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婉容
【摘要】从语文课程要求来看,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重要内容。统编教材从选材到编排再到识字方法的渗透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以梳理教材课例为主,探求识字教学的教学策略,力求在低年段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阅读打下基礎。
【关键词】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统编教科书对识字写字的编排相对系统全面,横向和纵向联系紧密,展示出来的不同教学策略像一张大网,包罗了各种识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识字时应采取恰当的识字方法,尽早让学生多元识字,为阅读夯实基础。但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纯依靠拼音或简单机械的“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上,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更弱化了文字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相悖。为此,笔者通过探索统编教材的编排,以探求统编教科书内含的识字策略。
一、图文结合,韵语诵读
统编教科书作者深谙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偏重图画色彩视听,在编排时做到图文并茂,每一篇课文的插图不仅和文意相通,而且精美绝伦,课文字体、格式安排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均给人予舒适美。比如一年级下册的《1 春夏秋冬》四面古典画扇对应四季美景,图文相融、美感尽收,让一篇篇课文仿佛一幅幅画,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另外,低年段的六个识字单元和每个园地的日积月累均采用朗朗上口的词语、歌谣、启蒙读物、名言谚语、古诗等作为识字载体。韵语诵读遵循了孩童从整体到局部、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针对韵语课文,最直接的识字方法就是多读多诵多悟。学生在诵读这些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词句时无形中就掌握了读音和字形。这既增强了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指通过分析生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运用直观、联想等方法识记字形、辨析字义,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统编教科书交错综合编排,把造字方法融合进课文,目的是想让识字方法成为学生自主识字的“拐杖”。
1.象形、会意文字
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文字借助字形直观地表达了字义。统编版教材编排象形字学习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如一年级上册《4 日月水火》开始出现简单的象形文字,激发学生兴趣;二年级上册《3 拍手歌》课后习题出现了“隹”和“鸟”的比较,引导对比类别相同但意思存在差别的构字部件,这需要溯源到象形文字(“隹”表示短尾巴的鸟;“鸟”表示长尾巴的鸟),这时学生在了解字形时会注意到字义的变化;二年级下册《3 “贝”的故事》不仅解说了字形字义,还揭示了文字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加深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会意,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会意字承接象形字。如一年级上册《9 日月明》借用韵语形式解释了“明”“男”“众”等会意字的组成;一年级下册《4 猜字谜》“秋”的谜面也是有会意而来,但相比上册,不仅要求了解字形,还要求学会推测字义。
利用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指导认识书写生字时,可以从字形字义入手。比如“休”和“体”容易混淆,但带领学生了解“休”字(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学生就不会出错。象形、会意文字,重在示图,点拨联想,点到即止。教师课上课下可以给学生播放汉字演变视频,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文字的课外读物等,以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2.形声字
形声,合体字,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有关意义,声旁有关读音。形声字数量庞大,因其造字方法导致出现了大批同音字、形近字,这对部分学生造成了干扰。教识形声字,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第一,熟字带新字。包含平常使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方法。如一年级下册《3 小青蛙》一课,要求辨析“睛、请、晴、清、情”5个字,可由声旁“青”带出不同形旁的生字。熟字带新字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由易到难,降低了学习的困难性,也带出了形声字的特点。
第二,辨析识字。包含形近字辨析、同音字辨析、同音形近字辨析、多音字等。字词辨析重在培养学生由汉字的整体认识走向更为深层的理解,让学生学会观察汉字的音和形,而后了解意义的不同。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比一比,填一填”是辨析同音字;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列举了一串多音字,要求从词义来判断读音;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展示台出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形近字。
三、归类识字
第一,偏旁归类。一年级上册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构字能力强的偏旁,《常用偏旁名称表》归纳总结了出现频率高的偏旁,使学生从接触汉字开始就明白独体字、部件、部件和整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我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明、晚、昨、时”和时间有关,类推“妈、奶、姐、妹”与性别有关;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课文选取“木”有关的树木编排课文,让学生明白“木”与“树”有关。
第二,词义归类。由字到词,把相似意义的词语归类至一块,既降低了学生的识字难度,又运用相关性拓展了学生的识字范围。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字词句运用”利用思维导图牵引出与“车”相关的词语;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字词句运用”展现了与“言语”相关的八个成语并要求体会不同含义。
第三,主题归类。把同一主题下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放在一起,既能加强学生的词语整合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出示了以“夏天”为主题的词组“冰棍、西瓜、绿豆汤、凉席、蚊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出发,拓展词汇。
四、联系生活识字
统编教科书在选文本和编排方面从学生角度考虑,选编的课文贴合生活,活泼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文中以孩子口吻写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细小事情,借此得出“大还是小”;一年级下册《7 操场上》选取学生日常活动为蓝本,采用韵语形式编排,既能触发想象降低识记难度,也利于培养语感;二年级下册的《4中国美食》以食物为切入口,带领学生领略了中华美食并了解了不同的烹饪方式……总之,联系生活识字是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当成“拐杖”,力求借助拐杖的力量减低难度加快速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生活,用锐利的眼睛发现更精彩的词语世界。
五、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不能完全割裂,二者的融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随文识字强调生字词教学需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再现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其它语言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低年段新教材选编的识字课文,篇篇短小精干,但识字量大;篇篇韵语诵读,朗朗上口。词语在这样的语境下反复再现,被学生朗读成诵,孩子记忆会越来越深刻,无形中就掌握了字形字义。如二年级上的《23 纸船和风筝》辨析“飘”与“漂”,相信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已经发觉了这两个汉字的读音相同但从偏旁看它俩使用的场合不同。随文识字最大的优势是潜移默化,只需稍微点拨,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总之,统编教科书的识字策略方法多样,分散在每篇课文中。根据编排,我们明确知道横向是各种识字方法的渗透,纵向是在重现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理解词义作更高要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为一线教师,需充分重点利用识字单元和语文园地这两大板块,抓好每一部分的识字方法主线,串联整合整册书(横向),梳理整合册与册的联系(纵向),力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9-103.
[2]孙红霞.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