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据团体动力学及实验心理学等理论编制有效团体方案及合理设计实验过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模式,进行团体辅导与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应用自编《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调查问卷(CSPCS)》(α=0.880)、《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DC)》及《自我意识量表(SCS)》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团体辅导与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均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起推动作用,结合团队培养和个人内化培养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干预;提高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心理社会能力简称心力,是个体外在的积极行为和内在积极心理品质的综合体现,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个体协调各方面关系,适应社会生活,而且在面对挫折与困难中以积极心态面对。心理社会能力可以促进个体将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转化为外在的积极行为表现。[1]4国内外学者将心理社会能力看成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表现,是个体适应环境变化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保障。[2]21仲玉英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出的学习障碍、情绪低落及环境适应障碍等与个体独立性和社会经验缺乏息息相关。[3]22多纳和德克指出,个体内在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薄弱,是个体表现反社会行为的诱发因素。通过塑造积极心理品质,规范积极社会行为,能够有效避免或改进危害社会行为。[4]103大学期间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自我发展到社会贡献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调节和控制内在的心理活动,塑造健康人格,能有效预防不良行为和心理偏差的出现。
语言是日常交流的表达工具,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词句不仅包含特定的概念意义,而且也包含情绪属性,研究语言与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表现交互关系是心理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突破点。[5]349[6]154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情绪词的获得形式存在显著差异,对个体的人格特质具有显著影响。[7]364本研究采用词句迫选学习范式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模式考察积极词句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词句迫选学习范式是在被试面前同时呈现两个不同词句,让被试在两个词句中选出积极情绪词句。相关研究表明,迫选过程会激活大脑相关脑区,刺激个体习得一定的情绪信息,[8]515从而提升内在积极品质和促进外在积极行为模式的变化。积极词句视听刺激是通过实验设备结合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激活个体的情绪表征,进而提升个体心理社会能力的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
实验一:团体辅导干预
随机抽取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各10名,实验组成员进行启动实验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預。
实验二:词句迫选学习范式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
随机抽取未参加过团体辅导的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分成干预组和控制组各10名。同时,参加实验一团体辅导的实验组1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均进行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
(二)研究设计
实验一:团体辅导干预采取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实验模式,如表1。
实验二:采用词句迫选学习范式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模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积极词句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第一阶段关注个体自我获得积极刺激对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第二阶段加入听觉刺激,进一步揭示积极词句对心理社会能力的正向刺激程度。详见表2。
(三)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选取
实验一:自编团体辅导方案,经专家审核及不参加实验10名大学生预试,最终形成4个团体干预方案,每个方案含准备、中心和结束三个阶段,每次团辅时间为2小时。
实验二: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选取常用积极词汇30个,并根据所选词汇编写积极语句。将所选、所编词句交由专家审核,形成易理解、无歧义词句24个。然后选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在校大学生对所有词句进行评定,采用Likert5点计分(1为完全符合、2为比较符合、3为不确定、4为比较不符合、5为完全不符合)。最终选择得分在5~10分积极词句共18个作为实验材料。
2.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调查问卷(CSPCS)》(α=0.880)、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DC)》;及心理学家Fenigstein、Sheier和Buss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SCS)》。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
(五)实验变量
1.实验一自变量包括两个水平: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二自变量包括三个水平:干预组、控制组和对照组。
2.因变量为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现状。
3.无关变量的控制:(1)合理分配被试,保障干预组和控制组人口学变量基本一致;(2)实验指导人员、工具及场地等不变;(3)合理设置刺激因子,避免生僻或有歧义词句;(4)实验组不限制正常生活。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实验一:团体辅导干预过程及结果分析
1.干预过程:实验采用团体辅导干预,共包含四个团体方案,即:“你好、我好、大家好”“我是谁”“假如我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其中“假如我失去了……”为室内封闭团体辅导,其他为室外开放团体辅导。每次团体辅导持续2个小时,每次干预间隔1周。探讨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塑造和提升的显著水平。
2.结果分析:前测数据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各因子得分略有差异,但总分及各因子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两组成员在团体辅导干预前没有实质性差异。从后测数据结果中可知,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认知及总分上得分均显著提高,且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作用(详见表3)。
通过组内纵向数据比较分析,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心理社会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差异,尤其是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认知和总分水平上达到极其显著效果,说明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合理,各成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得到团体凝聚力及团队成员支持力量的影响,促进他们更加享受团队生活,在团队中有较好的定位和自我评价。实验组前后测中情绪管理因子提高水平较其他因子偏低,与被试生理成熟度、社会经验和思维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年龄阶段特点;控制组前后测数据中,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没有变化,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水平稍微降低,经后期访谈了解,个别被试在实验阶段,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同样的问题发生一定的变化。控制组个别因子的变动,进一步表明团体的、正向的、及时强化的团体辅导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详见表4)。
(二)实验二:词句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过程及结果分析
1.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电脑形式呈现所筛选的18个积极词句及对应干扰词句,比如:“勇敢-懦弱”“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布满荆棘”等,每个词句呈现最长时间5秒,被试需在5秒内做出选择,每个词句时间间隔1秒呈现,实验共持续108秒;第一阶段实验结束5秒后,进行第二阶段实验。第二阶段仍以电脑形式呈现所筛选的18个积极词句,呈现和间隔时间不变,加入积极词句有声阅读。此实验阶段新增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DC)和自我意识量表(SCS),提升实验干预验证科学性,深入探讨积极词句对大学生个体心理社会能力影响的有效性。
2.结果分析:从表5、表6、表7前测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干预组和控制组在自编问卷CSPCS各因子和SADC及SCS量表得分上互有高低,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分组适当;对照组与干预组和控制组在CSPCS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因子得分及与控制组在SCS量表得分上显著差异,这与对照组10名被试已经参加团体辅导干预有关。但对照组与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其他因子及量表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验仍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和价值。
经实验干预后,干预组和控制组在CSPCS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因子及SCS量表得分上显著差异,尤其是在SCS中达到及其显著差异。其他因子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得分干预组仍高于控制组,表明词句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果。SCS和CSPCS在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评分中具有一定差异,是因为自我编制量表中,自我认知因子包含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尊自信二级因子,与自我意识专门量表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二者测评分数显著水平不一致,但是提升方向相同,仍验证了实验假设。
表6、表7对照组与干预组和控制组后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在CSPCS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因子及SCS量表得分显著差异,尤其是自我认知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对照组与控制组CSPCS情绪管理、社会适应和自我认知因子及SADC和SCS量表得分上显著差异,尤其是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及ADC和SCS量表得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表明结合侧重团体影响和侧重内化知识、升华体验的两种方式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和合理。值得说明的是,干預组与对照组在人际交往因子得分上显著差异,两组成员与控制组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且控制组人际交往因子得分略有提高,说明控制组个别成员在实验阶段有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变。虽然干预组、对照组和控制组在人际交往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得分提升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仍证明实验原假设成立。
表8纵向数据分析中显示,干预组各成员在CSPCS中情绪管理因子和SCS量表得分显著差异,尤其自我意识达到中等差异显著水平,其他因子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得分提高较为明显;控制组前后测各因子得分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纵向数据分析中CSPCS各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得分均有所提高。这与对照组刚经历团体辅导干预,提升空间需要一定适应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更大的改变,这从侧面表明团体辅导与词句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实验前后衔接合理性,符合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发展趋势和成长历程;在SADC和SCS量表得分显著差异,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量表得分结果与CSPCS得分显著性水平虽然不同,但是提高方向是一致的。这与各量表测量范围、测量特质及量表适应性有关。总之,从纵向数据分析来看,实验干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四、讨论
(一)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
团体辅导是机体探寻与环境适应平衡及个体体验、内化和升华的过程。个体在团队中表达自我的过程,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及机体感觉共同作用,充分体验群体活动过程中彼此力量的影响,推动意志、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内化和升华,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实现和提高。通过有效的团体辅导干预设计和合理的团体辅导干预实施,实验组被试成员心理社会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差异,尤其是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认知和总分水平上达到及其显著效果,表明合理有效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但通过分析实验组10被试团体辅导后测与词句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前测数据发现,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降低趋势;经过再次干预,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出现朝向反射现象。由此表明,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多形式、多手段、持续强化的过程。
(二)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对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语义表征理论,情绪词句反映的是个体在环境刺激中表现的行为信息,通过实验设备呈现积极词句,刺激被试视觉神经反应,激活了与躯体反应相关的脑区域,[9]171推动大脑神经对积极词句进行加工,从而实现由内到外的积极反应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呈现积极词汇和积极语句双向刺激,能够更加有效激活被试刺激反应,提升积极词句对个体的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另外,根据D.WMassarno和M.M.Coben语言音节研究,有力证明了言语知觉是视觉和听觉信息并行处理的结果。[10]74第一阶段实验中,主要依靠被试自我获取和加工的形式,对积极词句进行分析内化,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第二阶段实验中,加入听觉信息加工,刺激听觉系统对相关声音进行自动解码,使被试在视觉加工过程中,默默地重复积极词句的发音动作,提高言语知觉的正确率和信息获取的有效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干预组和控制组在CSPCS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因子及SCS量表得分上显著差异,尤其是在SCS中达到及其显著差异;对照组与干预组在CSPCS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因子及SCS量表得分显著差异,尤其是自我认知达到及其显著水平;对照组与控制组CSPCS情绪管理、社会适应和自我认知因子及SADC和SCS量表得分上显著差异,尤其是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及ADC和SCS量表得分差异达到及其显著水平。表明结合侧重团体影响和侧重内化知识、升华体验的两种方式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和合理。
(三)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过程的发现及展望
在第一阶段实验过程中,被试积极词汇较积极语句反应时少,积极词汇反应时最高为4.8秒,最低为3秒,平均反应时为3.74秒;积极语句反应时最高为5秒,最低为3.6秒,平均反应时4.59秒。表明积极词汇相比于积极语句的加工速度更快,易于被大脑神经解码,更快激活大脑言语视觉中枢——角回功能区;第二阶段实验过程中,积极词汇反应时最高为4.2秒,最低为2.1秒,平均反应时为3.4秒;积极语句反应时最高为4.9秒,最低为3.5秒,平均反应时为4.22秒。显著低于第一阶段反应时,表明视听双加工模式优于单一视觉加工,刺激水平更高。实验过程中因工具和场地限制,不能对语音强度和类似性、神经波动及视觉听觉运动等进行测量,所以未能从更深层次的中枢机制探讨实验干预在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过程中神经频率与行为塑造的符合度及加工速度与程度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水平。虽然实验并没有从认知神经系统做深入探讨,但是本次实验仍验证了团体辅导与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正向影响。同时,本次实验也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
(一)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需及时进行强化。
(二)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作用,但持续干预出现朝向反射现象,需多方式、多手段、阶段性强化。
(三)结合侧重团体影响和侧重内化知識、升华体验的两种方式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和合理。
(四)迫选学习和积极词句视听刺激干预中,积极语句的反应时长于积极词汇反应时。
(五)在心理社会能力培养过程中,视听觉信息系统加工相较于视觉加工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明.未成年犯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及干预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2]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21-25.
[3]仲玉英.重视社会生活知识的传授及其能力的培养[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3):22-24.
[4]Donna M.Bishop and Scott H.Decker.Punishment and Control:Juvenile Justice Reform in the USA[J].United States,2000(8):101-123.
[5]刘宏艳.胡治国.词汇的概念义和情绪义加工的时间进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3):349-352.
[6]王振宏,姚昭.情绪名词的具体效应: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2(2):154-165.
[7]郭晶晶,杜彦鹏,陈玉霞,彭冉龄.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J].心理学报,2011(4):364-372.
[8]颜学新,陈宛月,郭晶晶.中性抽象词和具体词情绪信息获得的差异[J].心理科学,2018(3):514-519.
[9] Dalla,V.R.,Fabbri-Destro,M.,Gentilucci,M.,& Avanzini,P.Spatiotemporal dynamics during processing of abstract and concrete verbs:AnERP study.Neuropsychologia,2014(61):163-174.
[10]沈政,方方,杨炯炯,等.认知神经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4.
[11]卿再花,吴彩虹,曹建平.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效果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6-131.
[12]罗忆南,宋梅梅.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1-132.
[责任编辑]王立国
Group counseling and audio-visual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A Study on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CollegeStudents'psychosocial Competence
CHEN Ming
(Personnel Office,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35011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group dynamics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designing Group scheme and experiment,Quasi-experimental mode,to interve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comparison group.Applied CSPCS(α=0.880),SADC and SCS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vention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social competence,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group training and personal internalization.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psychosocial competence;intervention;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