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励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表现之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然趋势。文章通过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教学构思来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阅读思维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31-03
语言与思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思维(梅德明 等,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标》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梅德明 等,2018)。其中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和前提,是决定新世纪人才竞争和国力发展的核心思维品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然趋势(董焱,2018)。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最早可溯源至苏格拉底时期 (田丹, 2012;转引自董焱,2018)。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和批判性思维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两个维度构成。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六项技能,即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批判性思维倾向体现为六种思维习惯,即探索真相、思想开明、系统、相信推理、求知欲和明智审慎 (法乔恩,2013;转引自董焱,2018)。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构思
林崇德、胡卫平(2010)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应用迁移。教学导入的目标是引出课题,基本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已有知识的逻辑展开、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基本要求: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第二,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特别强调思维互动;第三,加强方法教育,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第四,注重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教学反思的目标是保证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反思经验教训,形成认知结构,基本要求: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第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第三,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认知的结构;第四,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应用迁移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笔者根据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思维倾向为出发点,从四个层面及学习活动阶段开展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导入激活图式,进行解读与分析
运用图片导入话题,解读图片所蕴含的信息,分析图片信息与话题之间的关联,开展启迪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分析意识、求知欲等思维倾向。
2.领悟探究,进行推理与解释
通过探究式活动,推理语篇的核心内容,归纳语篇的主旨大意,解释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开展拓展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寻找真理、分析意识、求知欲等思维倾向。
3.反思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进行评价与推理
分析语篇,挖掘写作手法,通过解读、分析勾勒出语篇的整体结构,评价该语篇的作者态度,开展丰富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开放思想、分析意识、自信心等思维倾向。
4.应用迁移,进行自我调节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评价型理解,开展深化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追求真理、认知成熟等思维倾向。
二、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实例
笔者以人教版英语Module 6 Unit 4 Reading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 But does It Matter?”为例,探讨在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利用图片导入,激活已知图式,启迪批判性思维
教师呈现2张图片(见图1、图2),让学生描述图中的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What happens to the icebergs? What problem does the polar bear face? 学生通过看图片和回答问题,激活了相关的已知图式。其后,教师继续追问学生:What causes those problems? 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了本节课的话题,教学切入自然、顺畅。
学生在解读图片内容、探索图中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了解读、分析、推理等思維技能。同时,在运用背景知识试图阐释图片中的现象的活动中,学生的分析意识、求知欲等思维倾向也得到了激活。
2.在领悟语篇过程中,通过探究式活动,拓展批判性思维
本课围绕地球温室效应展开。在教学中,学生首先要理解地球温室效应这个概念的内涵。因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探究活动: 绘制地球温室效应图。学生两人一组,先阅读课本第25页Pre-reading中1、2题对greenhouse和greenhouse gases的描述,然后把整个地球想象成一个温室,绘制一张地球的温室效应图 (如图3)。绘制完成后,教师请一位学生在班上用英文解释一下这张图中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参与式探究合作学习,既梳理了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点,又在活动中解读了文本,运用推理勾画出地球温室效应图,并且用结构图解释了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接着教师围绕主题语境,聚焦文章的主旨及主要信息,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二和探究活动三)。探究活动二:用关键词来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探究活动三:细读全文,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并写出全文概要。问题如下:Why do we need “greenhouse effect”? When will it cause global warming? What is the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Do people hold the same opinion on global warming? If not, what are their opinions? 待学生获取相关答案后,将答案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文的概要,如:We need “greenhouse effect” because it will keep the earth warm. Global warming begins when we add huge quantities of greenhouse gase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 global warming. Bu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on it. Some think it will cause serious results while there are some who believe that we should not worry about it.
学生通过带着任务和问题阅读语篇,捕捉了文本的重要信息,逐渐了解了温室效应对地球的作用,推理出温室效应对人类及整个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到人类的活动正在使得地球温度升高,分析人们对此的不同态度,完成对语篇的表层理解。
在领悟语篇的探究式活动中,学生围绕着关键词greenhouse effect,查找分析信息,并且结合问题反复思考,不断修正思维,概括出了文章的主旨大意,用图片阐释了地球温室效应,逐步培养了分析、推理、解释等批判性思维技能。同时,在领悟语篇的探究式活动中, 学生也逐步形成了寻找真理、分析意识、求知欲等思维倾向。
3.分析语篇,反思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丰富批判性思维
McDonough & Shaw (2004;转引自熊丽萍,2018) 认为:应该把阅读活动看作读者和作者(语言材料) 之间一种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鼓励读者和语言材料展开密切交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其生活常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材料中作者给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分析、质疑和评判。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 (见表1)。
首先,学生通过语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了引用、列举数据等写作手法。这样的分析促使学生关注文本表面信息之下的深层内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没有对地球变暖到底重不重要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答案的原因,使他们推理出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持的是开放的态度。
其次,挖掘文章的结构,通过解读、分析,厘清语篇的整体结构:先总述地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以及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这一现象,然后针对上述观点展开解释,最后陈述人们对此所持的不同态度。这个活动实现了语篇主题与内容的思维建构。该文是科普类文章,文体特征也很明显,包含introduction、phenomenon、findings、different attitudes。
最后,评价该语篇的作者态度。 这篇来自科普类杂志的文章谈论的是当代最热门的问题之一 ——地球变暖问题。对于人类当下正在经历、学术界也没有明确论断的问题,作者采取的态度当然应该是不偏不倚、中立的,所以在用词上也尽量客观、准确。
学生鉴赏了语篇的文字及语言特点,解析了作者表达主题意义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及结构框架,感悟了语篇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学会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地球变暖问题从而理性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从审视语篇内容上升到审视语篇的结构、作者态度,逐步培养了评价、推理等思维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开放思想、分析意识、自信心等思维倾向。
4.应用所学,独立思考,深化批判性思维
学生对语篇的主题意义和内容结构等进行深度的解读,推理出作者对全球变暖的态度和科技类说明文的文体结构,赏析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最后学生应根据语篇内容和结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评价型理解 (Critical Comprehension)。
该文本的最后给出了一个不确定性问题:对于全球变暖,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抑或是什么都不做,任由它发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为进行辩论提供了可能性。就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更多的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就“需要做些什么来应对全球变暖”抑或“不需要做什么”进行辩论。辩论完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通过解读与分析、推理与解释、评价与建构等思维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审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自我监控等思维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追求真理、认知成熟等思维倾向。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廖成銮, 2019)。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开展信息的认知、加工等思维活动,从而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準(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董焱.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22.
[4]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9-36.
[5] 熊丽萍.在读写课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7):50-55.
[6] 廖成銮.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48-53.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