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钰梅
摘 要: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更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不主动、合作不积极、展示不配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他们缺乏自我督促与自我提升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基于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改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地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回答、自主合作、自主展示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学科。学困生由于长期缺少教师与同伴的关爱,往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此,教师可改变教学方式,抓住“回答”“合作”“展示”三个着力点,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困生自主回答的习惯
主动回答问题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路径。学生愿意回答问题,说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有效的,也说明学生跟上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为此,培养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是提升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题目1 如图1,在△ABC中,AB = 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
对于题目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策略,只要学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就给予一定的肯定,而不求回答得多么完美。这便给学困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先提出问题:从已知条件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有的学生说:∠ADC = ∠AEC = 90°。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发更多地学生积极投入信息的挖掘中。教师指导学困生思考:要判定四边形ADCE是矩形还需要什么条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已经知道四边形ADCE中的两个角是直角,所以只要再证明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明显地,激发学困生主动回答问题,就能逐步让他们向问题的内核靠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困生自主回答问题,尊重他们思维的产生过程。
二、培养学困生自主合作的习惯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在集体中容易感到孤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内心的成长,健康的心态对数学学习来说也很重要。让学困生自主地参与小组合作,一方面,能帮助他们化解遇到的难题,提升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让他们学会融入集体,学会分享问题,
学会通过交流获取信息。换言之,小组合作是提升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
题目2 如图2,AD平分∠BAC,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题目2需要学生从题面信息出发去发现基本图形,要能发现在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组合的图形中往
往会有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小组合作可以让学困生在借力别人智慧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自主讨论,渐渐走向成功。组长提问:由DE∥AC,DF∥AB可以发现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由平行四边形得出菱形需加什么条件呢?小组中的学困生先说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随后补充道:根据菱形的定义,只需再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即可。组长追问:根据题目,可以由已知条件得出哪一组邻边相等呢?学困生与其他组员讨论着:由AD平分∠BAC,得∠EAD = ∠FAD。再由DE∥AC,得∠FAD = ∠EDA。再由等量代换,得∠EAD = ∠EDA。如果遇到其他问题,组内仍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引入合作环节,就是要让学困生渐渐习惯合作。
三、培养学困生自主展示的习惯
展示是体验成功、体验数学的一种方式。有些学困生的性格相对内敛,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展示,进而获得反馈、获得成功,更获得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设置自主展示环节,让学困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作品、观点。只要是他们自己的思考所得,只要是基于原有认知的提升,都可以
展示出来。展示在提升学困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质量。
题目3 如图3,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 = 60°,且DE = 1,则边BC的长。
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要给学困生不一样的展示机会,让展示成为他们生长的一个平台,也就是说,要实现展示的多元化。有的学困生展示图形的变化,从展示中可以看出他们将抽象思维转为具体思维的能力,也能看出他们的动手能力;有的学困生展示的一些规律总结,从展示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复习的意识,以及善于贯通的习惯。展示给予学困生充分的自主,也让相关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换言之,许多学困生因为有自主展示环节而愿意积极地学习。
四、结束语
学困生是班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使他们在教师、家长不督促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積极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学廷.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J]. 甘肃教育,2020(4).
[2]高志辉. 精准帮扶在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分析[J]. 天津教育,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