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绿苗
摘 要:在学习过程当中,作业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作业设计上,一直以“轻负担,高效率”为终极目标。在作业设计方面,如何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如何做到减负增效,一直是教师关注和考虑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其作业设计需要注意的内容极多。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也成为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作业设计内容必须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目标,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
一、 引言
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还能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在素质教学的倡导下,要求作业设计必须将“高效率,轻负担”作为发展目标。为响应时代号召,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将此目标充分考虑在内,同时利用作业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文章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对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探究。
二、 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重要性
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现如今,我国的教育界提出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这也导致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了目前各科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奠定良好学习基础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因数学学科包含的知识点有较强的抽象性且知识难度大,所以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理解,这也将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较差。为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积极变革,让学生可以通过写作业来加深知识认知,从而实现知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实现了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能够改变传统低效率的复习情况,尽量避免利用辅助材料。有效的课后练习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成为高素质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三、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部分教师依旧遵循我国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第一,作业量大,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这样的操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作业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第二,作业内容注重知识练习,没有知识拓展内容。
四、 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奠定结实基础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忘记作业设计的初衷和原始意义。课后作业布置首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协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让他们能够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为此,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一定要将发展核心素养内容考虑其中,从基础部分出发,为学生奠定好数学学习基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在作业布置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打好基础是首要内容,通过作业让学生多学多练,重视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对基础题目给予重视,该种操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完全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为此,初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添加基础部分题型,由简到繁,打好基础,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二)合理分层,遵循差异
除夯实基础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作业布置的分层。在设定好作业的基础题型后,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将传授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并在作业中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分层内容的设定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为此,教师需要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不同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自信心,从而逐渐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各不相同,导致他们在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上都有一定差异,这些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若要让学生实现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关注,在原有数学作业基础之上进行作业设计,从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各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实验证明,对于一些学习兴趣较低且能力较弱的后进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例如,数学公式和相应的知识习题等,作業重点划分到夯实基础上,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数学兴趣浓厚、基础知识扎实的优等生和中等生,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在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以灵活变通的方式巧妙设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设计的数学问题要保持变式的变化。在设计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在保证其题目本质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进行可操控的条件设置合理转化。在时间的教学过程当中,转化相关变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而且现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探究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在完成变式作业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将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相互转变,就可以将同一道数学题转变为形式不同的两个题目。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生的思考以及探究能力进行进一步培养,同时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辨识应用其中,而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对简单变式的了解,进一步对抽象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而这个过程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进行变式作业的内容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做出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