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瑾
最近,针对美国各地发生的殴打亚裔居民的行为,全美各大城市都爆发了旨在捍卫亚裔人身安全、反对暴力的游行。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深思:亚裔是全美的各少数族裔中文化水平与经济贡献度最高的,为何还时常遭遇歧视呢?一种解释是,因为中美之间的国家竞争,一些美国当地人便将邪火都发在周围的亚裔人身上,这就导致了针对亚裔的暴力活动的激增。这个解释貌似有道理,却很难解释为何日裔与韩裔的美国人也会遭遇到攻击,须知最近发生在亚特兰大的按摩店连环枪击案,受害者多为韩裔。还有人会说,很多美国人因为分不清华裔与日裔、韩裔与越裔之间的区别,因此,有可能攻击者心里想的是华裔,但是却在行动中阴差阳错地捎带上了日裔、韩裔与越裔。但我觉得这个答案在逻辑上有问题,因为一个在意图上仅仅想攻击华裔,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错误地攻击了日裔、韩裔与越裔的犯罪主体,在行为上是与一个试图攻击一切亚裔的犯罪主体不可分辨的—因此,我们也就无法从其行为上准确地反推出其意图究竟是什么。
筆者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则是相对简单的:亚裔貌似是比较软的“柿子”,容易被“捏”,也容易成为社会动荡条件下的牺牲品。所谓“软柿子”的比喻,一方面是指亚裔的人口比例相对不高,很难成为美式民主政治选举所依仗的票仓,另一方面也是指亚裔人士的身材相对比较矮小,貌似很难在身体对抗中占据上风,并因此容易成为暴力侵犯者的“理想”目标。这两个原因,与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的起伏并无本质联系,而是某种“恒常量”。举两个例子:第一,美国曾在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特定族裔的排除性法案,该法案公然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所规定的自由移民政策。要知道那时候中美之间并没有任何重大的外交冲突,而华工又已在美国境内的铁路建设中做出过贡献,并付出过重大的性命牺牲,可谓美国基建的优秀劳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将《排华法案》视为某种种族歧视思维的产物。第二个例子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2月19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第9066号行政命令,将12万日裔美国人关进了集中营,对这些人的人权进行了严重的侵犯。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后几乎同时对德、意、日三国宣战,却几乎没有将任何德裔与意裔的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而对日裔进行特别对待。这一点也似乎只能通过种族歧视来得到解释。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基本由日裔美国人所组成的美军422团,虽然在欧洲战场上战绩优异,但也仅仅因为士兵身材相对矮小,而被白人美军称为“土拨鼠部队”。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种族主义言论了。
另外,美国人对于亚裔的歧视,也与普通美国人世界地理文化知识的贫乏有关。根据笔者在欧洲与美国的不同游历经验来看,不少欧洲人都清楚地知道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之间的地理差别,而在美国,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中、日、韩、越四者位置的人,可谓寥寥。这种无知暴露出了不少美国人隐蔽的傲慢态度,即将整个东方视为某种不值得被仔细考察的信息黑箱。但凡事都有两面。美国普通民众对于东方事务的无知,恰恰构成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某种巨大的信息差。换言之,普通的中国人对于美国的知识,是全面超越普通的美国人对于中国的知识的,这也就使得一般的中国人要比一般的美国人更知道对方的长处与短处。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亚洲事务的歧视性无知,恰恰是美国软实力的一块重要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