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丽
摘 要:好的课堂要有好的问题,好的问题需要有好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往往就是建立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核心问题之上,这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好核心问题,令核心问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从核心问题的设计和使用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问题;设计;使用;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068-03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前设计好核心问题,在课上依靠核心问题引领整节课,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研讨能力。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引领学生走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需要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更好地解读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每篇课文和每节课,设计好一个能够引领整篇课文或整节课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核心问题中能激发学习思维,进行深度思考,走进文本解读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通过设计和使用语文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一、语文“核心问题”阐述
语文阅读课上的核心问题不同于浅层的、零碎的、随意的提问,应该是能够引领学生深入探讨、思考和解读课文,对课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引导能力,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阅读教学问题。可以说,核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习内容整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它源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阅读,读到最应该读的部分,思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品评最应该品评的问题,听取最应该听取的问题,讨论最需要讨论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知感、创造感和成功感。而且,核心问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出“尊重学生”的教学关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构建一种“读、问、议、讲”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文本,走到阅读的更深处进行感悟和学习。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很多经典课文历经多次教材改版都被保留下来,这样的文章往往是核心问题设计的重要篇目。基于语文有多种类型的阅读课,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以便使核心问题凸显课文实际。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核心问题,才能培养更贴近实际的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课堂核心问题。
1.从标题入手
好的文章题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往往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思想主题往往会借助一个巧妙的文题呈现给读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文章标题的作用,核心问题的设计也可以从文题着手。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便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设计核心问题,如:“文章明明写的是五位战士,可题目为什么是五位壮士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到一些语言去印证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会认真品读描写五位战士言行的语句。阅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前后桌或周边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必要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文本解读内容。学生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阅读、思考、交流”活动中,能够切实领悟到五位战士的“壮”之原因。比如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其胆之“壮”;英勇战斗,打击敌人,其行之“壮”;诱敌入绝境,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高呼口号舍身跳崖,其气节之“壮”。这个“壮”字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五位战士宁死不屈、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以及决不投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民族气节。可见,教师从文章标题入手设计核心问题,能够提纲挈领,引导学生快速领悟文章的思想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目标重点
每篇文章都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核心问题设计自然不能抛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师可以以教学目标和重点为基点设计核心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克服“满堂问”的缺点。教师只有抓住教学目标和重点,所设计的核心问题才能引领整篇课文。例如,三年级教材中的《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运用大量对话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旨在赞扬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格,希望学生们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而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实际情况设计两个教学重难点:一是抓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二是品味课文结尾的句子,即宋庆龄说的话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启示。考虑到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而且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品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小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语言、动作的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角色体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充分研读,自主感悟,自觉内化,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宋庆龄的话的含义,让学生得到启示。读悟结合,能够使学生丰富对“信”字内涵的理解,初步掌握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抓重点词句
对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梳理语言词句,注意文章某些联结之处的语言,如关键词、中心句、过渡段。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关键语言设计核心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段,体会和推敲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掌握文章写作方法,把握重难点内容,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六年級上册《好的故事》一文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是全文的中心句,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既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特点,又引出了下文将要描写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加以体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进而充分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理解全文主题。
4.抓人物形象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叙述性的写人的文章,所以人物形象这个知识点自然是教学离不开的重点内容,而且叙述性文章中的人物往往是课堂探究的核心。为此,教师可以针对人物形象进行核心问题的设计。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关于人物形象的核心问题:“如果让你在文中配一幅插图凸显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你会配一幅什么样的插图?请用文字表述插图内容,并结合课文说明理由。”在这个关于人物形象的核心问题中,学生要想让插图中的父亲更加形象贴切,势必会更加认真地自主阅读,甚至反复阅读,寻找文中涉及父亲的细节描写,还有的学生会与同学研究、讨论,直至得出满意的答案。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描绘人物形象,是从另一个角度窥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具有思考深度,能够凸显深度学习的要求。
5.抓态度(情感)变化
一些文章往往蕴含着人物的情感或态度变化,或直接,或含蓄,都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牛和鹅》时,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后,能够立刻感受到“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刚开始,“我”欺负牛惧怕鹅,后来“我”不欺负牛了,也不惧怕鹅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变化,提炼出核心问题:“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呢?”这一问题删繁就简,削去冗枝,留下精干,使教学思路更加精简凝练,明朗有序,会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乐于探究。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使用策略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好核心问题后,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核心问题,促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1.设计问题链,形成问题梯度
这里的问题链,是指根据核心问题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而设计的,以解决核心问题为目的的,具有逻辑性、连贯性的一组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沿着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例如,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行文的线索——“我”的心情变化,提炼出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的心情会产生变化?然后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链:1)“我”的心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作者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变化的?这个问题链中的三个问题逐层递进,学生在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落实“围绕核心问题学习”。而解答问题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
2.借助任务单,呈现学习路径
为便于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与学习,教师可以将问题链转化为任务单。这里的“任务单”是指根据解决核心问题的问题链而设计的,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呈现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的学习方案。例如,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教师在呈现问题链后,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1到4自然段,明白“我”刚开始是特别期待上台表演,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作者是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的。然后,教师需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批注、自主学习。1)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或关键词,在相关语句旁批注“我”的心情。2)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我”的心情产生了什么变化。3)想一想:“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填一填:完成表格。
这样的任务单,融合了问题链的三个问题,展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路径: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填一填,能够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有了这样的任务单,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目标,找到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而使整个学习活动能够聚焦问题、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3.注重启发性,渗透方法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思维,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面临挑战性问题的时候,教师还要给足时间,舍得在沉默中等待,以“沉默”推动大部分学生的思考与冲刺,让学生收获惊喜。例如,兄弟单位邓林林老师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就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上,邓老师注意整合教学资源,运用交流平台让学生懂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可以用“连”的方法,也就是事件串联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将三件事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要说清楚并不容易。比如,第一个学生直接把老师呈现的三件事的句子连起来说了一遍。邓老师先是肯定这个学生说得完整,再让其他同学提出建议:怎样才能说得更好?接着让第一个学生再重说。这既能使说的学生感到自信与满足,还能调动其他学生说的兴趣与信心。然后,邓老师让其他学生尝试着说,并及时给予评价引导:你发现了这三件事之间存在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据此让学生明白:要说清楚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理清这几件事的关系。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发现课文是先写结果再写原因的。于是邓老师便引导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顺序来说,使学生能够按事情发展顺序说清楚主要内容,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这种有意义的开放性的任务和活动中,学生能够经历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再实践、再讨论交流的过程,实现从学会知识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问题的设计与使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关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表达方法的理解与领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并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富菊.深度学习,领跑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21(01).
[2]封志娟.语文课堂深度学习与挑战性问题的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
[3]葛欣.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41).
[4]张海玉.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探析[J].教师,2020(20).
[5]陈星.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0(14).
Abstract: A good classroom should have good problems, and good problems need good design. In Chinese teaching, a good problem is often based on the effective core problems of teachers,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ers need to carefully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the cor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re problems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use of the core problem.
Key words: Chinese; core problems; design; use; Chinese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