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 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04-29 05:11刘志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定性经皮恶性

刘志敏

(郑州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河南 郑州471000)

肝脏结节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组织增生, 采取科学合理的诊断方式及早发现并明确肝脏结节性质, 并采取科学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随着核磁共振 (MRI) 技术的不断发展, MRI 平扫越来越广泛用于肝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但在定性诊断结节性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近年来, 钆塞酸二钠 (Gd-EOB-DTPA) 作为特异性增强对比剂可评估病灶血供情况, 在肝脏病灶良恶性的定性诊断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2]。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的100 例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5 例, 女45 例; 年龄45 ~65 岁, 平均年龄 (55.31 ± 1.35) 岁; 体重65 ~80 kg,平均体重 (75.55 ± 3.50) kg; 肝内病灶直径0.6 ~12.8 cm, 平均直径 (6.35 ± 1.14) cm。

1.2 方法选择西门子AVANTO 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18通道阵列线圈。 先行常规MRI 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整个肝脏 (剑突下至肾脏上极) 行轴位双回波T1WI、 脂肪抑制T2WI 平扫。 T1WI 采用梯度双回波序列: TR/TE 4 500 ms/3.8 ms,FOV 42 cm × 36 cm, 层厚3 mm, 层间距0 mm 的容积扫描;T2WI 采 用 快 速 自 旋 回 波 加 强 序 列: TR/TE 6 800 ms/92 ms,FOV 40 cm × 30 cm, 层厚6 mm, 层间距2 mm, 共采集24层。 再行MRI 增强扫描: 扫描前于肘前静脉以2 mL/s 速度高压注入Gd-EOB-DTPA 0.2 mmol/kg, 从注药开始后15 ~20 s(动脉期)、 60 s (门静脉期)、 180 s (平衡期) 分别行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 (3D-VIBE) 全肝扫描: TR/TE 4.15 ms/2.01 ms, FOV 36 cm × 36 cm, 层厚3 mm, 层间距0.6 mm。 注射3 ~20 min, 行常规自旋回波(TSE) T2WI 扫描: TR/TE 3 960 ms/96 ms, FOV 36 cm × 36 cm, 层厚6 mm, 层间距1.2 mm;然 后 行DWI 扫 描 (b =0、 800 s/mm2): TR/TE 5 000 ms/55 ms, FOV 240 cm × 240 cm, 层厚6 mm, 层间距1.2 mm。 注射20 min 后行横轴面及冠状面脂肪抑制3D-VIBE 和全肝扫描。

1.3 观察指标以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为标准, 统计并比较Gd-EOB-DTPA MRI 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MRI 定性诊断肝脏结节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与常规MRI 诊断肝脏结节的准确率比较 [n (%)]

2 结果

2.1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显示, 100 例肝脏结节患者中30 例为恶性, 其中微小肝癌7例, 胆管细胞癌6 例, 单发转移瘤17 例; 70 例为良性, 其中肝硬化结节15 例, 肝血管瘤20 例,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5 例,肝腺瘤10 例。

2.2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与常规MRI 诊断肝脏结节的准确率比较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诊断良、 恶性肝脏结节的准确率均较常规MRI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肝脏结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临床多认为与酒精性肝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肝或丙肝) 有关。 常规MRI 平扫虽广泛应用于肝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 但在定性诊断肝脏结节方面效果仍不尽人意。

目前,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是定性诊断肝脏结节的主要手段[3-4]。 本研究结果显示,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诊断良、 恶性肝脏结节的准确率均较常规MRI 诊断高, 表明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分析原因如下: 较常规MRI 诊断而言, 使用Gd-EOB-DTPA 能发挥较好的增强效果, 利用该对比剂动态增强MRI 能够高效地评估病灶血供情况[5]。 一般而言, 良性肝脏结节的肝细胞具备正常的吞噬功能以及其他生理功能, 此时肝细胞会选择性摄取Gd-EOB-DTPA, 且在肝胆期图像中会呈现出类似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 若是出现恶性肝脏结节, 结节则会损害肝细胞的正常吞噬功能, 肝细胞功能会衰退或缺失,无法摄取或少量摄取Gd-EOB-DTPA, 在肝胆期图像中会呈无信号、 低信号或稍低信号, 且和四周肝实质的对比明显[6]。 因此, Gd-EOB-DTPA 对肝脏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 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多层面技术, 各层面之间扫描不存在时间差, 使用对比剂较少, 却能获得较好的团注效果, 且较常规MRI 而言, 其空间分辨率更高, 图像经过三维重建后能获得较为丰富的影像信息, 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和四周组织结构的关系, 定性诊断更为准确。 本研究中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显示, 100 例肝脏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包括微小肝癌、 胆管细胞癌、 单发转移瘤, 良性结节包括肝硬化结节、肝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腺瘤。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扫描下微小肝癌DWI 及T2WI 至少有一个序列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及快进慢出表现, 且在一定时期内复查呈进行性增大。 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明显强化, 周边更为明显, 延迟期持续强化, 和四周肝实质呈等信号。 单发转移瘤边界尚清楚, T1WI 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 DWI 呈环状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Gd-EOB-DTPA 增强后肝实质内病变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不均匀强化, 自边缘往中心逐渐填充, 可见部分病灶呈牛眼征。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扫描下良性结节中的肝硬化结节T1WI 呈等或稍高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T2WI 为肝内弥漫大小不等分布的低信号结节, 周围是相对高信号的正常肝组织或纤维间隔。 肝血管瘤T1为低信号, T2为高信号, 快进慢出, 动脉期、 门脉期外周首先强化, 呈不完整环状, 延迟期完全、 均匀、 持续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T1WI等、 T2WI 等或略高信号, 边缘模糊; 中央瘢痕T2WI 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 快进慢出、 快进同出、 快进快出; 门脉期通常较周围肝实质信号等或略低, 也可略高; 延迟期中央瘢痕逐渐强化; 肝胆期通常为不均匀高、 等信号; T2WI 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边界清楚。 肝腺瘤T1WI、 T2WI 信号均匀, 病灶实质部分信号较周围肝实质显示为低、 等、 高信号。 Gd-EOB-DTPA增强MRI 根据不同扫描序列下的信号表现可更好地定性诊断肝脏结节,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与常规MRI 相比, 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 更具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定性经皮恶性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