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惠利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体现的是人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仪式感可以帮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使我們的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我们的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那么“仪式”是什么?仪式是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具有专门程序、规范的活动。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仪式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颁奖仪式等各种各样的仪式都是学校仪式教育活动。学校的仪式教育往往都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活动形式,它强调仪式的象征意义,注重仪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所有的仪式教育其实都是教育学生懂“礼”守“礼”,达到教育的深层目的。经过设计的仪式感教育会给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精心设计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家荣格说: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课堂更需要礼仪。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也同样需要给师生以仪式感。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利用或创设各种仪式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仪式感,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仪式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命负责,通过长期积累学生自然就会“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了!
我的课堂仪式感从课前唱歌开始。职中新生入学之际,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学校,彼此并不了解熟悉,陌生到一起在课前唱一首歌的默契都没有。每天的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我都要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他们在教室里表演追逐打闹几分钟后,他们才能慢慢地安静下来。
我问学生:有没有听过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又问:“那么课堂需要仪式感吗?为什么需要?”他们答不上来。
其实仪式是一种教化力量。通过仪式发挥它的教化力量,从而塑造个体的人。仪式可以强化学生的认同感,让师生彼此更快地互相接受,实现教育的社会化。那么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仪式感的教化力量呢?我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我结合课堂教学需要选择了几首经典英文歌曲教给他们。这些歌曲由浅入深,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歌词简单,流行于当下,学生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很快每节文化课堂前就响起了他们愉快的歌声。慢慢地我引导学生选择曲风平稳,难度适中,易于歌唱的歌曲进行学习,学习中他们互相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大意,尤其对于英文歌曲中的陌生单词和基本语法,他们在模仿中逐渐能够正确发音,学会了爆破、连读等方法进行熟练朗读,直至歌唱。然后利用夕会和晚自习我把他们的精彩表现录像并展示给他们。学生兴趣高涨,学得专心致志,踊跃表现,让我惊叹于他们的热情和认真,更收获了做老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现在每节课堂开始前孩子们要么一边唱着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曲,要么配合着古筝、二胡、葫芦丝等背景音乐饶有韵味地诵读汉语经典篇目,一边收拾文具书本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每节课都在他们整齐洪亮的问好仪式中拉开了帷幕。现在每个周学生们都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英文歌曲,诵读经典篇目,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认识不再觉得是枯燥无趣的,反而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之一,是他们骄傲的资本之一,更是他们愿意学习的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教学仪式的意义感、庄重感、认真感、紧张感、在场感和参与感等多种感觉元素。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他们创设真实学习情景的同时,更加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他们在庄重、认真和紧张的课堂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