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述评

2021-01-17 01:19:14宋从
关键词:家法江州陈氏

宋从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学界也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研究。“义门”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王族为了维护统治、推行礼教而树立的典范家族。作为其中最具盛名的家族,江州义门陈(发源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因其在家族文化、传统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成为学者的研究对象。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已经出现了较多成果。本文对已有的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作出一定述评,期望能明确义门陈文化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路。

一、家族文化研究

陈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舜帝,陈胡公妫满为舜帝后裔,武王克商后封其为陈侯。陈胡公是陈氏得姓之始祖。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陈氏后人陈旺迁至九江郡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建庄义门,一直到宋嘉祐八年(1063)奉旨分庄,时经332年,创造了举世罕见的人文奇观,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合居时间最长、最具凝聚力的大家族。[1]2-6

义门陈为何能够维持义聚三百余年?通过整理学界的相关研究论文可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维持义聚的关键是家族文化。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不断推广开来,对于义门这种比较原始的家族公社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学界以批评的目光展开研究。在《试论古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化石——义门》一文中,徐晓望提出义门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种,并从生产方式、消费形态、权力分布、财产关系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义门在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中占比很少,主要影响在于义门被执政者当作典范宣传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且提出了义门可能从思想上抑制社会发展的结论。[2]许怀林是国内研究义门陈文化的领头人。他的《“江州义门”与陈氏家法》对义门陈氏家法的内容做了概括说明,认为家法内容以经济问题为中心,在财产家族共同所有的前提基础上,义门陈氏通过施行严格的家法实现相对平衡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以此加强家族的凝聚力,这使得义门陈家带有封建政权的性质。[3]26-3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逐渐强大,民族自信不断增强,国内学界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研究,义门陈氏背后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受到高度重视。陈建达在《江州义门陈氏治家方略的二元维度》一文中提出:“义门陈氏的治理方略存在两个同等重要、并行不悖的维度,以‘儒教’为纵向的德治和以‘律条’为横向的法治,形成了义门治家的大坐标。”[4]128-130他认为,从义门陈氏的治理方略中可以看到国家治理的影子,它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天下为公、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黄宝权是义门陈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他在《论江州“义门陈”家族文化的特征》一文中提出“义门陈”家族文化的特征包括尚公无私的家族传统、崇义重孝的价值取向和耕读并重的永恒追求三个部分,并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5]黄宝权整理自身研究成果而成的著作《家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江州“义门陈”家族的教育活动》[6]是有关“义门陈”家族文化研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著作。该书对“义门陈”家族教育活动做出了更加深入的阐发,分析了家族教育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今的家风建设提供参考。

陈煜斓在《家训族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效应——以江州义门陈“家法”为例》中认为,义门陈“家法”虽然是以自身发展需求为起点而制定的,但它与当时的社会道德一致,“既是物化的,也是精神的”[7]。陈煜斓把义门陈的家法看作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法则,认为义门陈的家法能够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陈世林在《家国情怀与江州义门陈氏之聚散》一文中谈到义门陈氏的“家”情怀在“在家尽孝,在国尽忠”的价值追求下进一步上升到了家国情怀。[8]田倩颖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家族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中通过实地考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提出要充分吸收家族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理性分析和排除消极的家族文化,从而优化乡村治理实践。[9]62-63

义门陈分家,是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许怀林在《陈氏家族的瓦解与“义门”的影响》一文中,对义门陈氏假传旨意、背祖分家的说法进行了研究,并和抚州金溪的陆氏家族做了对比研究,认为义门陈分家的主要原因是家族内部难以支撑,大家族的分崩离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0]陈世林的《江州义门陈氏析烟探因》对义门陈分家的具体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认为义门陈氏走向分家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外部压力为主要原因,义门陈氏必定会走向分家这一结局,但若无皇室的施压,时间应该会更晚。[11]李明明在《江州义门陈氏宗族裂变考辨》一文中认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不是义门陈氏分裂的根本原因,私有观念和房分结构所产生的离心力使这个大家族走向了分崩离析。[12]

二、书院文化研究

教育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义门陈氏早在唐末就已办立了私家书院——东佳书堂,与之伴生的书院文化也成为义门陈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李才栋是我国书院史研究的专家,也是较早注意到东佳书堂的学者之一。在《书院的起源与宋代书院的发展》一文中,他以东佳书堂为个案,说明早在唐代我国就已出现具有教学活动的书院,并据此说明东佳书堂在书院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3]日本学者平坂谦二在《一个假定——中国古代书院的一个发源地不是在江州陈氏居里吗?》一文中提出,中国古代书院的发源地在全族聚居的地方,这一书院制度或对朝鲜产生了影响,进而确立了东佳书堂在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14]张劲松是近年来东佳书堂研究的重要学者,撰写了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在《科举:书院起源研究的新视角——以江州陈氏东佳书堂为例》一文中,张劲松和刘征对书院起源的促进因素有新的见解,认为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书院的诞生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5]在《唐代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性质问题刍议》一文中,张劲松又对东佳书堂是否具有书院性质做了肯定,考虑到唐宋时期存在“书院”与“书堂”等名称混用的现象,而东佳书堂确实具有书院的主要特征,因此可以认定其为一家典型的书院组织。[16]在《东佳书堂:中国书院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中,他将东佳书堂看作后世研究早期书院的标本,为书院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范本。[17]黄宝权的《家族书院与文化传承——以江州“义门陈”东佳书院为中心的考察》一文则强调了家族书院对于文化传承做出的贡献和作用。[18]122-125

由于史料记录等原因,东佳书堂的创建人一直都有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陈崇、陈衮、陈褒三人身上。其中陈衮为陈崇之子,而陈褒则与前二人相距一百余年。所以,陈褒应为误写“衮”为“褒”所致,历史上并不存在创建东佳书堂的陈褒。[19]张劲松的《陈崇与东佳书堂——一种社会文化史的分析》从士绅、科举制度和家族婚姻关系三方面的影响判断陈崇为东佳书堂的创建者,并对徐锴认陈衮为创建者的原因进行假设分析,认为陈衮为东佳书堂的扩建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在书堂学生中的巨大影响力是导致误传的主要原因,并且徐锴的《陈氏书堂记》为请托之作,有讹误之嫌。[20]徐梓在《东佳书堂小考》一文中回应了张劲松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对唐朝书院教育活动的记载多见于地方志,缺乏坚实的史料记载,可信度值得怀疑;其次,他认为《陈氏书堂记》虽为请托之作,并不说明其可信度不高;再次,他认为东佳书院、东佳书堂在陈崇时还只是一个蓝图,直到陈衮时才将这一愿景化为现实。[21]陈凌在《东佳书堂考》一文中汇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崇是在家法修立之后的第一位明文规定的执行者,而陈衮是东佳书堂建设的大功臣。”[19]

三、其他方面研究

除了对于家族文化和书院文化的研究,义门陈文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一定研究。由于义门陈氏分家之后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足迹,也就有了对各地的陈氏家族的起源追溯和人物个案研究。其中,陈月海编写的《义门陈文史考》[1]《义门陈文史续考》[22]《颍川陈氏考略》[23]汇集了研究义门陈氏发展史上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是研究义门陈文化的重要参考材料。张求会的《义宁陈氏源流述略》在实地考察第一手资料后,对义宁陈氏的源流演化进行了还原。[24]陈雪峰在《“江州义门”移入潮汕探析——论客家陈姓的由客转潮》一文中对潮汕的客家陈姓的入潮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25]石钟扬、石菲在《从义门文化的视角透视陈独秀的性格》一文中将义门陈传统严厉的家法与陈独秀反叛而坚毅的性格连接起来进行研究。[26]桂朝霞在《陈三立与义宁陈氏文化家族》中将义门陈家族文化对陈三立个人的影响,以及陈三立与家族文化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说明介绍。[27]30-46

为顺应文化旅游等现实需要,部分学者开始讨论义门陈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问题。王健、万田户在《打造“义门陈”文化品牌 构建赣鄱文化旅游高地》一文中肯定了义门陈文化在江西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并提出了打造义门陈文化品牌的一系列具体措施。[28]单慧玲在《宗祠旅游的民俗文化元素研究——以江州义门陈为例》中从民俗学的角度挖掘了义门陈蕴含的民俗文化资源,认为随着文化热和寻根旅游热,江州作为天下陈氏的重要来源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陈氏宗亲找寻归属感的地点;她希望义门陈文化能够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传承和发展。[29]7-8

四、当前义门陈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由于记录江州义门陈的相关资料多在地方志中,经常出现记载不清或讹误的情况,导致某些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其二,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成果存在许多空缺和模糊之处。比如,义门陈分家的真正原因是否还有其他可能;能否确定东佳书堂的创建人与时间;义门陈分家之后遍布天南地北,能否确定各地的陈姓家族与义门陈之间的具体渊源,能否考证清楚义门陈氏分家之后的分布情况。其三,在目前的研究当中,义门陈与其他义门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没有得到重视,义门文化与其他传统家族文化的区别没有充分揭示,江州义门陈独特的文化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四,在全社会努力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江州义门陈文化的当代价值,江州义门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需要精准定位与合理设计。

针对这些问题,在多学科视野下,江州义门陈文化还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空间。

猜你喜欢
家法江州陈氏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54
家法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家法: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新传奇(2018年15期)2018-05-14 17:41:26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从包拯家法说起
家庭服务(2017年11期)2017-03-11 09:45:34
《江州帖》
中华书画家(2017年1期)2017-02-13 08:13:43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人间(2016年9期)2016-05-14 15:26:47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