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友
胜利油田胜利医院药剂科,山东东营 257055
2 型糖尿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该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发病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具有较大关系。2 型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 该病患病后,患者通常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抗病过程,甚至伴随终生,且血糖水平一旦控制不当,则极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后果十分恶劣[1]。目前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饮食和生活干预,使患者多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及适量蛋白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仍旧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但由于可选择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较多, 因此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成为了临床一大难题。 药物选择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选择疗效好的,二是选择安全性高的[2]。 第三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格列美脲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该文为探讨分析2 型糖尿病应用该药治疗的疗效及药理, 现在2019 年1—12 月该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8 例,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格列美脲与格列喹酮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8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HbA1c≥7.5%;③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或药物过敏;④知情、同意配合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临床资料不全者;⑥随访失联者。 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9 例)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 11 例;年龄 36~65 岁之间,平均年龄(47.49±6.99)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68±1.25)年。对照组(29 例)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 35~67 岁,平均年龄(48.08±7.12)岁;病程 1~7年,平均病程(3.75±1.31)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过了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给予调节血压、血脂、抗凝及合理饮食等基础治疗和干预,同时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于早餐前30 min 口服格列美脲片(国药准字H20010543),初始剂量1 mg/d,随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d。对照组给予格列喹酮治疗:于三餐前30 min 口服格列喹酮片(国药准字H10970124),初始剂量40 mg/次,2 次/d, 随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剂量,直至调整至80 mg/次,3 次/d,维持剂量;两组均为4 周1 个疗程,连续用药2 个疗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不良反应。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但仍未控制在正常水平;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提高[3]。 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比较显示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观察组(n=29)对照组(n=29)t 值P 值2 hPG(mmol/L) F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6.02±2.28 16.13±2.64 0.170>0.05 7.54±1.72 9.23±2.06 3.391<0.05 10.22±2.03 10.15±1.94 0.134>0.05 6.11±0.64 8.03±0.70 10.901<0.05 9.68±0.56 9.72±0.59 0.265>0.05 6.26±0.64 8.04±0.72 9.951<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n(%)]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4]。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2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5]。 在现实中,很多人将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这是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密切关系。但2 型糖尿病发病后不容忽视,必须要及时确诊和治疗,否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
2 型糖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一是多尿,由于血糖过高,导致尿糖排泄过多,进而引起尿量过多;二是多饮,由于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且多尿,引起机体水分丢失过多,致口渴而多饮;三是多食,由于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导致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减小,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四是体重下降,由于胰岛素绝对/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引起体重下降乃至消瘦[6]。 另外,乏力、视力下降等也是糖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 可见,2 型糖尿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对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纠正代谢紊乱、消除临床症状、维持良好的生活能力、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以及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持之以恒、综合管理”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原则。现阶段,临床在2 型糖尿病的治疗方面,一是给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干预和生活干预,使患者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则是给患者合理使用抗糖尿病药物, 通过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症状。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是目前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7]。 该药可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促进肌肉组织摄取外周葡萄糖,以及还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8]。同时,由于格列美脲对KATP具有更强的亲和力, 所以其降糖效果要优于前代药物格列喹酮[9]。 另外,格列美脲口服用药后药物吸收速度极快,血药浓度在2~3 h 即可达到峰值,作用超过24 h,因此每日服用1 次即可,可显著减少因药物服用剂量过多而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10]。 一般情况下,对于经单纯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等而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来说,使用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较佳[11]。但需注意,Ⅰ型糖尿病患者或伴有糖尿病酮症中毒、前驱昏迷者不能使用此药[12]。
该文为探讨分析2 型糖尿病应用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及药理,采取了临床对照试验的方式,将两组同期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与格列喹酮治疗,结果示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比格列喹酮更好。 在相关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 hPG、FPG、HbA1c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 hPG、FPG、HbA1c 等指标水平比较显示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格列美脲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格列喹酮。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格列美脲的用药安全性比格列喹酮更高,不易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应用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