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对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4-26 03:10尚小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左乙抗癫痫拉西

尚小琳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神经内一科,辽宁调兵山 112700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致病因素为患者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放电神经元的位置及扩散程度差异,直接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癫痫严重程度也不同[1-2]。癫痫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的疾病,因此很容易误诊,导致用药不当而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难治性癫痫是指应用一线抗癫痫药物超过2年,症状仍迁延不愈,每月发作次数≥4次,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人群较为广泛,其中成人较为多见,相关研究显示,免疫功能与其发病可能有密切关系,而抗癫痫药物(AEDs)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4]。左乙拉西坦的优势是广谱、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左乙拉西坦的疗效及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3~64岁,平均(42.35±3.58)岁;病程1~7年,平均(3.68±0.97)年,单纯部分性发作10例,继发强直性阵挛性发作1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41.36±3.98)岁;病程1~6年,平均(3.72±0.91)年;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继发强直性阵挛性发作1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标准[6],确诊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②年龄18~65周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已知的药物或酒精成瘾史;②妊娠或哺乳期;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托吡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5)治疗,起始剂量为0.5 mg/(kg·d),剂量每周增加2 mg/(kg·d),增加至8 mg/(kg·d)后进行维持治疗。口服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475),起始剂量5 mg/(kg·d),剂量每周增加10 mg/(kg·d),增加至20 mg/(kg·d)后进行维持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5)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 mg/kg,2次/d,剂量隔周增加10 mg/kg,4周后加至35 mg/kg 并进行维持治疗,2次/d。

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

根据《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7]中关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具体如下。①临床控制:患者治疗期间无癫痫发作;②有效:患者在治疗期间癫痫发作的频率降低超过50%;③无效:患者在治疗期间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不足5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处理后,置于-70℃冰箱待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对T 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测定,采用ELISA 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和T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 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组别 IgA(g/L) IgG(g/L) IgM(g/L) CD3+(%) CD4+(%) CD8+(%)实验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1.18±0.52 1.79±0.62 4.768<0.001 8.34±1.32 13.04±1.23 16.475<0.001 0.79±0.23 1.35±0.44 7.130<0.001 53.68±4.25 63.14±6.14 8.012<0.001 36.48±2.15 40.15±4.36 4.775<0.001 25.69±2.35 22.03±1.24 8.712<0.001 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1.20±0.44 1.49±0.51 2.723 0.004 0.186 0.427 2.363 0.010 8.55±1.36 9.25±1.58 2.124 0.018 0.701 0.243 11.971<0.001 0.80±0.26 1.02±0.30 3.505<0.001 0.182 0.428 3.919<0.001 54.02±5.24 55.98±5.36 1.654 0.051 0.319 0.375 5.556<0.001 36.87±3.02 37.52±2.39 1.067 0.145 0.665 0.254 3.345 0.001 25.88±3.01 25.01±3.11 1.271 0.104 0.315 0.377 5.629<0.001

3 讨论

癫痫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易反复。多数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改善效果不佳,病情未得到控制,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8]。既往关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学说、神经递质学说以及离子通道学说方面,近年来,免疫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认为一些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参与了癫痫的发病[9-10]。有研究发现,癫痫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异常,使用AEDs 治疗之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会有显著改善,可见免疫球蛋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11]。有研究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难治性癫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认为从免疫方面对癫痫发作的传导通路进行干扰,对癫痫病灶进行刺激,从而降低其发作频率[12]。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同其他抗癫痫药物不同,总结以往研究,其可能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高电压激活Ca2+通道进行选择性抑制,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切片以及神经元的研究发现,左乙拉西坦可以对咖啡因诱导的Ca2+的释放产生抑制效果;②左乙拉西坦能特异性地与囊泡蛋白SV2A 结合,囊泡蛋白SV2A 为一种膜糖蛋白,储存于突触前神经末梢,具有控制囊泡的聚合以及胞吐作用,即左乙拉西坦间接对其产生了抑制。左乙拉西坦通过对高电压Ca2+通道进行选择性抑制,从而降低了神经元的活性,这种作用在抗癫痫方面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脑部的正常活动不会产生影响[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gA、IgG、IgM 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左乙拉西坦通过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进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通过对T 细胞亚群的监测,了解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发现癫痫患者的T 细胞亚群失衡[15]。另外,临床上还通过检测CD3+、CD4+、CD8+值判断免疫异常特征。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随访时间较短,对于远期疗效未进行观察跟踪;样本量较小,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等。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对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左乙抗癫痫拉西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抗癫痫药的“保险选择”:丙戊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