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应立足这一育人目标,在语文课堂中加强思维训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本文将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1-0098-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inking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ichuan Junior High School,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LIU Xiuli
【Abstract】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put forward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Therefore, cultivating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one of the go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is education goal, strengthen thinking training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and lay a good thinking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 way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一、思維能力培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性
教学的具体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笔者在观察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时,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创新教学形式,这并不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活力,影响了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以《桃花源记》一课的讲解为例,许多教师并没有仔细研究该课文的特点,只是非常枯燥地逐字逐句解释文言文的现代含义,一些学生在听讲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反而将原因归咎于学生,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讲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这说明一些教师只看到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这一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追究根本原因。
(二)教学内容缺乏启发性
学习应当是培养学生思辨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过分注重所谓“中心思想”,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从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入手,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活力,启发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
(三)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
有些教师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加大了思维训练的力度,但是其思维训练方式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导致思维训练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教师没有看到明显效果时,也没有及时展开教学思考,将新课改倡导的科学指导方法引进来。语文教师要提高思维训练的科学水平,则应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引入科学的教学手段上,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工具,启发学生思维
现代化教学工具是教师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愈发关注的教学工具,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教师可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其感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内心会迸发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会自主展开独立思考,试图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优化语文教学,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讲解《桃花源记》时,从网络上下载了与本课有关的3D视频。该视频充分体现了《桃花源记》的内容,因为这一视频的制作者根据桃花源记中所述的地点,利用3D技术重新展现了桃花源的风采。笔者在讲解课文时,操纵着视频中的主人公不断前进,学生从主人公的视角了解了桃花源的全貌,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这篇课文的全文脉络。而且3D视频将文章所描述的空间具象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了解按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引导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如果教师仔细研究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便会发现许多文章的描写细节值得考量。教师可针对课文的细节描写之处,引发学生多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气氛激烈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彼此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課文的细节知识点,还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斟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关系。笔者先根据不同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大致分成两大类: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两部分是对比关系,另一部分则认为两部分应当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接着,笔者充当主持人,有请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这部分学生认为,作者是想借助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无趣的生活进行对比,阐述封建教育下的儿童生活不快乐。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作者是想借这二者表现自己天真调皮的童心。双方各自陈述观点后,笔者又让双方阐述了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双方在这个过程中激烈辩论,逐渐发现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倒戈”,认为对方所说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作者行文的背景、思想感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还掌握了包容他人观点、兼收并蓄的本领,一举多得。
(三)鼓励想象,激发思维活力
想象力也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发展阶段。只是有些教师并不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学习,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还停留在浅层化的发展阶段。如今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从想象力这方面入手。即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让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运转状态。
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藤野先生的形象。许多学生为了使自己所画的图像更加接近人物原型,反复阅读文章,斟酌文章细节,还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日本人形象的了解去构图,整个构图过程新鲜感十足。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收集了几幅学生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藤野先生的画像,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对真人形象的看法,创意性十足。
(四)建立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学生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可呈现简单的知识内容,又能够直观展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语文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对思维导图中各级主题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刻理解,又能加深自己对各级主题内容的记忆。因此,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优化自身的语文教学,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旨在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选择“母亲的形象”为中心词,建立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可在实际阅读课文时,将“严厉”“慈爱”“仁慈”“温和”“气量大”等性格特点填进思维导图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继续鼓励学生将母亲的形象特点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要求对母亲高尚的品质进行深刻的体会与领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打破固有教学思维的局限,大胆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进行有机结合。由此,教师可将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方法融入语文教学中,从多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人。
参考文献:
[1]裴有忠.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8).
[2]郑沂.思维,教学的抓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9).
[3]李平丽.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1).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