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微粒体抗体(TM-Ab)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021-05-06 02:07孙荣亮许瑞庭张启帆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脉血脑血管缺血性

沈 焱,孙荣亮,许瑞庭,张启帆

脑血管病(脑卒中)已成为全世界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人群的60%~80%,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类型[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血脂代谢异常为病理基础多因素诱发的血管壁慢性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2]。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甲状腺抗体水平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有研究认为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有关[3]。但目前此类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甲状腺抗体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是否相关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甲状腺抗体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的联系,并且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预防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选择年龄在20~65岁。纳入标准:①中青年人群(20~65岁);②甲状腺抗体两项水平增高(aTG-Ab正常参考值0~60 U/mL;aTM-Ab正常参考值0~60 U/mL);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酗酒史、高血脂症、高同性半胱胺酸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未服用抗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治疗药物;④颅内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和(或)颅内动脉狭窄与颅内动脉未见狭窄及扩张病变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②既往或目前正在进行甲状腺治疗者(包括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或手术治疗);③促甲状腺激素0.35~5.0 IU/mL,游离甲状腺素0.89~1.76 ng/d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2.3~4.2 pg/mL超出该范围者;④有任何引起颅内动脉狭窄的疾病,包括动脉炎、动脉夹层、血管畸形、肌纤维发育不良等。本研究对3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上述条件排除123例后,最终对233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37例,女性96例,中位年龄为55岁;颅脑动脉血管狭窄120例(53.8%),无血管狭窄113例(46.2%)。

1.2 方法

1.2.1 分组:将患者分为有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组120例和颅内动脉血管非狭窄组113例。

1.2.2 影像学检查:因为患者选择评估血管的方法不同,包括 TCD、MRI、CTA、DSA等检查,由两位神经内科医生分别读片,若对结果有异议者则另外找一名神经内科医师读片决定。血管狭窄的评分方法参照文献[4-7]。被评估的颅内血管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末端、椎动脉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颅内大动脉狭窄在50%~99%或任一颅内大动脉闭塞)和无血管狭窄(颅内大动脉狭窄≤5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体重、血糖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2组患者TG-Ab和TM-Ab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动脉血管狭窄组12例患者TG-Ab升高,占检测组人数的10.0%;动脉血管非狭窄组2例TG-Ab升高,占检测组人数的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M-Ab升高者,动脉血管狭窄组有10例,占检测组人数的12.0%;动脉血管非狭窄组仅有1例TM-Ab升高,占检测组人数的0.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TG-Ab和TM-Ab水平的比较[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血脂代谢异常为病理基础多因素诱发的血管壁慢性病,每年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8]。该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致病机制为管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脱落所致的栓塞,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的学说,有反应损伤学说、脂质浸润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炎症反应学说等。刘俊芳等人的研究发现,内皮功能异常或受损和炎症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免疫机制很早就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受到特别关注,但直到1999年后才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说。由各种抗原和免疫细胞启动血管壁的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过程中贯穿始终,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10]。周子惠等人的研究显示,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11]。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标志性抗体[12]。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在甲状腺滤泡胶质内的甲状腺球蛋白进入血液后产生的抗体,该蛋白是特异性的甲状腺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抗体TPO-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可作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1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主要抗原成分。有研究表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尤其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相关抗体(TG-Ab 和 TPO-Ab)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但是,目前鲜有关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的报道。因此,本研究分析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与其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动脉血管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和抗甲状腺微粒体蛋白抗体水平较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项抗体水平在临床疾病检测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甲状腺抗体水平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Kim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甲亢患者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状态下颅脑血管收缩增强,此状态会改变血流动力学,引起颅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发生[14]。Danese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机体代谢减慢,血流动力学亦相应变慢,假如患者合并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时可能会加重脑血管管疾病的发生概率[15]。临床上,脑卒中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同时可能需要进行颅内大血管的影像学评估[16]。本研究确定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微粒体抗体是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动脉血脑血管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