴生着白背鸭脚木、无花果、粗叶榕、绿黄褐树、变叶榕等华南、西南树种;高3 m的仙人掌,小片的野芭蕉林等南亚热带成分的种类;林下海芋、华南紫箕等宽叶耐阴草本发育,林间藤本植物发达,气根缭绕,树体板根壮宽,老茎生花(着果),林内结构千姿百态;溪沟内怪石林立,天然一字水坝,十曲九回的溪流,多级叠水,从天而降的瀑布,清澈无污染的溪水,构成了大自然的优良环境。加上鸟鸣、畜啼、哗哗水流声,更是构成了大自然的人间仙境;沟谷高浓度的负离子含量更是吸引着人们向往大自然,享受大自然[3]。
2.1.4 宏门冲森林生态系统景观资源
宏门冲位于通道县木脚乡溪上村,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最为集中的区域,沟谷以木兰科、壳斗科、樟科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为主,林内腐殖质层厚,藤本发达,清澈溪流常年不断,林内潮湿,乔层多亚层,层界难以分辫,反映出典型中亚热带沟谷常绿阔以林的森林景观特点。海拔900 m以上分布着杜鹃灌丛,保存有结构最完整的具有复杂性和独有性的沟谷森林生态系统,实属难得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3]。
2.2 丹霞地貌景观资源
丹霞地貌景观资源面积160.42 km2,具有典型的齐全的丹霞地貌之壁、峰、峡、洞、桥。它们的形成既有共同性和连带性,又有独特性。
2.2.1 壁
指陡峭如墙的崖壁,其实质是垂直岩层的一条剪切裂隙的裂隙面,是在新构造运动的地壳间歇性上升过程中,由水、生物沿裂隙不断侵蚀、溶蚀,使裂隙的靠外凌空一盘岩层重力崩塌后在靠内一盘岩层上的裂隙面。
2.2.2 峰
由壁派生成峰。峰则是两组或成正方形、或成菱形、或成梯形相交的剪切裂隙,沿裂隙面靠外临空的岩层崩塌后由4个裂隙面组成的岩柱,如独岩、插旗峰、万寿峰等。给人以直立挺拔高耸入云的观感,有的峰虽不挺拔高耸,但有独特的形状,如望夫石就是一位亭亭玉立身着长裙的少女等;由峰组成峰林,有的是峰密集成群,数量多,分布面积大,十分壮观,如三十六湾景点就如绿色海洋中点点红舟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起伏;有的峰错落有致,顶点反映各级夷平面,如独岩、姐妹峰代表600 m左右、500 m左右、400 m左右3个夷平面。夷平面是地壳间歇性上升的标志,没有地壳间歇性上升,就不能形成壁,也就没有峰和峰林。
2.2.3 峡
峡也是由崖壁派生而来。岩层中有平行的两条剪切裂隙或裂隙带,岩层沿裂隙面走向相对崩塌后的狭长地带,该狭长地带两侧即为陡峭崖壁,实则为裂隙面,如将军山大峡谷。如果峡谷很窄,宽不过2~3 m,则成“一线天”。
2.2.4 洞
洞生于峭壁,数不胜数,规模不等,大小不一,但分布有规律,都是顺岩层的层面(层理)分布。其形成是因“红层”岩性有差异,其中含钙质等可溶性成分的层状或透镜状岩层遭受溶蚀并伴有沿裂隙的崩落而形成,如“仙人床”的顺序溶蚀洞和垂直溶蚀沟清晰可辨。
2.2.5 桥
桥是在特殊条件下由洞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所谓特殊条件一是指岩性,即在坚硬不含可溶成分的厚层岩层下有相对薄层的含可溶成分的软弱岩层;二是指地形,即是成墙体式的和特殊凸起的岩层,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含可溶成分的软弱岩层才能被溶蚀成为穿洞;穿洞即桥洞,洞顶之坚硬厚层岩层即桥面。因自然雕塑而成,故称“天生桥”。龙底景区一天生桥,石拱成一勾弯月,跨度约30 m,拱顶高约280 m,顶面厚2~5 m,桥面宽4~5 m。
上述壁、峰、峡、洞、桥是龙底丹霞地形景观资源的基本组成单元,由它们构织出各种奇景异观,尽管干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垂直平缓的岩层的裂隙面和平行岩层的洞,而裂隙面和洞是在地壳间歇性抬升时由流水和生物侵蚀、溶蚀及重力崩塌等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的产物。
丹霞地貌景观资源除了内外地质营力的雕塑外,还有植被“装点此关山”功不可没,至少是湖南其他丹霞地貌景观无与伦比的。植被的完好,原始(不是指原始森林的原始)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环境的原始,一块植被都没有被破坏的具有原貌的自然环境,具有极大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3 自然景观资源的形成
3.1 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地质学上的“丹霞地形”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土陈国达先生研究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地白垩系“红层”特异的地形景观后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岩厚、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沙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空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的地形。”由此可知丹霞地形成的基础,一是中、新生代的白垩系、第三系紫红色岩层即“红层”;二是岩层产状平缓近于水平;三是发育有垂直岩层的一般为相交的两组节理裂隙。形成的条件,一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间歇上升;二是外力地质作用的流水(雨水)和生物的侵蚀、溶蚀以及重力崩塌。
龙底丹霞地形景观就具有上述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地层为白垩下统,均为紫红色,少数暗紫色和砖红色的厚层砾岩、沙砾岩、偶见紫红色黏土岩,是早白垩世山间盆地强烈氧化条件下的红色沉积物。
(2)燕山运动在本区是以断陷升降为主的运动,无褶皱作用,故保持了白垩系下统地层产状的平缓,倾角在10°左右;同时发育有张性和X剪切扭性节理。
(3)第四纪2000万年以来,以临口河发育的二级阶地以及存在600 m左右、500 m左右和400 m左右(龙底各山的山顶平台高度为标准)的夷平面,表明本区有多次间歇性上升。
3.2 景观形成过程
地壳上升,“红层”抬高,地表水、雨水沿节理裂隙渗入,植物根系沿裂隙扎入,昼夜和季节温差变化。如此将发生两种作用,一种是物理侵蚀,是水的冲刷和温差变化引起岩石热胀冷缩;另一种是化学溶蚀呈酸性水和植物腐烂产生的腐殖酸溶解岩石。这两种作用使裂隙扩大,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地壳的上升必然伴随着沟谷的下切及其崩塌物被水流的搬运,从而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中形成纵横交错岩壁近于直立的沟谷。地壳上升停顿后就进行风化剥蚀,从而形成了夷平面。地壳又上升又停顿,沟谷加深又形成新的夷平面,周而复始。如此在内外地质营力及阳光、雨水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现在的以岩崖陡峻为主的高度错落有致的峰柱丹霞地形。由于“红层”的岩性有厚有薄,有硬有软,裂隙有局部变化,在以岩崖陡峻为主的峰柱中还出现了洞、穴、桥、象形崖(石)等,融“雄、奇、险、野、秀、幽、旷”特色于一体的丹霞景观资源。丹霞景观能够得以保存,还决定于“红层”产状的平缓,如果产状陡,峰柱岩层将在重力作用下,顺层坍塌而被摧毁,这也是许多红层分布区具有与本区相同的许多条件,而仅以岩层产状陡不能形成丹霞景观的原因。
4 自然环境保护
4.1 防止山体滑坡
坡地的土体或岩体由于自然的,如水、重力和人为的原因,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如岩层的层面、不整合面或各种破裂面做整体滑动即为滑坡。甘溪和木脚由于植被很发育,对土体和岩体都有很强的固着作用,故一般不容易发生滑坡,但是因山陡谷深,坡地陡峭,当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相交不大时,暴雨后,由于水和重力作用也会发生滑坡,例如甘溪乡恩科村六组2002年发生的滑坡,该滑坡规模不大,约30 m×20 m。这种小型滑坡在甘溪和木脚还是比较常见的,因而常在绿色山坡留下一些褐黄色的疤痕。另一类滑坡是人为作用诱发的,从临口至木脚至龙底河的公路靠山一侧的山坡上发生的小型滑坡不少于10处,通道县城至县溪公路在地连处发生了一处规模较大的滑坡(100 m×40 m)。这些滑坡除了山坡较陡,有顺岩层坡外,主要是修筑公路破坏了其稳定性,在暴雨后就发生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保护区木脚和甘溪滑坡是破坏地质环境的主要灾害,因此在修筑公路和房屋建筑时,必须从工程地质的角度考虑取土,取石后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4.2 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在整个通道县应该说是不严重的,但是局部在坡度大于25°的山坡上的农作耕耘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坚持退耕还林工作。
4.3 防止人为裸岩、裸土疤痕产生
所谓疤痕是指修路、建筑房屋破土和砍伐使岩石和土体裸露而与周围绿色环境极不协调,其结果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这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在龙底特别重要。龙底区要发展旅游业,修路和建房的配套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吸取张家界、南岳等旅游名胜区在建设配套设备上的教训,要动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要慎之又慎,必须有科学的规划,有法律的严格保护。
参考文献:
[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侗族自治县志[R].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2]张海浪,刘国云.湖南省通道县龙底沟谷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3]李屈强.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森林旅游资源初探[J].绿色科技,2014(11).
[4]李星照.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