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花的世界》是由刘位循作词、陈勇作曲的一首带有傣族风格的艺术歌曲。歌曲描写了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西双版纳的植物与花的世界,同时描绘了傣族姑娘穿着筒裙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表1 《版纳,花的世界》结构
歌曲《版纳,花的世界》为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前奏(1-9 小节)有9 小节,较有特点的是前奏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的转换,前5 小节为降B 调,6-7 小节为降E 调,8-9 小节转到G 宫调。
首段(10-22 小节)由两个乐句构成,前两个小节为乐曲的动机,小三度与大六度的进行贯穿乐曲始终,而且X-XXXX 的节奏型也贯穿乐曲始终。第一个乐句有5 个小节,结束在商音上,第二个乐句有8 小节,可以划分为5+3 的结构,后三小节为衬词的填充,较有特点的是在第20 小节结束在主音上,而第21-22小节用傣族衬词补充结束在徵音上,形成开放性终止,给人以联想的空间(如图1 谱例1)。
间奏(23-28 小节)有6 小节,从4/4 拍变为6/8 拍,速度由Adagio(柔板)变为Allegretto(小快板),力度从强到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与琶音连用,表现出花的世界繁荣的景象。
中段(29-44 小节)由两个乐句构成,第29-30 小节为衬词“哎罗”,节奏为紧拉慢唱式的节奏来引出中段的旋律,第一个乐句实际有4 小节,结束在商音上。第二乐句有8 小节,由于最后重复歌词“一样可爱”使乐句的结构拉长,最后结束在宫音上,节拍回到4/4 拍(如图2 谱例2)。
再现段(45-57 小节)也为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旋律与首段第一乐句的旋律一致,第二个乐句有8 小节,节奏相对首段来说更加拉宽,结束在宫音上,最后采用傣族的衬词“哎罗”来作为结束句(58-62 小节)。到第60 小节,a2 音为全曲的最高音,速度渐慢,最后结束在八拍的高音区G 宫音上。
图1 谱例1
图2 谱例2
图3 谱例3
图4 谱例4
首段(10-22 小节)在第二乐句的“叶子花更增添版纳风彩”处的旋律都从弱位开始,采用休止符,与伴奏声部的填充形成对答,富有特点。首段结束处采用两个衬词“哎罗”,第一个“哎罗”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个“哎罗”结束在徵音上,形成开放终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中段(29-44 小节)有两段歌词,一开始便用衬词“哎罗”,表现出傣族民歌的特点,同时为中段旋律的演唱做铺垫。在中段结束时,重复了三次歌词“一样可爱”,第二次反复为“人花难分开”,表现出版纳的叶子与花可爱,表达姑娘像花一样,又与花同住一起难分开的感情。再现段(45-57小节)的第二个乐句结束处重复歌词“西双版纳是一座花的世界”,强调主题,具有总结全曲歌词的作用。结束句重复四次“哎罗”,充分体现傣族民歌的特点。
歌曲的伴奏风格优美流畅,前奏(1-9 小节)的伴奏独具特点,从调式调性上看,为bB-bE-G 调的转调;在和声上,见谱例3,在第7 小节的最后一拍采用的是G 调的加六度属和弦,和声上具有色彩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前四小节右手采用优美的旋律,左手采用震音,给人宽广明亮的感觉,第5-7小节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描绘繁荣的景象,第8-9 小节的织体主要为柱式琶音和分解琶音写成,增添了傣族的风格韵味(如图3)。
首段(10-22 小节)的伴奏右手主要采用八度和八度柱式和弦在歌唱声部较长的地方做填充,左手为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具有流动性;第二乐句采用第一拍的强拍为八度和弦琶音,使音乐优美而突出傣族的风格特点。间奏(23-28)的节拍变为6/8 拍,速度变为快速,织体主要采用快速的柱式琶音,以及十六分音符,所采用的音程由和谐的五度音程逐渐到三度、四度音程、再到不和谐的二度音程,使情绪越来越紧张,引出中段。
中段(29-44 小节)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前有两小节的衬词歌唱来作为引子引出中段(如图4 谱例4),在第29-30 小节,第一乐句的织体主要采用左手XXX.的节奏,右手则是琶音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表现优美的场景。第二乐句节奏变为0XX0XX 的节奏,具有舞蹈节奏的特点。从第38 小节起,采用右手向上推的八度重叠,左手为向下的低音旋律,到第42小节,右手采用连续的跳音十六分音符,第43 小节回到4/4 拍,采用连续向下的十六分音符再向上进行,预示了再现。
再现段(45-57 小节)的伴奏声部层次增加为三个层次,上方声部为琶音和弦、中间声部为线性和声,采用同音重复的手法,低音层次为双音。歌唱声部为长音时伴奏右手则采用八度重叠的旋律填充,左手为向下的线性和声填充,表现出歌曲内容的优美意境。结束句(58-62 小节)的右手旋律回到引子的节奏,和声为G 调的Ⅰ-b Ⅲ-Ⅳ-Ⅴ-Ⅰ结束,最后两小节采用分解的琶音与柱式琶音两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傣族风格,同时与引子的结束相呼应。
歌曲《版纳,花的世界》的前奏富有特点,前四小节与后四小节在调式调性和节奏上形成对比,歌曲的主题动机也富有特点,小三度与大六度的进行贯穿全曲,中段主要通过节拍与速度来进行对比,和声色彩较为丰富,表现西双版纳繁荣的景象,最后通过衬词“哎罗”来作为结束句,极具傣族民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