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SBE法的公园秋季植物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2021-04-24 10:03王雪娟连洪燕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肖 晴, 王雪娟, 连洪燕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自党的十八大系统性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人居环境优化设计以提高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景观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承载着文明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脉络,而且为人民提供了必要的休闲、交往空间,是展现文明精神的源动力。公园作为重要的配置要素,代表着人居环境发展的需求与方向,集中体现了“美丽中国”中的环境美、自然美、生态美和生活美。

通过对安徽蚌埠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进行调研,从视觉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利用SD法和SBE法,通过受访者对景观感知的量化和关联性分析,并结合色彩构成的美学理论,探讨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的审美认同和景观视觉质量的提升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龙子湖公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依龙子湖而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5.1 °C,平均年降水量905.4 mm。龙子湖公园于2005年由美国易道(上海)公司、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联合设计,结合文化、历史和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生态的、朝气蓬勃的滨水公园场所。公园强调功能性,保留原来的土地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工程,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品种。植被多以香樟、银杏、广玉兰、桂花、日本晚樱等为主,种类丰富,绿化率高达77%,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植物搭配,植物整体空间层次较好,季相明显。

1.1 区域选定及照片采集

调研区域南起行湖路,横跨东海大道,北至迎湖路(图1)。以沿湖观光步道西侧植物景观进行照片采集,依据空间功能和植物群落的分布,共选取拍摄点25个,拍摄地点分布基本均匀。为保证照片的光线效果,选择在晴朗天气进行拍摄,拍照时间为上午10-12点,使用佳能(Canon EOS 6D)相机,采用同一拍摄模式,尽量保持拍摄镜头与拍摄对象平行,不使用闪光灯,不逆光,拍摄照片不做后期处理。每个拍摄点拍摄4~5张照片,选取效果最优照片作为问卷调查的评价样本。

1.2 样片选择与问卷编制

通过对现场调研分析后,进行实地拍摄,根据景观分布点选取效果最佳的照片,从112张照片中选取25张照片,按从南至北的游览顺序对其进行编号。为获得较为客观的定量化数据,调查问卷从获得受访者心理感受的SD法和获得受访者审美态度的SBE法入手,分别制定了SD法的五级评价体系和SBE法的七级评价体系。同时问卷还调查了被调研者的专业方向、所在年级等。

图1 龙子湖公园沿湖步道及照片拍摄点分布图

1.3 问卷调查

利用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发放分为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和未受过专业教育学生两组,共收回SD法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6份;收回SBE法问卷89份,有效问卷80份。

1.4 数据统计

受访者分别对每张样本照片进行SD法和SBE法打分,回收调查问卷。将评分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对五级制数据利用EXCEL进行计算,按照SD法的评价标准,计算出每张照片的平均值并绘制分布图(图2);对七级制数据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再利用SBE计算公式,计算出每张样本照片的美景度平均值并绘制折线图(图3)。同时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色彩分析,绘制出25张样本照片的色彩构成量化图(图4),以便从色彩构成的角度对SD法和SBE法的统计结果进行补充和印证。

图2 SD平均值分布图

图3 SBE评分折线图

图4 样本照片色彩构成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样地景观SD法评价

在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评价中,非专业学生的SD平均值范围在1.26~2.27之间,均值为1.91;专业学生的SD平均值范围在0.24~1.97之间,均值为1.39。从整体来看,两条平均值曲线没有交集,非专业学生的平均值均在1以上,整体高于专业学生的平均值,表明在对目标空间的满意度方面专业学生的评判标准略高于非专业学生。两组SD平均值均高于1,显示受访者对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效果的满意度较高,肯定了龙子湖公园作为城市公园为大众提供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要地位。

在沿湖游览步道的所有样本照片中满意度方面在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的调研结果中是一致的。其中一张照片中主要植物有丁香、桃树、榆树等,以绿篱为主,配以乔、灌木,种植较为分散,植物色彩较为单一,从色彩构成图可以看到主要植物色彩为深绿色,图中其余色彩则来自建筑外立面和广场铺装的黄色系以及建筑装饰玻璃的蓝色系;另一张照片中主要植物有栾树、毛白杨、圆柏、榉树、石楠、梅等,植物层次清晰,与道路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林缘线与背景建筑结合密切,植物色彩丰富,从色彩构成图可以看到,植物色彩包含了深绿色、黄绿色、黄色等,以榉树黄色秋叶作为整幅图面的视觉焦点,再结合底层灌木石楠的红色叶片作点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视觉效果和空间效果明显,植物景观形成了较好的垂直和顶部围合面,分隔了其他空间,界定了前部休闲空间的领域性。非专业学生SD平均值高于2的共有9个,专业学生SD平均值高于1.5的共有7个,其中样本照片4、8、11、17、18均出现在两组数值中,重复率为62.5%,表明了专业和非专业受访者基本的审美趋向是一致的。其中照片4、8、17为道路节点,照片11、18为休憩空间,植物色彩明暗对比强烈,从色彩构成图中反应出每张植物色彩作为主体色谱的绿色系至少有两种以上,并以红色系或黄色系作为点缀性色谱,增强了植物的色彩层次,同时利用高低错落景观层次营造场所空间,反映出景观设计者利用植物多样性营造场所环境的理念,在场所环境营造中以人的参与度和心理感受为主要出发点,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2.2 调查样地景观美景度评价

从SBE法评分结果中可以看出,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对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基本接近,数值差异较小,因此,说明了在将主观和客观评价相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关系,更具科学性。调研数据中,非专业学生的SBE评价值在-1.44~0.79,负值11个,均值为0.01;专业学生的SBE评价值在-1.47~0.86,负值10个,均值为0.002。可见,受访者对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较高,说明了该公园的植物景观配置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两组数据中最低值对应的样本照片序号均为1,最高值对应的样本照片序号均为8,此结果与SD法评价结果一致。

在美景度曲线中,差异值超过0.3的数据主要集中在样本照片6、7、9、12、15五个景观环境中,大致可以将其分为3类:第一类是水生环境,第二类是道路节点环境,第三类是休闲环境。这3类环境对植物景观的要求虽略有不同,但纵观样本照片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即植物种类较为单一,色彩明度较低,没有利用色彩差异引起对人感官的冲击力,缺少环境吸引力。其中样本照片15的差异值最大为0.65,主要体现在专业学生SBE值较低,SBE=-0.80。此照片环境为休闲广场,设置了较多石质坐凳,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提供休息、交流、观景的环境。但广场上的植物主要为银杏,植株长势较差,没有营造出较好的广场景观和必要的遮荫环境。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此处植物景观效果确实不佳。

在美景度曲线中,无差异值的一组数据为0.21,反应在样本照片11这张景观环境上,此处与SD法调研结果一致,肯定了该处环境的适用性。植物主要包括雪松、栾树、榆树、垂柳、银杏、桃树、杏树、紫叶李、蒲苇等,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植物层次景观,右侧的雪松为构图重心,与公园中韩美林大师创作的南北气候分界标志青铜雕塑形成了空间上的呼应,构图中心点在黄金分割线上,给人形成了较好的感官效果。景观色彩以绿色为主要基调,混合了深绿色、黄绿色和淡绿色,层次分明,再配上红色的栾树果实加以点缀,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其植物色彩的魅力。

2.3 评价离散度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SD法和SBE法的评价分值,分别得出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评价分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表1)。两种评价方法的平均值中,专业学生的评分明显低于非专业学生的评分;最小值中专业学生的评分低于非专业学生的评分;标准差中,专业学生的分值较大;最大值SD法中专业学生的评分较低,SBE法中非专业学生的评分较低。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专业学生的分值比非专业学生区分度大,离散度较高,体现出专业教育对人的审美以及心理评判的影响力,对景观环境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要求更为严苛。

表1 评价分值

3 结论与讨论

3.1 空间节点植物景观质量

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多以深绿色、黄绿色为主,适当点缀黄色和红色花叶色彩,多处栽种栾树、榉树等。如栾树入秋后叶色变成黄色,果实紫红;榉树秋季叶色变成红褐色;配以香樟、雪松等常绿树种,营造较好的视觉色彩,使公园路口、休憩区等节点处植物景观质量满意度评价较高,提升了公园的环境质量,形成了一处市民较为满意的城市公园。

3.2 南北入口植物景观的引导性

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调研数据显示,南北两侧入口植物景观色彩比较单一。在对比研究中,人民群众偏爱色彩丰富、亮度适中、对比度强烈的植物景观环境。因此,应丰富公园最南侧和最北侧入口植物景观种类,加大立体绿化,加大季相性植物的配比,利用色彩变化,提升视觉效果,从而美化入口环境,提高公园的吸引力。

3.3 植物层次及景观主色调

道路节点、休息区、活动区、广场区等场地往往是用来引导、观赏、游览和休息的场所,从前面的数据中反映出此类场地环境在植物景观环境营造中仍有所欠缺。因此,应注重此类空间中植物配置的提升,适当增加植物景观主色调,丰富绿色系层次,注重点缀色的点睛作用,采用对比色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公园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蚌埠市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区域植物景观的视觉感知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分析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对景观的感知。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在对景观认知及评判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如文中提及的满意度两个极值和美景度两个极值的样本照片均相同;两种评价数据的平均值均高于零,表明了两者景观评价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此调研分析结果较为全面地反应了龙子湖公园秋季植物景观的视觉质量,满意度和美景度都在零以上,龙子湖公园不仅在植物配置上使用了大量乡土树种,而且在生态环境、乡土景观、文化传承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美化了城市空间,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