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肾内科,山东济宁 272049
2 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紊乱代谢性疾病,症状特征以高血糖为主,诱发因素包含暴饮暴食、胰岛素β细胞受损以及遗传等;发病后若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方案,会导致患者全身组织系统受损,罹患多种慢性疾病,最为常见便是冠心病、心梗、高血压等;患者长期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管控饮食等,可提高病情控制效果[1]。但周期过长并不利于患者遵医嘱用药、自我管控,因此在治疗基础上,仍需探讨有效的血糖监测方法以及提高患者自控能力的方式[2]。基于此,该研究纳入该院在2019年1 月—2020 年3 月时段内收治的38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泵疗法联合血糖仪动态监测、健康宣教展开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76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不低于60 岁;③口服降压药无效;④患者本人及(或)家属知情授权该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官功能缺失者;②合并高钙血症、充血心衰者;③胰岛素禁忌证者;④精神疾病者等。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随机动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7 例;年龄 60~83 岁,平均(70.42±1.36)岁;病程 0.4~24 年,平均(14.56±2.34)年。 观察组男 24 例,女 14 例;年龄 61~83 岁,平均(70.95±1.47)岁;病程 0.6~25 年,平均(14.91±2.4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取Minimed 712 型号的胰岛素泵为患者提供微量胰岛素24 h 持续泵入治疗,首先取出胰岛素、复温,置入胰岛素泵储药器,参考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基础给药剂量,排气后调整患者体位,以患者肚脐5 cm 左右皮肤完好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处理后,以配套助针器进行穿刺,至皮下组织后停止并敷贴固定;后续治疗中结合患者血糖需求随时对胰岛素给药剂量进行调整,以预防血糖升高;三餐前另增加剂量[3]。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动态血糖仪监测与健康宣教:①动态血糖仪监测。 取Minimed 生产的动态血糖仪,以患者肚脐5 cm 左右皮肤完好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处理后,取助针器安装探头后,与患者皮肤间隔45°后开启,将针芯拔除,与监测仪连接并妥善固定,对电流、电压进行检测,待平稳之后,初始化1 h,将血糖值输入其中并进行校准;以10 s 为间隔值,探讨接收1 次信号,持续5 min 后,所得信号取平均值并储存为患者的血糖值,以此循环,共计4 次,持续72 h[4]。②健康宣教。穿刺期间需要确保穿刺点皮肤完好,不存在破溃的情况,并定期对穿刺点进行检查,若有异常需及时更换,无异常的情况下,由于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也需要对穿刺点、输注管道进行更换;若存在敷贴不牢固的情况,同样需要消毒、更换,以预防感染;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性为其提供膳食指导,叮嘱患者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增加纤维、蛋白摄入量,减少食盐摄入量,禁止摄入刺激性食物;明确规定三餐时间,禁止暴饮暴食;餐后1 h 患者可结合机体状况适当进行活动,注意禁止引起身体疲乏;向患者详细讲解胰岛素泵、动态血糖仪的相关内容,包括使用方式、原理、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自行调整装置引发意外事件;若仪器发出警报,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此外,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护理,以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5]。
①血糖指标,即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②血管内皮功能,即心电图运动试验(EET)阳性率、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FMD 检查方法为 LOGIQ7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患者肱动脉内径,共检查2 次,间隔 1 min 取均值[6]。 ③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功能:即 OGTT试验后30 min 胰岛素分泌增加量与血糖增加量比值(△C30△G30)、β 细胞功能(Homa-β)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mmol/L]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治疗前 治疗后11.48±1.45 11.66±1.47 0.537 0.593 18.89±2.48 19.43±2.52 0.941 0.350 5.04±0.93 7.68±2.46 6.188<0.001 7.03±0.85 9.95±2.22 7.572<0.001
观察组中47.67%的患者为EET 阳性,低于对照组的71.05%,且FMD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观察组的△C30△G30 与Homa-β 指标高于对照组,Homa-IR 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功能对比[(),%]
表 3 两组患者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功能对比[(),%]
组别 △C30△G30 Homa-β Homa-IR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0.51±0.15 0.32±0.06 7.250<0.001 9.58±2.89 7.86±2.15 2.944 0.004 1.21±0.40 1.85±0.60 5.471<0.001
胰岛素β 细胞进行性减退是2 型糖尿病的发生的主要机理,而且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该群体给予生理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胰岛素功能薄弱的情况,所以血糖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而且在胰岛素需求方面也有较大的迥异性[8]。 此外,糖尿病还是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脂质沉积周期过长可能会引发动脉内膜斑块,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现阶段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胰岛素泵, 该疗法可通过对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有效模拟,24 h内为患者持续输入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有利于减少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9]。 不过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低血糖反应灵敏性,一旦发生低血糖,极易损伤脏器功能。所以在治疗期间,对胰岛素给药剂量进行合理管控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血管功能、胰岛β 细胞分泌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以此预防心血管事件,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基于此,该次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辅以血糖仪动态监测与健康宣教,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47.67%的患者为EET 阳性, 低于对照组的71.05%,且 FMD 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30△G30 与 Homa-β 指标高于对照组,Homa-IR 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泵治疗期间,通过血糖仪检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可及时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科学调整,对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但常规血糖检测仪只能帮助临床明确患者特定时段内的血糖值,使用动态血糖仪则能准确反映患者24 h 内的血糖改变情况;此外,常规血糖不支持高血糖、低血糖的检测功能,动态血糖仪则可通过分析患者24 h 内的血糖改善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糖、低血糖表现;所以相对而言,动态血糖仪可以更好地提高胰岛素用药剂量调整的及时性与科学性[10]。而在血糖监测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为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糖尿病老年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动态使用血糖仪辅以健康宣教,对血管内皮功能与胰岛素β 细胞分泌功能的优化效果更好,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