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方,邱金伦,段进东,廖锦岐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1)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肝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的常见方法有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放疗、化疗、免疫生物治疗等,但90 %以上的肝癌患者既往存在肝炎、肝硬化等病史,导致术后复发率增加[2]。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于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诊疗中,可以将医院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优化诊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3]。本院对于肝癌患者采用了MDT协作诊疗模式进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1对象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意识清晰,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既往服用抗抑郁或焦虑药物、治疗障碍、认知障碍、已出现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25例,年龄(58.21±10.33)岁,病程(3.21±0.54)月,临床分期中Ⅱ期39例、Ⅲ期26例,肿瘤直径7~10 cm 22例、>10 cm 43例,病理分型中单结节型10例、多结节型12例、巨块型43例;对照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56.38±11.01)岁,病程(3.14±0.52)月,临床分期中Ⅱ期41例、Ⅲ期24例,肿瘤直径7~10 cm 25例、>10 cm 40例,病理分型中单结节型9例、多结节型14例、巨块型4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开展。
1.2研究方法 (1)诊疗部分: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模式,医生接诊后根据相关检查指标作出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MDT诊治,肝胆外科接诊医生牵头,联合消化内科、放射科、肿瘤内外科等专家参与诊治,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等可邀请心理干预科、营养科、护理部等高级职称医护参与治疗,每日早晨交班,PPT形式汇报病例,组织专家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及时对诊疗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整,医院对于采取MDT的患者检查和手术给予绿色通道。(2)护理部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MDT护理模式。MDT护理方法:①建立MDT护理团队,肝胆外科护士长担任MDT护理团队组长,联合心理科、营养科、麻醉科、康复科护理组成护理团队;②各科护士联合录制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视频,向患者播放;③对MDT护理团队的成员进行培训,并对患者给予膳食、疾病知识、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后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并督促完成工作;④建立MDT微信群,及时反馈护理过程遇到的困难,及时讨论并给予解决,改进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比例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1.3.2心理状况指标 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包括心情低落、动作迟缓等9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四级评分法,0~3分,满分27分,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包括担心、疲劳等7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四级评分法,0~3分,满分21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
1.3.3近期疗效 完全缓解:经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经治疗后病灶缩小≥30 %。无变化:经治疗后病灶无缩小,临床症状无改善。进展:经治疗后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评估时间为术后6个月。
1.3.4生存率 比较两组患者1、2、3、4、5年生存率,随访方式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也可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方式。
1.3.5满意度评价 患者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的《诊疗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时间控制、治疗方法、住院环境、护理技术、态度等内容,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率=基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配对和成组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治疗率为89.23 %(58/65),高于对照组的78.38 %(49/65)(χ2=12.581,P=0.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PHQ-9、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Q-9、GAD-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PHQ-9、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
2.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9.23 %,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2.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92 %,高于对照组的83.08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肝癌的发病率和治疗难度均较高,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放化疗、肝移植、消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肝癌的手段,肝炎及肝硬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数目、大小、部位等均是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仅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治疗肝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年生存率低,复发率高[4]。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需要联合多学科诊疗,对患者的病情多学科综合评估,制订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全程密切关注患者,实时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早发现治疗方案中不妥之处,联合各科专家进行调整,加强治疗中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
患者入院诊疗流程与医院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传统诊疗模式下的肝胆外科患者整个诊疗流程及护理过程不合理,术前检查时间长、护理工作欠佳,导致救治率和患者满意度下降,增加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MDT诊疗模式可优化患者的入院流程,将医院的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加强科室间的协作,促进诊疗流程优化,并且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等待时间长、机体舒适度差的问题[6]。研究显示,初次体验MDT诊疗和护理的患者,效果更佳,因此,MDT模式将成为未来疾病诊疗和护理的必然发展方向[7]。
MDT模式下就诊时联合各科室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只需要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直接到内科诊治,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肝胆外科接受治疗,提高床位的利用率,不但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可节省治疗方案确定的时间[8-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比例为89.23 %,高于对照组的78.38 %,MDT模式下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更加准确,更有效地利用手术资源。另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既能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的基础是充分整合医院的各科医疗资源,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MDT模式下肝癌患者术前检查可以利用绿色便捷通道,减少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多学科医生联合制定诊疗方案,可以整合医疗资源,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11]。
本研究显示,MDT模式下的诊疗和护理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更显著,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89.23 %,并且1~5年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满意度提高。MDT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明确治疗的目的,各科室联合诊疗与护理,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打破科室间的束缚;MDT模式下的工作方案,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交流培训,拓宽医生和护士的专业视角,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MDT是多科室之间的医生组成的团队,定期参加疾病的讨论,分析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讨论改进治疗方案,将患者的需求作为中心,且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康复[12]。
MDT团队多学科医生和护士对于本专业有深刻的认识,相互融合,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更加全面、规范,提高治疗的效果,但MDT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MDT的团队成员首先要具有循证医学的理念,要熟练掌握MDT相关文献、评估工具、治疗指南;(2)各科室之间的合作要真正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3)需不断评价治疗方案的利弊,不断改进,找到真正适合患者治疗的方案。
综上所述,MDT协作诊疗模式在肝癌患者治疗中,可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和1~5年生存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