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界课堂真实情境的学生跨学科素养分级评价

2021-04-25 13:03蒋少卿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

蒋少卿

[摘   要]当下,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两部分。在跨界课堂中,设置真实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通过制定跨学科素养的分级评价体系,可以量化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水平,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关键词]跨界课堂;真实情境;跨学科素养;分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01-04

跨界课堂主要体现在学科的跨界上,即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各学科知识尽可能地相互交融、彼此支撑,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当下,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两部分。跨学科素养与学科素养息息相关,因为它们之间既有共通的部分,且跨学科素养还包含对学科素养的融通能力。跨界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一、跨學科素养的组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其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珍爱生命、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跨学科素养可分为:学科融通能力,即学生在应对现实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串联、调动各学科素养的能力;以及学生所必备的各学科素养之外的(或共有的)能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中,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两大类。认知能力是学生成功完成活动的决定因素,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理性思维、语言表达等基本要点。创新能力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它包括创新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合作意识、问题解决等基本要点。必备品格则包括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归入大情怀)。因此,学生跨学科素养具体包括由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大情怀细化成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16个基本要点及学科融通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分科教学中,教师若没有进行有意识、及时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的将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及单一的学科技能。这样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是“离开学校就会忘记的东西”。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把这“剩下的东西”归为“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和独立思考,这和跨学科素养中的“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科学精神”等非常契合。

二、真实情境的设置与跨界课堂的构建

真实情境的创设是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构建跨界课堂的关键。所谓真实情境,是指学生面对的或即将面对的实际存在的事物、事象或社会、时代热点,它往往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其主要包括已经出现的或是将会出现的事件、现象、事物、社会热点等。具体见表2。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观察、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学的实例:为了让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让他自己辨别方向。虽然大多数的教学活动无法真正地在大自然环境中展开,但是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教学素材,选取某个角度,在课堂上依托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真实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而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跨界课堂(图1)。

三、分级评价体系的确定

为了能够正常开展跨界课堂教学,在创设真实情境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合理的分级评价方式。跨学科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内涵并不一致,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学科素养的评价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科融通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相应的态度、精神、意志等,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还应即时量化学生的表现,并结合权重进行科学评价,以打造跨学科素养评价新样态。

1.创设情境,确定权重

跨界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关键。不同的情境教学采用同一跨学科素养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要围绕情境的复杂程度、跨学科程度和跨学科素养覆盖程度三个指标对系列课例中的真实情境设置情况进行评分,并且要根据这三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权重(参考表3)。

可推导出公式Pi  = [Xi    i=1nXi  ]。Pi表示某一系列课例中的某一个跨界课例的真实情境权重。将某一个跨界课例,按照表3进行评分之后乘上各项指标的权重,再将得分相加,得出原始得分[X]i,将其代入上述公式,得出该节课真实情境的权重Pi,需要说明公式中的n为课例数。Pi不仅能够说明某一节课的真实情境的设置情况,还能够影响学生跨学科素养的综合得分。Pi较高则说明该节课的上述三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较高,表示设置的情境比较复杂、多变,甚至多元化,所跨学科的数量比较多,所涵盖的跨学科素养比较丰富,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多样的跨学科素养。这样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有可能得分较高。但也可能会由于情境设置复杂程度较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要做出反馈相对比较困难,从而出现跨学科素养得分较低的情况。

2.跨学科素养的测评

跨学科素养共分为三大项,每项可赋的分值在0~3分之间,根据学生课上的反应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各项权重,计算得出三项分值,再相加得到总分Yi。某一节课中,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得分为Zi,Zi=PiYi。在一系列跨界课例中,学生跨学科素养的最终得分Ki可通过公式Ki=[i=1nZi]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①在开展跨学科素养分级评价时,如果只针对一节课,那么无须计算Pi值。

②尽可能多地参与跨界课堂真实情境评分,由此设置的权重会更科学。

③尽可能多地参与学生跨学科素养评分,可通过取平均值得出最后的总分。

④尽可能多地安排一系列跨界课堂教学,设置多种类型情境,使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得分更精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单节课,可直接按照表4计算出Yi并与表5中的第二栏(单节课)数据进行比对,得出等级;如果是多节课,则将学生多节课的Zi相加,得出Ki后与表5中的第三栏(多节课)数据进行比对,得出等级。

四、课例分析

【课例1】

[课例 《洛神赋》 内容 说明 该节课分别从语文与美术的角度剖析了《洛神赋》和《洛神赋图》,让学生结合不同的艺术语言,运用不同的视角,欣赏洛神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

【课例2】

[课例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内容 说明 该节课主要从语文、生物和历史等学科角度分析了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致力于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

【课例3】

[课例 游览罗马万神庙 内容 说明 该节课主要从地理、物理、历史、建筑、旅游、宗教和美术等学科角度分析了万神庙最适合参观的时间及这一独特的建筑是如何应对下雨天的,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

多位教师对上述三节课的真实情境创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如表6: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对其跨学科素养进行评价。多位教师对某一班级中的三位学生S1、S2、S3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如表7:

根据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得分情况,教师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①Ki为学生在一系列跨界课例中的最终跨学科素养得分,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水平。比如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三位学生的Ki值,即可得出学生S3的跨学科素养水平高于学生S2和学生S1。但是Ki值仅仅能够笼统地反映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整体情况,难以具体反映该生某项跨学科素养的优势或劣势。

②当情境设置的权重Pi较小时,如课例1,学生所取得的Yi较低。当Pi较大时,如课例2,学生所取得的Yi较高。当Pi很大时,如课例3,由于情境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学生的Yi反而不如课例2高,但是最终的Zi仍然高于课例2,如学生S1和学生S3。由此可见,设置不同情境的权重很有必要,能够更好地分析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水平。

③可通过比较学生原始得分Yi,分析某一节课中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跨学科素养水平差异。比如学生S2在课例1中的原始得分Yi最高,可达到优秀水平。课例1比较强调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跨学科素养,因此学生S2在这方面的素养可能比其他学生要高。根据不同类型的跨界课堂,可以得出不同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的优势和劣势,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提升跨学科素养。

④上述的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出某一节课或几节课中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发展情况。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发展情况,则要设计一张动态的发展情况表,结合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评价。

构建跨界课堂,设置真实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制定跨学科素养分级评价体系,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来的跨学科素养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级评价,能够量化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水平,满足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邵俊峰.高中生跨学科素养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6(51):10-12+16.

[2]  張玉珍. 高中课堂精准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
聚焦真实情境提升阅读能力
人机对话背景下的听说能力训练
以真实情境促深度学习
浅析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方法
我与小学英语课改共成长
用情境式抛锚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虚拟与真实: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