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全面性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24-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研究逐渐增多,参与式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教学活动的实质包括“教”与“学”这两项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活动。但我国的传统教学常常混淆了“教”与“学”,忽视了学生“学”的独立存在及个体存在。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参与中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分析方法、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
一、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参与式教学的哲学基础
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当作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它以“人的存在”为全部哲学的研究中心。存在主义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精神等非理性方面的培养,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和主动地选择,才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全面性教育是服务于学习者自身的健康、福祉和尊严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教师开展全面性教育必须关注的方面。
(二)參与式教学的社会学基础
对话理论认为,人的存在是人际的,人的思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互动,对话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文艺学家巴赫金认为,所有的言语都是对话性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兴趣的不仅是聆听他人,还包括对其进行回应,并期待对方的回应。这种对话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存在为前提的,它要求尊重每个人独特的价值观,并赋予每个人参与的机会,通过对话的方式最终达成共识。对话理论启示我们,在性教育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双向交流沟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信息交换地位。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正向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的关键点之一,而在讨论与态度及价值观相关的话题时,必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和聆听。
(三)参与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人本主义。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注重“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促进和服务的作用。人本主义这种强调人的情感体验,重视人的潜能发展,关注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和选择性的教育观点,启发我们在性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探索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和需要的教学形式。[2]“尊重和接纳”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应将这一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等。全面性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关系”“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理解社会性别”“暴力与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和“性与生殖健康”8大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被多次重复,其复杂程度也逐渐增加,采用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内容建立在以往的学习内容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认知框架,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其积极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各项生活技能。
(四)参与式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活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教师的工作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培养学生促进自身成长和进步的能力。全面性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其一生的发展也有益处;不仅能使个人受益,对其家庭幸福及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3]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都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4]全面性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获得多高的知识性分数,而是帮助学生通过掌握基础性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福祉和尊严的实现水平。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学生能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获益即为进步。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开放性——课堂氛围轻松、欢快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这种各抒己见、交流互动、活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为自己的学习动脑、动口、动手,和谐、民主、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自然就得以实现,而这正与全面性教育中“平等、多元、尊重、包容”等理念相符。
(二)互动性——全员互动交流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互动模式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在参与式教学中,课堂互动的内涵得到拓展,互动交流模式可表现为:“学生问—教师答—学生评”“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评”“学生问—学生答—教师评”等。这种全员参与的互动交流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和教师思考,没有将课堂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全员参与的思考、创新及合作中。全面性教育中涉及许多与价值观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三)民主性——师生共学
常言道“尊师重道”,这里的“尊师”不仅指尊重教师,还包括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师从学生身上同样可以获得知识、经历、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重道”是对他人经验和成果的一种尊重,不仅指对前人的尊重,还包括对周围的人,如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带着求知进步的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这种谦虚好学的姿态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示范。这与全面性教育希望传递的“民主”“平等”等价值观是相契合的。
(四)主体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转变过去讲授式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建构是发现知识的关键,教师则充当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這种主体性的意识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是全面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合作性——学习共享
参与式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不同合作形式。这些形式有助于智慧和经验的分享,实现在合作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机会。全面性教育包含“性与生殖”“性别平等”“性少数群体”“性行为风险和疾病预防”等内容,强调尊重、包容、无歧视、平等、多元、责任和互惠等价值观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并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因而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大量的探讨与交流,这就要求性教育课程使用参与式教学方式。
(六)激励性——接纳与自信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在参与式学习活动中没有失败与否,只有不断地探究,其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关心学生是否有积极思维的参与。参与式教学的这一特点与全面性教育中鼓励学生“接纳自我”“自信表达”等理念不谋而合。
(七)发展性——发展中的进步
参与式教学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学生积极探究,在学习中无论是获得了知识、技能,还是获得对自我的认识,他都得到了发展。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也传递了全面性教育中多元、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
(八)反思性——终身学习
参与式教学通过个体与群体的不断交流互动,发现并认识自身在知识、态度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通过在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技能建构自己新的认知体系,这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性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最有效的学校性教育项目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丰富的互动过程和多样的活动,并让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5]
【参考文献】
[1]刘爱雄,颜蔚兰.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8):71-72.
[2]王文婷.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1):36-40.
[3]刘玉静,高燕,吴仁英.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与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3.
[4]于瑾. 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及形式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5]芦鸣祺,刘文利.参与式教学使全面性教育更加有效[J].江苏教育,2019(8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