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菊华
【关键词】内驱力;自主发展;情感联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5-0061-02
“学生的内驱力”哪里去了?2020年11月27日,我有幸参加“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第99期学术研讨活动,本期研讨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学生成长规划指导:成长内驱力的激发”,在研讨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由此我想起了自己半个世纪以前的学生时代,想起从教37年的教育教研生涯,并试图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回顾:“内驱力”源自天性和生存的需要
我是1962年出生的,1979年高中毕业考上大学。非常时期,文化与物质一样极度贫乏,尤其是农村,而我无疑是喜欢学习的,尤其喜欢书本。那时的我,只要是发现有字的纸片,都会视若宝贝,反复阅读。我的爸爸是架铁路桥的工人,平时驻扎工地,两周回家一趟,他的包里一般都会有一本小说,我最期待的事就是趁爸爸在家的时候,把小说书拿到手并连夜把它看完。除了读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做数学题,那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解出别人做不出来的数学题,乃至上了大学后,还会有同学寄信给我,里面装的总是各种数学难题。
因此,我觉得学习内驱力是天性使然。我的弟弟、妹妹从小就不太喜欢学习,他们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求学。可是后来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他们也通过学习迅速成长,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我想他们的这份“内驱力”应该源自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二、发展:“内驱力”在于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知识改变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口号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因此,经历国家飞速发展过程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来源于改变命运,来源于获得奖励、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随着国家大学招生计划的逐步放开,高考录取率由1977年的5%到现在的80%以上,考进大学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唯一要求,甚至也成了父母们实现自我梦想的重要途径。升学率逐渐成为社会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重要的标志之一,分数也随之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唯一追求,此时,学生的内驱力被分数“外驱”化。这些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厌学,进入中学后,各种心理问题、师生矛盾、亲子矛盾开始出现,学生的发展内驱力被分数绑架,自主发展意识全无。
三、当下:“内驱力”基于需要又归于需要的满足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不是在生气,就是在生气的路上”“神兽即将归山,家长喜笑颜开”“神兽归笼,喜大普奔”……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惯有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于是出现了上述问题。细想一下,这是亲子关系问题,但其实更是孩子成长的烦恼。疫情控制后,家长复工、孩子复学,各种问题又在学校显现出来。对网络游戏的留恋、对慵懒生活的向往、与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抵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当前社会、家庭生活的环境影响入手,研究学习内驱力的本源,研究激发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内驱力是有机体在自我与环境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基于需要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我以为,兴趣与热爱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内驱力。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与成人世界的沟壑、自我期待与现实的距离、同伴交往中的困惑等。这些恰好对应了中学生成长内驱力激发的三大核心要素:自主感、胜任感、情感联结。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之间的“沟壑”主要是控制关系与互不理解。成年人的“为你好”常常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常常导致彼此之间的不理解甚至是矛盾冲突。
我以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互相尊重,尤其是成年人,更要耐心倾听、多沟通、多交流,甚至通过角色互换,多多谅解孩子;二是要多提供给孩子自主的机会;三是要让孩子多参与家庭和班级事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是有期待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唤醒其内在的自我,就是教育的力量。我们要提供平台,让孩子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获得自信的力量;要鼓励孩子拥有梦想,确定最近目标,并朝着目标一步步踏实前行。青春期懵懂的情感是成长内驱力中最大的能量之源。学校和家庭要尊重青春期孩子之间纯真的情感,通过团队活动及个别交流,进行智慧引导,鼓励他们彼此友爱、温暖互助、携手共进。
總之,我们要唤起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就要遵从他们的天性,鼓励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做自觉自主的人。当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刷题,当学习变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当学习的途径和内容更加宽泛和丰富,当学习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啊!
(作者系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