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021-05-06 08:46黎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围术医务人员骨科

黎果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二科,湖南株洲 412000

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可承受的最大强度,从而导致其连续性或完整性破坏的情况[1-2]。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将骨折断端复位,减轻不适症状,治疗效果显著[3-4]。但部分患者可因骨折疼痛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对手术的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故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进行管控,保障治疗效果[5-6]。常规管理模式虽经过管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手术流程、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管理,起到管理效果,但缺乏疼痛方面管理[7-8]。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已经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且获得医患的一定认可。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之间该院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2 名,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2 名。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参比组(n=21)和研究组(n=21)。参比组:男11 名,女10 名;年龄24~50 岁,平均(37.11±2.04)岁;受教育水平:本科17 名,研究生4 名。研究组:男12 名,女9 名;年龄24~50 岁,平均(36.93±2.07)岁;受教育水平:本科16 名,研究生5 名。两组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同一时间内该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00 例展开研究,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进行服务,参比组负责的50 例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7~81 岁,平均(54.09±3.11)岁。研究组负责的50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8~80 岁,平均(53.92±3.15)岁。两组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手术流程、管理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应用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①成立管理小组。由该院骨科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医务人员组成,均需要学习骨折相关知识,进行管理技巧培训,经过相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管理服务,保障管理质量。②完善管理制度。组员需要对骨科骨折患者出现的不良管理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找到具体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防护策略,并将其编入现有制度内,为日后医务人员工作提供参考。③展开管理服务。组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其具体情况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在实施管理方案前,需要先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管理,利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骨折疼痛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疼痛认知,提高管理配合度。在术前组员需要利用对话、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在术中组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物,以此达到止痛效果;在术后组员需要利用冷敷、热敷等理疗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可遵医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情况。④评价管理效果。组员需要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找出管理不足之处,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骨科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工作能力、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包括骨折疾病知识了解情况、骨折手术治疗知识了解情况、骨折疼痛知识了解情况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骨折相关知识了解越好。工作能力包括诊治服务能力、疼痛管理能力,评估工具为该次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相关工作能力越强。管理满意度是指对两组医务人员负责的患者进行评价,评价用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90~100 分表示很满意,分值70~89 分表示较满意,分值0~69 分表示不满意。管理满意度=(很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科医务人员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2.2 两组骨科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强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对比[(±s),分]

2.3 两组骨科医务人员负责患者进行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骨折属于骨科诊治范畴,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9]。典型症状有骨折处疼痛、肿胀、活动异常、骨摩擦感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0-12]。临床上以手术治疗较为多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可受疼痛折磨和对手术的未知出现不良情绪,治疗配合度不佳,降低手术耐受性[13-15]。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展开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上述情况,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常规管理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16]。而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学习骨折相关知识,培训管理技巧,提升管理质量。通过分析不良管理事件,根据具体因素制订防护策略,完善管理制度,为日后工作作参考。通过展开管理服务,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树立正确疼痛认知,采取合理镇痛方案,减轻骨折疼痛情况。通过评价管理效果,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7-20]。经过上述管理,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认知水平,增强疼痛管理能力,管理价值较高。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折疾病知识(95.23±3.78)分、骨折手术治疗知识(95.41±3.85)分、骨折疼痛知识(95.39±3.82)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丰富医务人员骨折疾病知识,增强骨折疼痛认知,提高骨折手术治疗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诊治服务能力(96.11±3.69)分、疼痛管理能力(96.14±3.73)分均强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锻炼医务人员诊治服务能力,加强疼痛管理能力,有利于帮助骨折患者减轻疼痛,提升患者舒适性。研究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参比组的84.00%(P<0.05),说明应用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效果,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管理意义较好。

综上所述,对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用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医务人员认知水平,锻炼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建议研究应用。

猜你喜欢
围术医务人员骨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