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道,李秀蒲,杨光斌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广东茂名 52540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在临床上通常在手术后6 个月会逐渐好转,但一部分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会延续很长时间,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患者术时麻醉深度关系较为密切[1-2]。本文通过分析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了解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
选择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腹腔镜术患者120 例,均符合以下纳排标准。纳入标准:(1)有完整的临床资料;(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3];(3)年龄≥60 岁;(4)手术前1 d 简易神经状态量表评分[4]超过24 分;(5)麻醉期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6)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伴随痴呆症、糖尿病、视频障碍、神经系统障碍者;(2)长期服用安定或阿片类等药物者。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B、C 组,每组40 例。A 组中,男25例,女15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3.9±4.7)岁。B 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3.0±3.9)岁。C 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62~85 岁,平均(74.7±4.6)岁。3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查并通过。
1.2.1 仪器与监测设置 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利用Aspect BisMonitor VISTA 监护仪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脑电双频指数是经过信息拟合后形成的最佳速度,分度范围0~100[5],深度超过30 分表示极深度镇静,表现出爆发性抑制;深度31~60 分表示深度镇静,患者基本不具备清醒可能,对外界声音刺激无回应;深度61~85 分表示中度镇静,患者对于高声命令或者轻微刺痛会作出回应;深度处于85 分以上则表示清醒,对正常声音患者都能进行回应。本研究A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50~60,B 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40~<50,C 组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30~<40。
1.2.2 麻醉方法 构建外周静脉循环通路,平衡液滴注速率保持在4 mL/(kg·h),以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于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麻醉诱导:利用0.15~0.30 mg/kg 依托咪酯、0.6 mg/kg 罗库溴铵、0.2~0.4 μg/kg舒芬太尼、0.05 mg/kg 米达唑仑进行注射,快速完成静脉麻醉诱导并开展气管插管。麻醉维持[6-7]:以丙泊酚4~6 mg/(kg·h)联合瑞芬太尼0.12~0.15 mg/(kg·min)静脉泵入,同时针对手术期间5~10 mg/次的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来保持肌松,为了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同时还要给予10~15 mg/次麻黄碱与0.25~0.50 mg/次阿托品,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能够维持在基础水平20%以内。充分结合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期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输入速度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保证麻醉程度处于上述设置的组内范围。手术结束前10 min 停用丙泊酚,缝皮结束停用瑞芬太尼。
1.2.3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于麻醉前1 d,手术后第1、3、7 天评估3 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8];麻醉前1 d 及术后第1 天让患者按照顺序连接制作混乱分布的1~25 数字纸,记录消耗时间;记录3 组患者手术后7 d 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手术情况:对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丙泊酚使用剂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
3 组患者麻醉前1 d 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 天C 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最低,B 组次之,A 组最高(P<0.01);术后第7 天C 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A、B 组(P<0.01)。见表1。
表1 3 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比较(±s,n=40,分)
表1 3 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比较(±s,n=40,分)
与同组麻醉前1 d 比较:aP<0.01;与同组术后第7 天比较:bP<0.01;与同期B 组比较:cP<0.01;与同期C 组比较:dP<0.01
A、B 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连接测试完成时间均短于同组麻醉前1 d(P<0.05 或0.01)。术后第1 天A组测试完成时间最短,B 组次之,C 组最长(P<0.01)。见表2。
表2 3 组患者麻醉前后连接测试完成时间的比较(±s,n=40,s)
表2 3 组患者麻醉前后连接测试完成时间的比较(±s,n=40,s)
与同组麻醉前1 d 比较:aP<0.05,bP<0.01;与同期B 组比较:cP<0.01;与同期C 组比较:dP<0.01
术后7 d 内,A 组1 例(2.5%)发生认知功能障碍,B 组3 例(7.5%),C 组7 例(17.5%),但3 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最少且术后清醒最快,B 组次之,C 组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最多且术后清醒最慢(P<0.01)。见表3。
表3 3 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的比较 (±s,n=40)
表3 3 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的比较 (±s,n=40)
与B 组比较:aP<0.01;与C 组比较:bP<0.01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与手术前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手术后出现下降。有研究发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数情况下存在可逆性,但在临床上也常会出现部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持续很长时间的现象,通常认为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紧密关联[9-10]。
在临床上的对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过程中,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连接测试完成时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操作简单,在老年患者测试过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11],而且患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小,能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本文A 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50~60,B 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40~<50,C 组脑电双频指数预设为30~<40。表1、2 数据显示3 组患者术后第1、3、7 天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 天C 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最低,B 组次之,A 组最高(P<0.01);术后第7 天C 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A、B 组(P<0.01)。A、B 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连接测试完成时间均短于同组麻醉前1 d(P<0.05 或0.01)。术后第1 天A 组测试完成时间最短,B 组次之,C 组最长(P<0.01)。可见,麻醉深度越浅,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越小。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对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更敏感,且大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会产生生理性退化,所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更易对其造成损伤[12]。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浓度增加可导致机体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而这种抑制作用很可能会在麻醉结束后仍然持续一段时间,给患者带来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表3 数据显示A 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最少且术后清醒时间最快,B 组次之,C 组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最多且术后清醒时间最慢(P<0.01)。本文中3 组在术后7 d 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会受到麻醉深度的影响,麻醉深度越浅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低,深度麻醉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障碍,因而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耐受度来合理控制麻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