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1-04-23 08:54黄剑毅马李明陈晓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脓腔血糖值脓肿

黄剑毅,马李明,陈晓辉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惠州 516002

糖尿病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而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抗感染能力弱,相比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合并多种感染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风险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肝脓肿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肝脏化脓性炎症,患者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同时,相比于单纯肝脓肿患者,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且影像学表现也存在一些不同。 因此,在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上需要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围术期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性[1-3]。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准确性更高的影像学技术,可准确地反应出患者肝脏病灶的特征以及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现共选取于该院 2019 年 5 月—2020 年 4 月行介入治疗的100 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主要选取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100 例患者的各项相关资料如下:男 52 例,女 48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年龄(52.56±2.38)岁;脓肿直径最大者16.1 cm,最小者5.7 cm,平均直径为(10.52±1.34)cm;术前检查单发性脓肿 64 例,多发性脓肿36 例;脓肿位置:肝左叶21 例,占比21.0%;肝右叶65 例,占比65.0%;左右叶12 例,占比 12.0%;尾状叶2 例,占比2.0%。

纳入标准[4]:①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临床检查,血糖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患有糖尿病,且均合并肝脓肿;②研究中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在检查过程中均表现出依从性;③在研究正式开始之前,所有患者均表示是自愿参与到该次研究中的,在参与研究前对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均是知情的;④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5]: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意识障碍;③合并理解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异常,或既往有精神病史;⑤依从性差。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指导,叮嘱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日常注意控制血糖值,避免血糖波动。同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保肝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在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 先用二维超声检查肝脓肿的具体位置,明确病灶大小、形态和边界。而后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显像模式,对病灶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选取一个最佳的切面图像。 切换至造影模式,经肘静脉注射2.4 mL 声诺维,4.0 mL/s,注射完成后用5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检查时叮嘱患者屏住呼吸,对病灶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动态显示,观察5 min,并保存图像。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取平卧位,使用超声初步定位病灶,根据超声的定位信息确定患者的手术体位,确定好穿刺点和穿刺路径,调整进针深度。 超声探头的频率为3~5 MHz,用一次性无菌探头套将穿刺探头包裹,再次定位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分离穿刺点下的皮下组织,沿超声引导线使用一次性外引流穿刺套管经皮肝快速穿刺进针,进入脓腔中心位置,穿刺进入病灶中央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吸少量脓液,引流管进入脓腔后可将穿刺针退出,固定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治疗后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任何并发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治疗效果[6]: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经超声检查提示脓腔消失,或出院时脓肿最大直径<3 cm;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出院时脓肿最大直径为3~5 cm;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脓肿未缩小,或较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值变化情况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发现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比较()

时间段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n=100)治疗后(n=100)t 值P 值8.95±1.24 6.05±1.38 15.631<0.001 14.58±2.05 8.87±1.21 25.667<0.001 8.99±1.32 6.18±1.05 16.659<0.001

2.2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100 例患者均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0%。 接受介入治疗的100 例患者,显效45 例,有效50 例,无效5 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 经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3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 例患者引流管脱落,2 例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内分泌系统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并发各类感染疾病的风险性增大,而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由于患者患糖尿病后其自身抵抗力减弱,一旦出现肝脓肿症状,病情发展速度加快,会发展为重症感染,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8]。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上要加强早期诊断,并及早制定治疗方案,开展针对性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超声造影技术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达到100.0%,肝脓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有3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这说明此种治疗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肝脓肿症状。 并且,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这说明此种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波动,治疗优势更突出。 超声介入治疗目前在肝脓肿治疗上有颇为广泛的运用,现阶段临床上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实时超声显示下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第二种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后于脓腔进行置管引流。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肝脓肿患者不同时期的治疗,而第二种方法更适用于肝脓肿后期且脓腔较大患者的治疗。 在围术期使用可以更准确地对病灶进行诊断,更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9-10]。 在进行穿刺引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明确诊断,若患者经二维超声和彩超检查均不能确诊,必要情况下可对其进行诊断性穿刺活检。 若经检查确定能够进行经皮穿刺,则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做必要的药敏试验。 在治疗之前选择的穿刺路径要正确,尽量选择短的、安全的路径,尽可能不要通过胸腔,避免发生气胸。 在每次治疗和超声复查时,需要控制好时间间隔,中间的间隔时间为2~3 d。此外,对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若发现患者同时合并肝细胞性肝癌,则可以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鉴别和诊断。 超声造影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快进快出,在病变过程中,肝脓肿不会出现新生血管,当血管出现炎症反应或病灶发生坏死时,才会破坏血管功能[11-12]。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上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可获得颇为理想的疗效。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肝脓肿情况,可提高穿刺效果,提高肝脓肿治疗有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患者血糖值的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总体优势突出。

猜你喜欢
脓腔血糖值脓肿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