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美文
(郑州颐和医院 口腔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舌鳞状细胞癌属口腔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较高,癌细胞可经淋巴管道转移至颈部,需及时实施手术切除,抑制病情发展,维护患者生命安全[1]。但手术需将部分舌组织切除,影响患者吞咽、语言等功能。经手术切除后,舌缺损大于50%患者应同期实施自体皮瓣修复以恢复舌体正常形态及生理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是目前临床修复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两种常用皮瓣,何种皮瓣修复效果更佳仍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3]。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颐和医院行病灶切除及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77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颐和医院行病灶切除及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77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同期缺损修复所用皮瓣不同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43)。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实施缺损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游离前臂皮瓣实施缺损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7~69岁,平均(52.49±7.34)岁,癌症分期T2期26例,T3期12例,T4期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8~68岁,平均(53.32±7.15)岁,癌症分期T2期21例,T3期10例,T4期3例;两组性别、年龄、癌症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颐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术前语言功能正常;③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④术前颈部存在淋巴结肿大现象。(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颌骨缺损;③复发患者;④合并其他部位肿瘤。
1.3 手术方法
1.3.1基础手术方案 均行病灶切除及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
1.3.2研究组 同期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实施缺损修复:以接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缘连线中点为定点,以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为血管蒂,划分合适面积前外侧皮瓣,以前缘做切口,自上而下解剖,确认阔筋膜与股直肌间穿支,沿穿支血管逆向解剖,结扎并切断动静脉降支、分支及血管蒂;将皮瓣移至缺损区,使其与黏膜切缘缝合,吻合血管。
1.3.3对照组 同期采取游离前臂皮瓣实施缺损修复:以左前臂为供区,以肘窝中点与桡动脉搏动处、腕横纹交叉点连线为纵轴,扎紧止血带,以皮瓣远端做切口,剥离浅肌群肌膜浅面,结扎并切断头静脉、桡动脉,沿桡动脉解剖,自远而近分离血管分支,“s”形延长前臂切口,剥离皮瓣,解开止血带,皮瓣血运正常后进行止血,结扎切断血管蒂;将皮瓣移至缺损区,使其与相应动静脉吻合。
1.4 观察指标(1)皮瓣存活率。(2)吞咽功能恢复优等率。改善效果评价标准:可正常进食普通食物为优,可进食半流质饮食为良,仅可进食流质饮食为差。(3)语言功能恢复优等率。语言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标准:术后语言清晰度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交流无障碍情况为优,术后语言清晰度略差于术前水平,存在轻微语言交流障碍情况为良,术后言语不清,存在明显语言交流障碍情况为差。(4)生活质量。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1 a生活质量,包括功能、生理、心理障碍、心理不适、生理性疼痛、社交障碍和残障7个方面,总分0~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5)供区并发症发生率。
2.1 皮瓣存活率研究组43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存活,舌部形态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皮瓣存活率为100%(43/43);对照组34例患者中,33例患者移植皮瓣存活,1例患者因术后2 d出现不可逆性静脉血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为97.06%(33/34);两组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6)。
2.2 吞咽功能恢复优等率剔除移植皮瓣坏死患者。术后1 a研究组吞咽功能优40例,良3例,无差病例,恢复优等率为93.02%(40/43);对照组优29例,良4例,无差病例,恢复优等率为87.88%(29/33);两组吞咽功能恢复优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3)。
2.3 语言功能恢复优等率剔除移植皮瓣坏死患者。术后1 a研究组语言功能优38例,良5例,无差病例,恢复优等率为88.37%(38/43);对照组优27例,良6例,无差病例,恢复优等率为81.82%(27/33);两组语言功能恢复优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
2.4 生活质量剔除移植皮瓣坏死患者。术前,两组OHIP-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 a,两组OHIP-14评分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供区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术后1 a供区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手术是治疗舌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式,但舌体属于结构、功能较为复杂的肌性器官,在维持言语、咀嚼、吞咽、口腔卫生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手术切除后需同期进行缺损部分的修复及重建[4-5]。
游离皮瓣移植是目前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标准术式,选择合适皮瓣术式修复,提高受区成活率及修复重建效果,减少供区损伤,提高移植安全性及操作简便性是临床医生普遍追求的目标。前臂皮瓣属于筋膜皮瓣,具有较强柔韧性及弹性,且血管解剖稳定,管径大,血供丰富,易吻合,移植成活率高,同时抗感染能力较强,已在舌、口底等部位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但组织量不足,术后供区并发症明显[6]。股前外侧皮瓣属于穿支皮瓣,具有组织、血运丰富等特点,游离时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与颈部血管无张力吻合,皮瓣面积大,可根据缺损情况调整皮瓣大小、厚薄,皮瓣供区宽度低于 8 cm时可进行直接拉拢缝合,可有效减少供区瘢痕等并发症[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瓣存活率、术后1 a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优等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a供区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20.59%(P<0.05),说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皮瓣存活率高、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好等特点,且供区并发症风险较低,是修复舌缺损理想皮瓣。此外,本研究结果中,术后6个月、1 a 研究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有利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可使患者舌体运动、吞咽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进而提高其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保障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供区创口相对隐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修复舌缺损理想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