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刘家志
[摘 要]使用金字塔复习备考模式,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获得研究高考的直接经验,同时帮助教师做到复习备考的精准指导。金字塔2.0备考指导思想通过剖析考生在高考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高考试题解答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做到了解题的精准指导,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精准答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三历史;精准指导;金字塔;备考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69-02
倒金字塔,是我们传统的高考复习模式,该模式以基础知识梳理—常见考点—巩固练习—高考模拟为线,范围由大到小,内容由多到少,逐渐接近“高考”核心。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倒金字塔复习模式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夯实基础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师生要在“书山题海”中疲于奔命,知识迁移能力却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金字塔复习备考模式,可以加快我们高三复习的节奏,它以高考真题—分析规律,预测方向—明确目标,内容精选—方法到位,训练有效为线,以“高考真题”这一核心为起点,可谓是直击高考。这一备考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高起点近距离地接触高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获得研究高考的直接经验。但它并不完美,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精准分析,而精准指导仅仅是从知识备考的角度进行。而且我们从备考中还发现了不少问题。
从学生备考当中发现问题有三:一是不会审题;二是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知识迁移能力偏弱;三是不能准确书写答案。
从教师备考当中发现问题亦有三:一是对学生的审题指导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二是不能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指导;三是对规范书写的标准不明、要求不高。
而作为金字塔备考模式的升级版——金字塔2.0备考指导思想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它侧重于对高考试题解法的研究,通过剖析考生在高考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高考试题的解答过程、解答方法。它解决的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方法不当、思路不清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方法不精、指导不准的问题。它既注重解题的精准指导,也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精准答题的能力。在此笔者以金字塔备考2.0指导思想为基础,结合历届高考全国卷和山东卷,谈谈对高考试题的精准指导。
一、方向要明——潜心研究高考评价体系
历史教师需要认真研究高考命题方向,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则需重点研究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把握“一核四层四翼”, 重视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训练,这与金字塔2.0备考指导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它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准确表述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要结合高考新题型,加强对材料解析类、评析类试题的训练,体会命题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让自己的教学有深度、有内涵。
二、试题要精——精挑细选高考真题
高考试题就像是金字塔的塔顶。在应用金字塔备考模式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高考试题始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高考试题呈现得恰不恰当,分析得到不到位直接决定了金字塔备考模式的最终应用效果。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试题的呈现方式,准确分析和把握试题解答方法,以给予学生精准指导。
首先,我们要坚持数量适中原则。所选取的高考试题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3~7道。我们一般选取的是2011—2015年的山东卷(到2015年结束)和2016年以来的全国卷(2016年启用),其他省份的试题也间或有之。
其次,我们要坚持难易适中的原则。试题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兴趣及能力的提升,试题太易有可能引起学生轻敌之心;试题太难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到底怎样的难度才合适呢?经过实践,我们发现80%左右的学生能解决的试题是比较合适的。
三、指导要准——抽丝剥茧解析高考真题
在研究高考试题时,我们要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以得出对师生有益的启示。浅层次的试题研究仅仅停留在“答案是什么”阶段,而金字塔备考模式下的试题研究必须超越这一层次,还要知道“为什么”,并给予学生精准指导。这里笔者以山东卷为例就如何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要知道“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
此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能力。因为高考一般着重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解读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分析与解读高考试题得以提升。例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文综第15题:
图1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精準指导要以“法”取胜。本题图文并茂,从“文”来讲,文字类型题要“两看”:一要看题干中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或主题,从这四方面获取有效信息;二要看设问是何种类型。据此,此题从题干获得的有效信息有:时间(1600—1913年)、空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主题内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等。从“图”来讲,数据图表类型题要“四看”:一要看数据对应的时间;二要看内容所反映的领域;三要看数据变化规律或特点(如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四要看与时间相对应的社会背景。此题根据曲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这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③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②是英国。答案选B。
在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有效信息,如文字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图片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出处等。当然,其他能力也可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加以培养。
2.要知道“考什么和出题者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明确考查什么知识点来提升答案的准确性;二是通过此项练习,逐渐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从而改进答题方法。例如,2012年高考山東卷文综第16题的题干提供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的一段话:“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通过分析我们可知,此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这两个知识点。而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一般侧重考查背景、过程、影响等知识,据此,结合材料的这段话,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还有一点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考查知识点的判断,我们既可以熟悉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又可以总结出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从而确定复习重点。
3.要知道“是什么类型的题”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知:选择题一般都以新情境、新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些材料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漫画等,材料呈现以“精”为主;材料型问答题的设问类型比较多,有变化类、原因类、影响类、特点类、论述类等等。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高考设问一般比较严谨,答题方向非常明确,如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29题第一小问“(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不管是“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利条件”还是“4分”等提示语,都为学生的知识定位及答案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再如高考设问的“求答项”一般集中在“变化”“措施”“历史地位”等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认真总结。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考,教师也能在备考中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试题本身就承担着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而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精准分析,自然就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把握高考脉搏,使高三历史教学更具有效性。相信在金字塔2.0备考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高三历史教学会再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