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运娴
【摘要】近年来,国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两个重要阵地。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对逐步实现家校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学校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基于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开展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研究,探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意义,提出在家校共同教育下如何开展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家校合作;行为习惯;小学
小学阶段是人们系统接受正规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间,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最大。小学教育更应该认真对待,抓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阶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逐步探索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聚焦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方式,值得小学班主任深入反思和改进。我校经过实施相关方案,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日后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都是靠后天培养和规范。然而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同的效果。
1.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儿童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教师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他们所学习,并加以模仿。对此,班主任应该注意面对学生时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注意自己在学校的细节,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主动放下身段亲近学生,与学生谈话时尽量面带笑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此外,班主任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基本的了解,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小心灵,对他们耐心辅导,鼓励学生做好每一件小事情。班主任要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坚持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时,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抽查本课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课后布置作业时加入整理课堂笔记这一项作业,由此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复习了课堂学习内容。
2.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小学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之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在校学习,也参与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与人格行为。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终身都可能有影响。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要以爱学生为前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采取简单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必须始终如一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要坚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不能过度溺爱学生,不能完全被学生所控制。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少不了家庭氛围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行为习惯教育,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与学校相互配合,实现家校共育。
二、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第一,小学生養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与他的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有着极高的可塑性,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益无害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可大致看出他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对于群居动物的人类而言,健康人格和道德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人生的幸福在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此可知,良好行为习惯的力量是否强大,对人的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终身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这短暂而又宝贵的重要时期,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夯实小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基于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一,建立家校合力沟通的良好机制。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良好行为教育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因此班主任要主动与科任教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共同关注留心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基于家校合作的方式下,构建家校沟通共育平台,立于小学生的成长角度下,加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同时班主任也要时刻跟进学生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学校开展线上家访为例,班主任要联合所有科任教师一起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 ,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通过交流,班主任对家长提出的好的意见要积极采纳,对家长提出的困惑要耐心解答。只有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二,设计家校养成良好习惯评价表。根据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细节要求,班主任要切实根据小学的学生年龄特点,制定设计两份量化评价表格,让家校共同参与督促好习惯的养成。以本校高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为例,班主任可以按照小学教育的培养计划,制定“德、智、体、美、劳”五个主题的好习惯评价表,每月初,班主任将家庭评价表和学校评价表打印出来,分发给班级学生,两份评价表人手各一份,学生将家庭评价表带回家,并张贴在家庭最显眼的位置,以利于家长开展监督。学校评价表则张贴在教室墙壁上,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要求家长和班主任每日根据良好行为评价细则,对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进行精准评价。此外,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当根据每月评价适当给予学生精神或物质方面的鼓励。
第三,开展养成好习惯的家校合作活动。学校基于家校之间有效沟通,要以培养学生养成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为重要抓手。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活动筹划工作,多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提升好习惯教育活动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比如,本校曾开展的“养成爱干净好习惯”主题活动,布置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共同商量并制定《家庭家务分工表》,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知行合一,在实践培养爱干净的好习惯。通过相关活动的实施开展,家长普遍向学校班主任反映,学生积极参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活动取得了巨大进步。
总之,在家校积极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对学生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与家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下,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行为特点,有效开展因材施教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计划,确保养成好习惯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教育任务,积极配合并支持学校的教学计划,从而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敏霞.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6-77.
[2]韩首兴,范翠平.家校合育背景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好家长,2020(1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