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鹞风筝艺术特征的创新型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1-04-23 10:31黄天灵,韩易妤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创新

黄天灵,韩易妤

摘要: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值得大众去保护与传承。对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对非遗静态的保护层面,而应加强对其的动态传承与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形式表现方法与传统板鹞制作技艺相结合,与时代发展融会贯通、取精去糟,将创新理念融入板鹞文创产品设计中。用创新型文创产品拉近传统手工艺与公众的距离,彰显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创新性。文章根据板鹞风筝的概况、艺术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文创产品创新型设计的可行性研究,从多角度深入探究板鹞风筝的创新发展道路。

關键词:板鹞风筝;创新;文创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1 南通板鹞的历史渊源

“风鸢出如皋,自草虫鱼鸟以至仙佛,无巧不具;有一排九雁、十三雁者,可折迭藏之。”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北派的风筝各有差异,相比之下,南派风筝更精巧工细、灵活美观。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是江苏南通的传统手工艺品,源于北宋时期,属于南派风筝。因其形状如同门板而得名,以体型巨大、筝面绘有彩画、哨子发出洪亮的音色而成特色。其中以大六角板鹞最为常见,数个小六角风筝并联在一起,亦可变出“七星串联”“十九星串联”等不同的风筝样式。彩画多用红色、黄色、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板鹞上常布满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哨子,放飞时形声兼备,其中最大的哨子称“嗡声”,用大葫芦做成,音色如同大提琴一般;小哨子用栗壳、百果壳等做成,发声尖亮。如今,板鹞风筝不仅是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的手工艺术珍品,还是可让人放松身心的运动器械,放飞者能够享受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妙趣。

2 板鹞风筝的艺术特征

2.1 结构特征

板鹞风筝的结构诸多,最典型的便是六角板鹞,它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菱形共同组成,形似门板,结构稳定,菱形的上角和下角与长方形的顶边和底边对齐,由此形成六角。而六角风筝又可衍生出不同的结构,七个六角风筝组合在一起可形成一个七星联板鹞,其分为三排,最上排和最下排由两个六角板鹞组成,中间一排由三个六角板鹞组成。更有十九星联板鹞,即由十九个六角风筝组成,分为五列,仅中间一列有五个,由此向上下依次递减。除此之外,还有硬翅板鹞,形态似蝉一般,栩栩如生。

2.2 工艺特征

制作板鹞的匠人们集雕、扎、绘、制等多种技艺于一体,以江南笔竹制骨,手绘文墨书画为肤,以哨为喉,以线为脉络。哨口上优美精致的花纹图案是板鹞的魅力所在,过去哨口的图案多由纹理构成,制作板鹞的匠人们在雕刻花纹图案时,尤其注意在不破坏哨口自身纹路的基础上,雕刻出典雅精致、自然巧妙的纹样。而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匠人们开始运用彩绘、喷涂等手法在哨口上绘制。

2.3 装饰特征

板鹞风筝美如莲中稚女,彩如池中锦鲤,势有时如舞狮之威,时也如蝴蝶翩飞,形如板鹞,扶摇而上,翔于碧空而如群机飞过。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常为“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天女散花”等工笔人物画,抑或“凤戏牡丹”“八仙过海”“喜上眉梢”“年年有余”“龙凤呈祥”等寓意吉祥的画面,更有甚者将其与南通当地另一特色工艺品蓝印花布相结合,二者交相融汇,别有一番雅致独特的风味。这些图案不仅反映了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亦体现出人们对美的精神追求。

3 板鹞风筝的吉祥寓意

3.1 凤戏牡丹

凤凰乃百鸟之王,又名“丹鸟”。其鸟羽如虹般艳丽,其意乃万物繁荣。凤凰于灰烬中复生,翱翔于碧蓝之天域,也代表着人类终将战胜众多困难的信念。而牡丹之艳丽,象征着富贵吉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凤戏牡丹乃万物欢欣,百鸟朝贺,象征着天下太平、四海同春。唐代刘禹锡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与芍药、芙蓉相比,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且只在特定的季节绽放,并非一年四季都可得见,显得尤为珍贵。因此,人们就把具有美好寓意的凤戏牡丹图案用白描和彩绘的方式描于风筝之上,让它翱翔于天际。

3.2 八仙过海

上有凤戏牡丹,下有八仙过海。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之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让大家各自想办法,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而八仙过海寓意着人类凭借各自的本事,互相竞争,也代表着板鹞风筝在空中翱翔的高度,时高时低,如同人生,既可能突入云端,也可能掉到谷底。而八仙的形象也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可以把梦想寄托于板鹞风筝之上,翱翔于天地之间。

3.3 喜上眉梢

“喜上眉梢”一词出自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古人认为喜鹊是一种报喜的吉祥鸟,而“眉”与“梅”同音,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便组成了“喜上眉(梅)梢”,暗含吉祥之意。将“喜上眉梢”图绘于风筝之上,人们祈盼吉祥、望逢喜事的心情也会随着乘风高飞的风筝一起传达出去。

3.4 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谐音“莲连有鱼”,寓意吉祥,有五谷丰登或年谷顺成之意。人们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用文墨笔画描在板鹞风筝上,慢慢升空的风筝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亦代表着对幸福的憧憬。

3.5 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多用于婚嫁之喜上,亦有国泰民安、幸福安康之意。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龙凤皆为神圣的祥瑞之兽,是吉祥如意的化身,龙凤同时出现更是代表着喜庆之事。在龙凤呈祥的图案里,龙乃众兽之君,凤乃百鸟之王;前者变化飞腾,后者高雅美善,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龙凤呈祥的画面。当绘有这一传统吉祥图案的板鹞风筝放飞天际之时,夫妻怀揣着比翼双飞、百年好合的愿景,而更多的人则怀揣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龙凤呈祥带来了一派祥和之气。

4 板鹞风筝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意义

非物质劳动是文化生产的基本劳动形式,其成果表现为非物质的客观化。这种客观化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纯粹的非物质形态,即该成果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和意识到的[1]。例如,艺术表演、演讲等活动,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这一基本形态呈现为一种动态过程。另一种则是由物质载体呈现的形态,即人们借助某种物质进行的各类文化创造和接受活动。例如,创作、阅读、欣赏艺术作品等,这一形态下的非物质劳动成果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而呈现的客观化,也就是说借助物质载体呈现的非物质劳动成果。南通板鹞风筝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在积极向外推介板鹞风筝时,可以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视频网站等新興传播媒介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板鹞风筝。

现代工业化进程发展势头迅猛,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逐渐被机器生产模式取代,而由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虽有其形而无其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精耕细作”“匠人精神”重回大众视野,被广泛提倡。因为传统手工艺品有工业产品无法取代的人文情怀,其人文价值有着永久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更多的匠人意识到应该加大对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要积极走进校园开讲座、走到各处办展览等。中南商业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其在南通打造的“造物天地”是全国首个非遗传承及艺术体验空间,汇聚了诸多非遗项目,板鹞风筝便是其中之一。

4.1 体现传统工艺的形意表达

对板鹞风筝的创新设计可以从形和意两方面着手。其一,在形方面可以基于板鹞风筝的几何形态、框架结构、色彩图案、造型等进行提炼与设计;其二,在意方面可以基于板鹞风筝蕴含的刚毅坚韧、不屈不挠的人文内涵进行设计。

4.2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

将板鹞风筝的传统技艺美与现代设计的形式法则美,即传统美与现代美结合起来,有利于板鹞风筝的推广和普及,进而让非遗重获新生。传统的智慧是现代时尚的源泉,为现代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无限灵感[2]。

4.3 体现地域多元文化特色

板鹞风筝是南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地方文化标志,在相关衍生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应该更注重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特征,为创新型产品设计打上地方品牌的烙印,使板鹞风筝成为通城名片,拥有更高的认知度,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4.4 注重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要兼顾审美性、实用性和文化性等。板鹞风筝虽源于北宋,与现代审美稍有出入,但对其元素、图案进行提炼与重组,将其与现代设计的形式法则相融合,便可以使设计出的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非遗文创产品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5 板鹞风筝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应用

5.1 构成元素的创新应用

板鹞风筝因外形如同门板而得名,主要由骨架、哨口等构成。在几何形态方面,风筝常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最多,之后随着其逐步发展演变,风筝的形状日益丰富,有蝉形、腾龙、凤凰等具象外形形态,抑或几何化抽象形态,最简单的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结合体。

在这一方面可以提炼现有的组成元素,融合板鹞风筝的文化内涵,如将其与现代波普艺术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图形创意作品。再者,板鹞与南通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图形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南通的江海文化,打造南通的地方文化名片,促进非遗文化的推广与普及。打散和重构固有形态元素,积极打破常规、突破束缚,有利于传统技艺的迭代升级,获得创新设计的突破。这样的文创产品更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得到人们广泛的文化认同,进而扩大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

类似于板鹞风筝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其审美风格与现代大众的审美习惯大相径庭。这要求我们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文创产品。板鹞风筝方形的主体部分给人以平稳、平和之感,哨子又为圆润形态,整体具有刚柔并济的特征,在这类几何形态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别有一番地域风情的首饰,如项链吊坠、耳环、耳钉等,再如板鹞风筝形态的异形枕、扇子、鼠标垫、LED灯等生活用品,让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各类产品,从而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再者,可以利用板鹞风筝的几何形态,将自动感应门的外观设计成板鹞风筝的模样,应用于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展示空间。

5.2 哨口声响的音律应用

“哨口”实际由“哨”和“口”两部分组成,它们是风筝上两种不同的发声装置。它的发声原理是哨口倾斜具有一定的仰角,风吹入哨口使其内部产生震动,发出轰鸣声。发出声响的主要是哨子;中间的两个即啜子,它可以起到平衡风筝的作用,最大的称为“嗡声”。哨子在风筝上的排列布局十分讲究,因为其不仅影响到发声,也影响到整体美观。通常将上半部分称为高音区,每三只哨子为一组,按照由细到粗、由长到短、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半部分称为低音区,按照等腰三角形排列。当其放飞于空中,风吹入哨口的声音便响彻云霄[3],正如古书记载:“风筝本是借风之力自鸣之古筝也,无声者形再美也似哑女升空,怎比百音齐鸣,似仙乐震耳,妙趣万千。”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作类似哈曼卡顿的音响。在外观设计方面可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圆柱体或球体,参考哨口的形状;另一种是长方体,参考板鹞风筝的外形。考虑到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可以增添语音控制功能。该音响的主打特色有两个:一是根据哨子的低频率发音,为使用者播放助眠音乐;二是模仿阿卡贝拉、和弦制作几个乐曲片段,作为闹铃使用。还可以开发声情并茂的APP,利用包括立体扫描、全息摄影、运动捕捉等方式,形成一系列较为完整全面的展示应用方案,让大众更为直观地了解板鹞风筝的声响和音色。

5.3 工艺选材的创新应用

板鹞风筝在制作选材方面,一般都采用南通当地质地坚硬且具有良好弹性的精选老竹。在轧制前先用文火将竹片烤直,再经过打磨、上清漆等工艺,完成初步加工。在材料加工过程中不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充分保留了材料的天然属性[2],深刻凸显传统手工艺者的咫尺匠心与智慧。板鹞风筝无论是在工艺选材还是在制作理念方面都十分适应现代设计的环保需求,充分体现创新型设计对于人的关怀,最大限度地契合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具体而言,可将其应用于儿童环保玩具设计中,如利用环保材质制作的八音盒,结合板鹞风筝的音色和构成元素,八音盒的造型即精致小巧的方形立体板鹞风筝,在图案设计方面可绘制充满童趣的传统典故,一打开八音盒一曲悠扬悦耳的板鹞之歌便飘了出来。

6 结语

了解传统文化,如洞悉南通板鹞的工匠精神,是现代文创设计必备的素养。只有将传统文化根植于现代设计,才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让非遗艺术走进生活,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它、了解它、热爱它,并通过这种以手抵心的匠心文化影响新时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学习板鹞风筝制作者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引领艺术创作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荣跃明.论文化生产的价值形态及其特征[J].社会科学,2009(10):13.

[2] 孙淦.基于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以南通板鹞风筝工匠技艺为例[J].大观,2019(10):79-80.

[3] 吴喆,刘雨.关于南通板鹞风筝哨口要素的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8(8):105-106.

作者简介:黄天灵(1978—),男,江苏启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民间工艺。

韩易妤(199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创新
传统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创设计在灯具中的发展与运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