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4-24 10:26张佳雨吴明明李小玲孙娅宁郭敏娜贺绍君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张佳雨, 宋 凯, 吴明明, 李小玲, 孙娅宁, 郭敏娜, 贺绍君

(安徽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在抗炎、抗过敏、镇痛等作用显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且价格低廉。临床上应用高剂量地塞米松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小副作用,在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应用高剂量地塞米松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负面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高剂量激素治疗会导致机体代谢、电解质、分泌等的紊乱,通常伴有高血糖、高血压、心搏动过快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时在动物研究中也表明,高剂量地塞米松会导致小鼠小肠上皮组织结构的损伤以及对肉鸡脾脏、胸腺、法氏囊器官造成显著性损伤,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探明高剂量地塞米松临床应用后对机体的影响是合理应用地塞米松的重要前提。本试验通过对实验犬采用高剂量地塞米松处理,测定犬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来评价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液学影响,为临床应用高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种疾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取健康无病、免疫完好、个体差异性小的成年中华田园犬8条,体重为(5.02±0.82) kg,试验开始前7 d对实验犬进行驱虫,单笼饲喂,保持犬舍的温度(28±1) ℃与湿度60%~70%,不干预犬的正常采食与饮水。试验开始前测量其体温(38.9±0.2) ℃,呼吸频率(41.25±9.5)次/min,心率(101.2±10.4)次/min,犬粮的营养标准见表1。

表1 犬粮的营养标准

1.2 实验方法

1.2.1 血液采集与处理 试验持续7 d,每天08:30对实验犬进行颈静脉采血,第1~4天09:00肌注地塞米松(2 mg/kg·体重),第5~7天仅采血。第1~7天所采样本依次作为肌注前、肌注地塞米松1~4 d及恢复1~2 d时的样本。采用不同处理的真空采血管颈静脉采血,其中EDTA-2Na抗凝血1 mL用于血常规分析,肝素钠抗凝血2 mL用于血液流变学分析。

1.3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1.3.1 指标测定 采用血常规分析仪(迈瑞BC-2800Vet)测定血液中各血细胞的数量、百分比等相关指标;采用血流变分析仪(美医林MEN-C90)测定血液粘度、红细胞物理特性相关指标。

1.3.2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X±SD)来表示,

P

<0

.

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

P

>0

.

05表示结果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2.1.1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与肌注前相比,肌注地塞米松4 d及恢复1~2 d时RBC显著降低(

P

<0.05),肌注地塞米松3~4 d及恢复1~2 d时HC与HCT显著降低(

P

<0.05)。各试验时间点MCV、MCH、MCHC及RDW未发生显著性变化(

P

>0.05)。

表2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2.1.2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肌注前相比,各肌注地塞米松时间点(1~4 d)与恢复1~2 d时WBC、GRAN均显著升高(

P

<0.05),EOS%、LY%、MO%均显著降低(

P

<0.05),肌注地塞米松2~4 d时LC显著降低(

P

<0.05)。与肌注前相比,肌注地塞米松2~4 d时GRAN%显著升高(

P

<0.05),恢复1~2 d时MONO显著升高(

P

<0.05)。与肌注地塞米松4 d时相比,恢复1 d时WBC显著升高(

P

<0.05),恢复2 d时LC、LY%显著升高(

P

<0.05),GRAN%显著降低(

P

<0.05)。

表3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2.1.3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各试验时间点PLT、MPV及PDW无显著性变化(

P

>0.05)。与肌注地塞米松2 d时相比,PCT在恢复第1天时显著降低(

P

<0.05)。

表4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

2.2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2.1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全血黏度相关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与肌注前相比,肌注地塞米松4 d及恢复1 d时全血黏度低、中切值显著降低(

P

<0.05),肌注地塞米松3~4 d及恢复1 d时全血黏度高切值显著降低(

P

<0.05),恢复1 d时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值显著降低(

P

<0.05),各试验时间点全血还原黏度低、中切值无显著性变化(

P

>0.05)。与肌注前相比,全血相对黏度中切值在肌注地塞米松1 d时显著升高,在肌注地塞米松4 d及恢复1 d时显著降低,高切值在恢复2 d时显著降低(

P

<0.05),而全血相对黏度低切值在各试验时间点变化不显著(

P

>0.05)。与肌注前相比,比较黏度低、高切值在恢复1 d时显著降低,中切值在肌注地塞米松4 d及恢复1 d时显著降低(

P

<0.05),肌注地塞米松1~2 d时ESR及ESR方程K值显著升高(

P

<0.05),且与各肌注地塞米松时间点(1~4 d)相比,恢复第2天时显著降低(

P

<0.05)。

表5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全血黏度相关指标的影响

2.2.2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红细胞物理特性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各试验时间点ERI、EDI、EEI未发生显著性变化(

P

>0.05)。与肌注前相比,肌注地塞米松3 d时EAI显著升高(

P

<0.05)。

表6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红细胞物理特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红细胞在血细胞中含量最多,主要进行气体(O和CO)运输。试验中,肌注地塞米松4 d时犬血液中RBC、HC以及HCT均显著降低,且未及时恢复。RBC、HC和HCT降低,而MCV、MCH、MCHC及RDW变化不显著,说明肌注地塞米松并不会改变红细胞的体积及所含的血红蛋白含量,但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降低。这可能与地塞米松能够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相互拮抗,同时诱导红系细胞凋亡有关,而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降低其携氧能力必然降低,将进一步影响机体物质运输与能量代谢水平。赵书景等的研究中表明连续7 d肌注地塞米松(2 mg/kg·体重)可引起AA肉鸡红细胞数量增多,李娟等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10 d在饮水中加入地塞米松(0.25 mg/kg·体重),诱导免疫抑制大鼠与免疫正常组的红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变化,这些不同试验结果可能与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持续时间、动物种类有关。

白细胞主要执行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中各肌注地塞米松时间点(1~4 d)血液中WBC、GRAN显著升高,EOS%、LY%、MO%显著降低,且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极小,说明肌注期血液中WBC升高主要是由中性粒细胞含量升高所引起,这与伊玉琴等在临床上应用地塞米松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变化相一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可能与地塞米松能够诱导骨髓中多形核白细胞的释放、使粒细胞增多有关。也有报道称高剂量地塞米松能够对马的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调控与降低其凋亡水平,使得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增多。LC在肌注地塞米松期间降低、恢复后升高,主要由于高剂量地塞米松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以促进淋巴细胞凋亡为主的免疫抑制恢复后则在机体负反馈调解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增多。

血小板在血液中体积与数量占比小,但在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着诸如伤口愈合、止血、血栓形成等重要功能。本试验中高剂量地塞米松对血液血小板数量、体积、均度等影响不显著,说明高剂量地塞米松对血液血小板的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刘晓娟等的研究中表明,临床上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时可显著增加患者血小板数量,这可能与动物种类、给药途径及剂量不同有关。

3.2 高剂量地塞米松对犬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够体现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反映血液的黏度、凝固性、变形性及流动性等,当其发生异常时,机体往往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的变化主要受红细胞数量及体积等影响。本试验中犬ERI、EDI、EEI在各试验时间点变化均不显著,说明高剂量地塞米松对血液红细胞膜的柔韧度、细胞形态以及所带电荷等均无影响,结果中红细胞数量减少与红细胞自身结构与特性变化无关。同时本试验中血液全血黏度切值在肌注地塞米松较长时间后先降低后逐渐恢复,且全血还原黏度仅高切值在恢复1 d时下降,其余变化不显著。全血黏度降低、全血还原黏度变化不显著说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不大,全血黏度的降低主要由红细胞压积降低所导致,红细胞压积降低则主要与红细胞数目降低有关。同时红细胞数与全血黏度降低将导致血沉加快,这也与本试验中ESR及ESR方程K值先升高后恢复正常所一致。

综上所述,高剂量地塞米松使犬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淋巴细胞含量、全血黏度降低,中性粒细胞含量升高。表明高剂量地塞米松影响机体血液系统代谢,在临床上应用高剂量地塞米松时应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及时间,开展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