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诚护侨活动研究

2014-11-24 18:32孙好飞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排华尊严

[摘 要]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巨变,使得清政府对待华侨的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而在美华工问题成为晚清外交史上一个比较棘手事件。数任的驻美公使们也都为此努力,其中梁诚贡献卓著,在其任内极力保障华工的人身权益不受损害。梁诚由于具有留美背景、并且会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其在处理中美问题上比他的前几任驻美公使有所不同。在其驻美期间,他积极与美交涉华工条约、保护华侨利益、救助洛杉矶大地震灾民。深受广大侨胞的爱戴。研究其外交实践,对当今的华侨保护也极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排华;交涉;尊严

一、在美华人的境遇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国外的华人实行敌对和漠视的态度,侨民一度被作为“天朝弃民”。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在对待海外侨民的态度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关心海外侨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美华人。而美国华工问题是近现代中美关系波动起伏的一个缩影。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为加强对西部矿业的开发,鼓励外来移民入住。以加利福尼亚华人为例,他们做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采矿的范围,除了给美国政府上交巨额的税款,他们还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仅1861年一年,华人上缴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关税、货运费、房租、执照税、保险费以及诸如此类的费用就高达1400万美元(1)。又因华人逆来顺受、勤劳、能吃苦,更重要的是支付给华人的薪水最低,这很快赢得了美国资本家的青睐。同时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金矿的发现和美国修建中央大铁路,更导致了大量的华人涌入美国(2)。

但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美国中央大铁路的修建成功,以及美国西部金矿的逐渐枯竭,大量的华人失去了工作。为了生存,华人不可避免的与当地的白人在就业上形成了竞争,导致白人的仇视,因此极端种族主义者将矛头指向了性格温顺、安分守己的华人。相继爆发了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打砸、抢劫等暴力事件,譬如,震惊美国的“石泉城屠杀华人事件”“洛士丙惨案”等等,不仅仅是平民,甚至我国的外交官员也不能免受凌辱,如中国驻美使馆官员谭锦镛,无端遭两名警察毒打后后被投入监狱,谭锦镛因无法忍受此等侮辱,自杀身亡。更残酷的是美国的反华势力开始从法律上来限制华人进入美国,18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各特法案》规定出境华工不能再入境,并宣布过去美国政府发出的身份证作废。189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格尓瑞法案》,该法案不仅把所有的排华法案都延长了十年,而且规定所有在美国的华人,必需注册,领取居留证(3)。对华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受到了极大地损害。然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旅美侨胞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一面跟美国顽固派英勇斗争,另一方面华人们不断向清政府总理衙门发电报求助,投递奏章,诉说他们在美国的悲惨境遇,请求清政府出面与美国政府谈判,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例如中美洲的秘鲁华工,由于当时清政府没有与秘鲁建立外交,因此他们只能通过美国领事向总理衙门诉说他们遭受的悲惨处境。甚至南洋各岛华侨也通过沿海督抚向清廷呼吁设领事馆保护。这些呼吁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震动,清政府面对舆论的压力,也不能不采取一定行动。清政府不断饬令历任的驻美公使与美国政府积极谈判,以改善在美华人的处境,伍廷芳、杨儒、崔国因、梁诚等公使鞠躬尽瘁,不畏艰难,与美国社会的顽固势力积极斗争,而其中梁诚的外交努力尤为显著。而且,梁诚在其外交风格上与前任有着很大的不同,非常只得我们去关注。

二、梁诚在美的护侨活动

在晚清外交史上,梁诚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杰出外交家,他幼年时期被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无奈由于后来清政府中断派遣留学生计划,而被迫回国。但是这一段国外生活的经历不仅使他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科技,更重要的是,他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一点,是他比前几任驻美公使更有语言优势。1903——1907年驻美期间,他直接参了退还庚子赔款,赎回粤汉铁路,交涉中美工约等重大外交事件,为国家争回了不少的权益。其中他交涉工约以及保护华侨尤为值得关注。

晚清由于国力衰落,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难以形成比较系统的华侨保护机制。针对当时愈演愈烈的排华运动,梁诚主动反击,并运用国际法准则和本国民意来抨击美国反华势力罪行。他援引国际法言道:按国际公法“报施之事为独立自主国应有之权,则我中国政府得在境内将所有美国商人一律禁绝……”。针对美国社会不断涌现的虐待华人暴力案,梁诚主张清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寓美华人合法权益,以便在华人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法可依。针对当时中美在排华法案的争执,1904年1月26日,由于梁诚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奉旨全权“筹酌修改”工约。他一方面利用自已在美国的人脉,积极游走上层社会,呼吁美国国会废除不合理的禁工条约,另一方面,草拟新的条约,梁诚在会见当时的国务卿海约翰时,指出美国“部订禁章,种种苛扰”并诚恳的说出“限禁华工一事,我国督抚以及朝野人士固不以为然,我外务部尤为注意。我国百姓知识日益,亦不以受人苛待,损其权利为可忍受”,其赤子之心,可见一斑。面对美国顽固势力的威逼,梁诚毫不屈服,并表示“续行此约,实难照允”。

此时正好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梁诚在给外交部的电报中指出“民意使我用,可绝国家外交之难”。梁诚对民意的极大重视也是清政府感到一味退让,民心和面子都将失去,故下决心废约,面对美方的虚声恫吓,梁诚寸步不让,据理力争,废约也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支持。其后上海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在中美工约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抵制美货运动可以增加他在谈判中的筹码,他于是极力促请清政府,暂时支持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这样对美国政府构成压力,有利于美国在华工条约的期限上做出了让步。

其次,在美国的排华事件中,梁诚的表现也与前任的驻美公使有所不同,由于清政府国际地位低下,其前任虽然也有要求美国对华工进行赔偿,不过这只限于影响力比较恶劣的排华事件(4)。例如1885年10月,郑藻如公使抗议9月西雅图虐害华人事件,要求华盛顿州长对当时伤亡的华人家属进行赔偿,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美国国会同意拨款27万美元作为华人的补偿金。而精通国际法律的梁诚则将对一切华人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时都要求美国政府赔偿,虽然美国政府对待赔偿问题比较消极,但梁诚对待赔偿事件都亲力亲为的精神以及尽最大的努力来保障弱国海外子民权益的举措深受海内外的好评。

最后,梁诚对生活在美国的贫困华人也积极给予经济援助。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华人的房屋大量被毁,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侨胞流离失所,生命受到威胁。梁诚面对这种情况,一面鼓励美国其他地方的侨胞伸出援助之手,一面电告清政府恳请拨款帮助受灾的华侨,此时的清政府在对待海外侨民上也逐渐改变过去“天朝弃民”的态度,慈禧太后也让内务府捐献一部分自已的私人财务。梁诚在赈灾上亲自督办,积极协助当地组织抢救灾民,发放赈灾款、救助伤员,安抚侨民的情绪,梁诚此举受到清政府的表彰。另一方面随着清末“海禁”政策的逐步废除,大量的华人去海外做工。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西方列强以各种形式的招工将华人骗至海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奴隶无疑,导致很多华人非正常死亡。譬如说在美国的“猪仔”以及在南美洲种植园的劳工,都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工资待遇很差,而且还要受监工的残酷虐待,但却能给外国资本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澳门和香港更是成为以拐骗华工臭名昭著的重要基地,所以,梁诚对贩卖华人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向总理衙门建议,以后需要签订契约的华工,即令懂法律的专业人士详细解读合同的各项条款,防止华工被骗签约。同时也与美移民局交涉,积极参与解救被骗华工,对于被诱拐的中国妇女和儿童,梁诚出资将他们遣返回国。

三、评价

中国自明清以来,政府对海外华侨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侨民一度被作为“天朝弃民”自宋元之后的统治者,大都奉行的是仇视海外移民,尤其是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待私自出国的侨民十分苛刻,导致很多华人出国之后即远离中原故土,不能回国。不仅广大华侨对祖国缺乏认同感,国家概念淡薄,对清政府恨之入骨。只能依靠着血缘关系、勤劳的特性在异国他乡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晚清时期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保护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就采取了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海外华侨的举措。譬如派专员去秘鲁详细调查华工的生存状态,开始系统性的设立领事馆,从法律层面上对南洋、美国华人进行保护,吸引华侨归国投资等,这些举措的实行极大地改善了华侨与祖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华侨对国家的命运也越来越关注,譬如“百日维新”之间,许多华人还上书光绪帝,提供变法的建议。在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他们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希望他能给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富强。所以说,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转变尽管并没有发生多么大实质性的变革,但至少在争取华侨心理支持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戊戌变法时他们对光绪帝的被捕极为愤慨。可见,晚清政策的转变对培养华侨的爱国主义情结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梁诚深知,华侨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利益,同时,只有一个强盛的政府,才能更好的去保护侨胞,对维护国家的尊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梁诚在实践中,他时刻牢记自已所肩负的护侨使命,努力捍卫着在美华人华侨的利益,我们知道,在国际关系的博弈中,国家实力是基础,“弱国无外交”,梁诚在清朝国力不济的条件下,与美国打交道,难度的确不小,与其他驻外使节相比,梁诚对护侨使命的认识更为深刻,他保护华侨的决心也更为坚定,对当时国外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也是极力劝阻。救助洛杉矶受灾受难的华侨,坚持华人华侨生命与安全第一的原则。清末,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生活贫困者居多,人们被迫去国外做工,对于这种因出洋挣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是梁诚极力反对的,他曾说:“出洋务工的工资收入确较内地之多。然层层盘剥之后,所余无几,以此区区之薄利,漂洋过海,实为不值”。

在国际外交的潜规则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根本,强大的国家就会占据主动权,能够轻易赢得外交,譬如,近代英国,由于其经济实力全球无敌,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掌握了近代国际上的外交话语权近百年。而要谋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就必须关注民生,这一点,梁诚始终亲力亲为,美国仗着自已国力的强大,没有按照条约保护旅美华侨利益,让在美华人受尽了虐待和凌辱,若不是驻美使臣们据理力争,反复交涉,恐怕连仅有的经济赔偿也难以得到,虽然,这些外交家们并没有迫使美国政府废除禁工条约,但我们不能将这一切都归咎与他们,只能说这是时代的悲哀,由于晚清的国际地位低下,没有国家力量做后盾这让外交家们难以有所作为,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评价此时晚清的外交是失败的,至少以梁诚为代表的外交家们没有畏美国马首是瞻,相反,他们充分运用国际法,不畏艰难,积极与所驻国交涉,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国家的尊严和侨民的安全的行为,值得我们缅怀和现代外交官们借鉴。

注释:

(1)《美国华人史》陈依范著第68页1987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

(2)“1860年在加利福尼亚的华工有24000人,到1870年人数就达到了30000名”《美国华人史》陈依范著第66页。

(3)《海外排华百年史》沈已尧著第85页198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如1880年丹佛排华案、1885年石泉排华案、1885年西雅图排华案

作者简介:孙好飞(1988-02),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2级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排华尊严
警惕借疫情“排华”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谈大众群体对个体生命的漠视
美丽的罪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