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存在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低的现象,对课外名著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存在畏难心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实践研究,得出教师可通过统编教材衔接、阅读活动推动、阅读评价驱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与素养,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基。
【关键词】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6-0133-02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會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小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阅读任务的主观预期。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低的成因分析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低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畏难:整本阅读遇“冷”
笔者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阅读的书籍类型也越来越单一。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中、高学段学生数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不到一半,学生普遍缺乏成功阅读的体验。
(二)错位:失败归因存“误”
教师与家长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效存在很高的期待,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跟踪与了解,只重视结果。所以,大部分学生将阅读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能力不足、书籍无趣、家长不陪伴等因素,进而产生消极的阅读情绪。
(三)缺失:教师指导乏“引”
中、高学段小学生不依赖教师的指导,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想拥有自己的阅读世界,不想被打扰,更重要是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让学生对教师失去了信任感。
基于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笔者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作为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自我效能感对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质的重要价值
语文教师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基于学生视角,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从而形成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质的重要引擎。
(一)主动:刷新书目之“质”
在学生逐步建立起阅读自信之后,强烈的认同感会促使他们强化课外阅读的成就体验,能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选读什么?如何选读?这时,教师应顺势而为,适时提供一些可读性强、适配性好的阅读书目,为学生讲解择书方法和阅读要领,引导学生自觉、不断地刷新阅读书目,渐进地走向更为广阔、更深层次的阅读。
(二)踊跃:享受活动之“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致地加入阅读活动中。小学生表现欲强,渴望被关注、赞赏。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在良好的阅读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中,化被动为主动,化单一为多元,化短期为长效,在阅读活动中长效地、不知不觉地提升阅读品质[1]。
(三)坚持:养成习惯之“力”
良好的习惯重在养成,贵在坚持。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兴趣与习惯。教师若能用多元评价引领阅读,用知识累积的荣誉感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持续性,则能锤炼学生坚持阅读的毅力与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三、学生课外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当学生能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将课内、课外阅读“联结”起来,并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课外阅读的“吸收”和“输入”,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基于学生阅读自我效能感低的学情,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策略研究,归纳为三条策略。
(一)以统编教材为扎根点——链接类属化阅读,迁移成功体验
“经验加科学”是学生阅读书目较为成功的操作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就可以努力尝试课内外阅读的连接,由让学生单篇课文阅读走向群文阅读,由一本书阅读走向一类书阅读,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保证源源不断的“活
水”输送到学生的“半亩方塘”。
1.依托“快乐读书吧”,架起链接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个核心点,拓展一系列内容,同时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有效地延续到课外。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以“民间故事”为主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笔者将《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精选》《非洲民间故事》这3本书定为指定书目,架起了课内外阅读的重要
桥梁。
2.依托“选文名家名作”,点亮链接
统编版教材中的名家名作很多,笔者让选篇回归原文,追溯其本源意义。鲁迅曾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以五年级《人物描写一组》为例,课文中的《他像一颗挺脱的树》选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教师就可以顺势推荐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等书籍,采取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产生情感认同、思想共鸣。
3.依托“名师推荐书目”,拓展链接
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数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为了助推学生课外阅读,根据教材阅读理念,结合学生阅读现状,编制了课外阅读书目。笔者在教室中设计的“王老师的图书馆”是学生最喜欢的借书角,所陈列的书籍都是名师推荐书目。这既是对学生阅读书籍的补充,更是对学生阅读书目的鲜活展示。
(二)以“乐读单”为聚焦点——促进多元交流,延展思想深度9867BE54-56E0-44E1-B8A0-CC900854483D
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2]。笔者精心设计了70份“乐读单”,运用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伸展课外阅读的思想深度,从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自我效能感。如笔者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的“乐读单”如下:
【任务一】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任务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思辨、思索,最后实现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以“阅读存折”为生长点——创新评价策略,实现自我驱动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发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即兴趣的对象。”因此,笔者以“阅读存折”为抓手,让模模糊糊的阅读评价逐渐量化,将教师的单向评价逐渐转化为家校参与、生生互评的多元评价,逐步实现了思维可视、成长可视、驱动可视。
1.创启“阅读存折”
“阅读存折”是阅读记录卡的一种形式,其借鉴了存折的样式,填写内容由“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字数”“家长签字”组成。“阅读存折”仿照银行存折的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积累知识。这样的方式操作性强,能将评价量化。
2.激活“阅读引擎”
“阅读存折”需要学生每周上交一次,每周一小评,期末一大评。“阅读存折”活动的组织秉承注重过程、注重激励、注重多元、注重发展的设计理念,还会让学生通过“阅读分享”推荐会、“阅读字数”兑换、“悦读小明星”评选等活动,培养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与持续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字数”的兑换内容和要求,由学生通过班会讨论决定。兑换的内容是精神鼓励性质的,是指向学生的心理需求的。为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们需要先形成自己的诉求和观点,接着在小组里赢得支持,最后在班集体中投票决定出最后的项目。
3.触发“阅读交流”
当学生面对一整本书时,“开始读”和“读后结果”固然重要,但教师也要时常关注过程:有多少学生能坚持读下来,在读这本书时学生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有怎样的收获,又有怎样的思想波澜等。依托“阅读存折”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找到共读与交流的伙伴。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组织开展阅读交流会与中期推进课[3]。如让学生共读《俗世奇人》时,就可以在共读第二天开展读书交流会,肯定学生已经付出的努力,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适当调整激励阅读的方法。
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学生时期阅读的文学经典,可以成为自身形成高远智慧与优秀人格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形成自我效能感,增强阅读信心,提升阅读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强化阅读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捷.从2017年版高中课标看小学“整本书阅读”[J].语文建设,2018(12).
[3]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学术月刊,2008(1).
【作者简介】
王卓(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9867BE54-56E0-44E1-B8A0-CC90085448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