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丁梧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2]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选择应用型发展定位,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让一线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立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关于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机制[3]、教学质量体系构想[4]、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5]以及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6]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明显不足。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成熟,不能有效评价校企合作课程。
本文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教育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助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按照“按需设课,纳入计划”的原则,共同研讨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开展教材建设,建立课程试题库,全程授课和辅导,实施过程考核与评价。校企合作课程主要集中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可较好地弥补高校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但存在课程组织难度大、实施困难多等问题。
课题组通过走访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教师访谈等形式对校企合作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校企合作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兼职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兼职教师主要是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是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学教法方面的系统培训,不太擅长课堂教学。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在选聘企业兼职教师时很难聘到高水平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与企业在兼职教师管理方面沟通机制不畅,不能实施有效管理。在教学实践中,企业兼职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学校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校的在职教师,对企业兼职教师适用性不强。
教学内容评价不完善。校企合作课程,引入了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项目案例,围绕行业技术标准,结合生产实践场景资料开展课程教学,丰富了理论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方式上,企业兼职教师往往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仍然围绕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评价,缺乏对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的全面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校企合作课程实践性强,课程设计需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实际工作环境、综合项目实施等方面。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部分课程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试卷类考核形式,侧重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查,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查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通过课程考试成绩来呈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关注不够,教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分析过于笼统。
持续改进机制不完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需要通过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调研发现,持续改进的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在实施中,学校比较注重对本校教师的监督管理,对企业兼职教师监督不力。课程教学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是本校教师的个人工作体会,针对性不强,不能客观反映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中提出的改进措施对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指导意义不大。整体来说,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中,现有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持续改进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程全面质量的研究评价,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课程评价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合理性评价,就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要素进行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国内外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例如,Richard H.Dana(理查德·H·达纳)和Krystyna Buchta(克里斯蒂娜·布克塔)等提出大学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需要专门的质量评价,课程和教学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主体、评价路径和评价内容应该是可变的、多思维取向的。[7-8]A.Sevinc(塞维恩)等指出,课程评价就是要获取一些量化指标,要囊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目标、学习成就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9]李煜凯认为,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的所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的全方位监控来验证一门课程质量的优劣。[10]6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践,针对校企合作课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研究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教育理念,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基于学生中心的全过程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课题组依据全面质量理论和课程评价理论,从校企合作课程互动机制、教学团队组建、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围绕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个因素,提出构建基于学生中心的校企合作课程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质量管理部门应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互动机制,解决课程建设经费、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培训、教学反馈等问题;构建教学全过程评价制度,整合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随堂评价、综合课程考核,构建指标体系等制度;构建学生中心的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调查学生满意度、计算教学目标达成度,以成果导向推进课程质量持续改进。(图1)
图1 校企合作课程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在应用型高校教学实践中,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往往是企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参与课堂讲授时间成本高,低廉的劳动报酬无法吸引高水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学校应针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实际,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制定适宜的薪酬标准。在企业兼职教师选聘方面,应当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热心育人、有一定教学能力、能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学校要建立健全企业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
考核方面,应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校企合作教学团队进行基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得不到学生认可、满意度低、教学效果差、学生获得感弱的课程教学团队,要认真分析原因。确属企业兼职教师水平问题导致的,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指派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课程教学团队改进工作;对短时间无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企业兼职教师,应及时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调整更换人员。
在课程开始前,学校应组建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共同就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取决于校企合作教学团队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应用性、实践性,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多样,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否丰富。本研究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构建课堂即时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评价制度。即时评价在每次课即将结束时进行,通过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学习通、问卷星等互动平台向学生发布问卷,通过学生的即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从中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表1)综合评价选择的时点是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期末考试之前,由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向学生发放问卷,学生的评价结果将以量化分数的形式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学生打分统计情况,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好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工作。(表2)
表2 校企合作模式下任课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在校企合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行帮扶,帮助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形成性评价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校企合作课程的特点,过程性考核应占到评价成绩的60%以上。(1)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学习、课程作业、阶段性学习测验与期中考试,还应当包括案例专题讨论、课程实践等环节。例如,在市场营销校企合作课程中,任课教师讲授营销理论,企业兼职教师讲解营销案例,以企业销售的实际产品作为学生的实践对象,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设计营销方案,调查报告和设计方案均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现场营销实践,其销售业绩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据。(2)终结性考核。课程期末考试,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更加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空调工程校企合作课程中,期末考试题目中放入了企业兼职教师在空调维修中存在的案例问题,考查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机制,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能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经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分析整理后,应迅速、准确地反馈给教学团队。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团队应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对教学进行总结,并形成课程质量报告,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在课程总结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质量评价报告中,教学团队要对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依据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即教学效果),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此外,学校与企业应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良性的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兼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和培训,对培训结束后仍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师应及时调整,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解决校企合作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考虑从校企合作课程互动机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教学内容评价制度、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制度、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