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这便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不足,他们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合作,提升他们的参与度。
一、自主提问,精准切入
若教师单纯为考试服务,将文言文教学设置成实词理解、虚词用法、句子翻译等枯燥的环节,一味地灌输知识点,那么学生的参与度自然很难提高。教师要减少知识的灌输,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他们自主提出问题。此后教师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突破学习的难点。
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助产士”,引导其学会自主提问。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的心中是否也会有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呢?你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作者心中理想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很快发现了问题:“我总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在方便快捷的社会中,但是为何作者心中理想的世界是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呢?”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看看他的这种观点是否有社会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再次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何最后作者又说找不到桃花源了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变得活跃了起来,他们逐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对文章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入。
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促使其开拓思路,把握住学生思维上有分歧的点,引导他们在活泼、热烈的氛围中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大胆地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二、比较探究,肯定求异
在灌输式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背诵记忆即可,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便陷入窠臼,很难有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这遏制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求知欲望。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比较探究活动,找到彼此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分析论证的方法找到答案。
在学习《爱莲说》《陋室铭》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并自主寻找对比角度,看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探究中,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两篇文章都写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不同的學生从不同角度入手,也发现了不少不同点。如有学生从句式出发,发现《爱莲说》的句式富有变化性,而《陋室铭》采用的是骈文的形式,句式整齐。还有学生从立意入手,认为《陋室铭》是反向立意,而《爱莲说》则是正面歌颂。还有学生从主题出发,认为《爱莲说》主要表现的是作者的节操,而《陋室铭》则主要展现的作者的生活态度。不同的学生观点不同,教师引导其整合观点,得到更完整的答案。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求异思维。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就能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矛盾观点展开辩论,促使其合作探究,在亲身参与中提升文言文学习兴趣。
三、巧妙点拨,动态生成
要提升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参与度,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点拨,起到动态生成的效果。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看看学生是否还存在困惑,又或者把握住学生错误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合理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学思结合,让他们一步步解决问题。
《岳阳楼记》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并伺机进行点拨。如有学生不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理解,并说说作者用在这里是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受。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找一下作品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学生很快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词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说说作者为何在欣赏景物的同时会有这么多的感悟。这样的教学就把握住了困惑点,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最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和岳阳楼有关的诗文作品,看看不同的作者在游览岳阳楼后有了哪些不同的感受。
教师在点拨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立足课内,巩固基础,拓展课外,培养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展开思考,而且还要促使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尝试在课外展开拓展阅读,并自主归纳文言文知识点。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不少教师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灌输;以背诵为中心,强调记忆,教法陈旧落后,这导致文言文教学变成了朗读、翻译、背诵、听写、默写的固定环节,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针对此问题,教师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熟读、背诵、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寻找审美轨迹,增大课外阅读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