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通腑方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评价*

2021-04-22 06:28李佩芳李廷荃杨丽芳刘竺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胃气括约肌反流

李佩芳,李廷荃,杨丽芳,刘 宁,刘竺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50%~70%[1],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进而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且症状大于3个月,内镜下无食管粘膜损害的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种亚型。NERD是临床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表型[2-3],由于其发作的反复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复杂性等,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4]。目前治疗GERD的药物仍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同时联合促胃肠动力药,但此疗法治疗NERD的疗效普遍较差,存在服药周期长,停药后容易复发,同时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5]。参照2017年制定的GERD中医诊断治疗共识意见,辨证治疗NERD效果是肯定的[6]。在临床诊疗中,本团队依据辨证论治,将NERD大致分为脾胃湿热型、脾阳亏虚型、肝胃不和型、寒热夹杂等证型,其中脾胃湿热型最多见。临床发现胃肠同治法的自拟方“降逆通腑方”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NERD脾胃湿热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诊断标准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NERD脾胃湿热证患者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20~68岁,平均(36.2±7.1)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1.6年;对照组男17例,女 13例,年龄 20~70岁,平均(38.1±8.6)岁,病程 3个月~3.5年,平均1.5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诊断标准[7]。该病的西医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学特点进行诊断:典型反流症状、内镜下表现阴性、排除其他疾病,结合24 h食管pH(食管24 h pH监测DeMeester计分>15为阳性)试验及症状指数,并结合反流性疾病问卷[8],积分≥12分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6]中医脾胃湿热型的辨证标准。

主症:①反酸、烧心;②胸骨后疼痛不适;③嗳气、反流;④舌红、苔黄厚;⑤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者;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②经电子胃镜诊断为阴性;且未服用抑酸药;③典型的症状(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且食管24 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15;④食管测压:LES压<15mmHg;⑤RDQ积分≥12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患;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③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者;⑤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性疾病;⑥年龄小于20岁及大于70岁。

1.5 剔除及脱落病例 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试验方案用药的病例;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者;③未按试验的具体规定用药,从而影响疗效的判断或因资料不全等影响试验的安全性者。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自拟方“降逆通腑方”(旋覆花15 g,代赭石 20 g,生白术 30 g,枳实 10 g,柴胡 9 g,党参 10 g,姜半夏 9 g,黄芩 6 g,瓜蒌 15 g,甘草 6 g,海螵蛸20 g)(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天江颗粒剂)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H200463801,规格:40 mg/粒7粒/盒);中药每日1剂,水冲200 mL,饭后半小时温服,早晚各1次,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1次/d,晨起口服,疗程8周。

2.1.2 对照组 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463801,规格:40 mg/粒,7 粒/盒),40 mg,1 次/d,晨起口服,疗程 8 周。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RDQ量表症状积分 RDQ量表总分包括症状频率和程度记分之和,量表总分0~40分[9]。对烧心、反酸、反食、胸痛等4个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作频率进行记分。

2.2.2 食管24 h动态pH监测 检查前1周嘱患者停用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另外,检查前48 h停用其他影响胃功能或胃酸分泌的药物,检查当天禁食、禁水6 h,检查中禁止服用抗胃酸剂、导泻剂、抑制胃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同时禁止吸烟。食管24 h pH动态监测检查使用便携式OrionⅡ-Ohmega型pH动态监测记录仪进行,监测前1d先将单电极进行定标,选用标准缓冲液在室温下进行。监测指标:①立位时pH<4的时间所占百分率;②pH<4的总时间百分数;③pH<4的反流总次数;④pH<4反流持续时间大于5 min的总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⑤仰卧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以上的结果进行最后的DeMeester评分,如果所得的DeMeester评分>15则提示患者存在异常的酸反流。

2.2.3 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仪选用高分辨四通道毛细灌注测压系统,采用干咽法联合定点牵拉法检测受试者的以下指标: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值;②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③食管下括约肌长度;④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测定;⑤食管上段体部及下段体部蠕动波压力测定;⑥食管体部正常及异常蠕动收缩百分数测定。参考值食管末端括约肌压力(LESP)>30 mmHg为增高,15~30 mmHg为正常范围,<15 mmHg为食管末端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末端括约肌松弛率(LESRR)正常为70%~100%。

2.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尼莫地平法对患者主要症状进行积分计算。临床疗效判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反流的症状达到完全彻底消失;临床显效:疗效指数≥70%但<95%,反流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消失很快;临床有效:疗效指数≥30%但<70%,反流症状未见消失,但较以前有所减轻;临床无效:疗效指数<30%,反流症状完全未消失,程度亦未减轻。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转化后进行统计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将所有所得资料全输入epidata3.0数据库。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以及非参数的秩和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②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值d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设计符号秩和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

4 结果

4.1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症状 RDQ积分数值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各项症状RDQ积分较该组治疗前各症状RDQ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烧心、反酸症状积分有所下降外(P<0.05),反食及胸痛积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各症状RDQ积分值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RDQ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表1 2组RDQ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Z值 P值治疗组 21.00±3.84 6.73±4.19▲※ 26.515 <0.05对照组 21.73±3.30 10.27±3.80▲ 18.923 <0.05 t值 -0.793 P值 0.431

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24 h动态pH检查测量值所得DeMeester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24 h动态pH检查测量值所得DeMeester评分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见表2);治疗后2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抑酸,且治疗组抑酸效果更理想。

表2 2组24小时监测pH DeMeester评分比较(±s)

表2 2组24小时监测pH DeMeester评分比较(±s)

组别 n Z值 P值治疗组 30 -4.783 <0.05治疗前15.96±0.81对照组 30 -4.782 <0.05 Z值16.00±0.81-0.195 P值0.846治疗后13.91±0.54 14.04±0.45-0.962 0.336

4.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测压所得数值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食管测压所得数值组内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LESP与对照组比较作用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 LESP 值比较(±s,mmHg)

表3 2组 LESP 值比较(±s,mmHg)

组别 n Z值 P值治疗组 30 -4.833 <0.05治疗前13.63±1.00对照组 30 -4.828 <0.05 Z值13.73±0.94-0.422 P值0.673治疗后16.43±1.10 16.67±0.88-1.218 0.223

4.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愈显率为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愈显率为16.67%,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肝功、肾功能异常。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微头昏、头痛,1例出现轻度腹泻,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停药后症状未再出现。而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腹泻,症状较轻,未予特殊处理,一直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停药。

5 讨论

N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阐明,但近年来该病研究日益深入,有报道其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管下端括约肌一过性松驰、胃食管动力障碍、食管内脏的高敏感性[11]、胃酸反流入食管、胆汁反流、精神心理因素和急性应激等密切相关[12]。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NERD的重要原因之一[13]。西医治疗主要采取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抑制胃酸类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能较快抑制胃酸且疗效持久,其中胃肠动力药能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4]。由于该病复发率高,据报道可能为57%~90%[15],因此患者必须长期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及质子泵抑制剂以缓解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胃腺癌发生、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等不良反应,且多数N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烧心”“吐酸”“嘈杂”“反胃”“胸痹”等范畴。历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的认识各不相同,有许多医家认为食管生理功能与胃气受纳密切相关,正常生理状态下胃气以降为顺,胃气降则水谷入胃是为常态。病理状态下,胃气上逆则导致食物从胃反流入食管[16]。导师李廷荃教授认为该病病因主要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不洁、外感邪气、体质虚弱等几个方面。该病多因湿热内阻,胃肠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为主要病机。病位在食管,与胃、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食管疾病属于胃的范畴,两者相互连接,彼此影响,不可分割。治疗以调理气机为主,并提出了从肝脾论治、从调理气机论治[17]等治疗方法。邱新萍等认为“胃气上逆,浊邪上泛食管”为NERD病机关键,临床中善用肝脾同调法,选用柴胡、白芍等疏肝理气;枳实、厚朴行气降逆和胃;以栀子清泄三焦之热,黄连清热燥湿,清泻脾胃之火;选用陈皮健脾理气;苍术燥湿健脾、和顺气机;佩兰芳香化浊,清热和中。临床治疗NERD亦注重药性调节,寒温适中,以和为法[18]。近年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结合专方专药的运用,对本病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明显。张秀莲等从疏肝和胃的角度,选用疏肝和胃方(柴胡、炒枳壳、川楝子、吴茱萸、黄连、焦山栀、延胡索、旋覆花、代赭石、桔梗等组成)治疗NERD患者60例,以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作为对照,通过SF-36量表以及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评估依据,治疗8周后,发现中药在改善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状态具有明显优势(P<0.05)[19-20]。黄晓娟等从疏肝和胃,理气降逆的角度,采用和胃通降汤治疗,NERD患者经和胃通降汤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疏肝和胃、理气降逆法治疗NERD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NERD患者临床症状[21]。NERD的病机为多种致病因素伤及脾胃,导致脾阳不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22],与脾、胃、肝等脏腑密切相关,痰浊、湿邪、热邪为发病主要的病理因素。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NERD的证型中寒热错杂型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23]。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低NERD复发率,改善NERD患者反流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等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4]。《类证治裁》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为升降之枢,脾胃健运,则五脏调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升降运动才能维持正常[25]。

本研究团队将该病分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阳亏虚、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痰气交阻、寒热夹杂等7型,其中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临床最多见。治疗上强调以和为贵,注重五脏平和,因人治宜,兼顾上下,胃肠同治,清热化湿,和胃降逆,行气通腑。胃气以通降为顺,苦味药是通降之法的关键,苦味药能降泄胃气,致使胆液不随胃气上逆,烧心、口干口苦等症状控制[26]。自拟降逆通腑方为本科治疗NERD脾胃湿热型的方剂。该方以旋覆代赭石汤、枳术汤、柴平汤为基础加减化裁,组成:旋覆花15 g,代赭石20 g,枳实10 g,生白术 30 g,柴胡 9 g,姜半夏 9 g,党参 10 g,黄芩6 g,大黄5 g,甘草6 g,海螵蛸20 g。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降逆和胃,共为君药;枳实、生白术行气消痞、除胀通腑为臣药;柴胡、黄芩清泄湿热透邪共同佐助君药;党参、甘草扶正抗邪,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和胃降逆,清热化湿,行气通腑之效。该方具有促进胃内容物排空,缓解食管平滑肌痉挛,抗食管反流等作用。

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2组均能提高NERD患者的LESP,而治疗组在提高患者LESP方面与对照组相当。说明NERD患者可能存在食管远端动力障碍,运用降逆通腑方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提高患者LESP,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加强食管体部运动,从而起到抗反流的作用。对食管24 h动态pH检查测量值所得DeMeest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2组DeMeest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抑酸,治疗组抑酸效果更理想。该方案弥补了单一使用西药治疗本病的不足,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单独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胃气括约肌反流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排便的奥秘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