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月,王海华,潘丽红,胡建德
激越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综合征。我们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和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激越症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为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精神症状以激越、兴奋为主。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的兴奋状态。临床诊断均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为标准。共纳入6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MECT组(M组)35例和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组(Q组)35例。M组给予MECT 1次/d,连续3 d,后期予利培酮(商品名:索乐)和富马酸喹硫平续贯治疗。Q组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40~60 mg /d,连续3 d,后期予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续贯治疗。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的激越因子评分(PANSS-EC)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表(CGI-GI)于治疗前、治疗4 d和治疗7 d分别评定1次。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心电图、血常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d和治疗7 d测定,比较不同治疗阶段TESS、Q-T间期值变化(QTc)及对血常规白细胞值影响。
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差异。
M组共35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2例,躁狂发作9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Q组共35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躁狂发作8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2例,两组在疾病诊断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和Q组治疗前在年龄、性别、CGI-SI评分和PANSS-EC评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组和Q组治疗4 d和治疗7 dCGI-G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和Q组治疗4 d后和治疗7 dPANSS-EC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组治疗4 d后和治疗7 d后CGI-GI评分和PANSS-EC评分均小于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组治疗4 d后和治疗7 d后PANSS-EC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值均大于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M和Q组CGI-GI评分和PANSS-EC评分的比较
两组间TESS行为毒性评分在治疗第4天Q组明显高于M组。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化验异常、神经系统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和其他症状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不良反应以嗜睡、活动减退为多,M组患者出现轻度记忆障碍及轻微头痛,少数全身酸痛。两组QTc及白细胞值在MECT治疗前后及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针剂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磺酸齐拉西酮针剂及MECT在控制激越行为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控制激越特别是敌对、不合作及兴奋症状的控制及疗效总评等方面,MECT起效更加迅速、疗效优于甲磺酸齐拉西酮针剂,依从性高,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1]。但行MECT术需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要求较高,而甲磺酸齐拉西酮针剂相对实施简单,打针后患者处于嗜睡状态,但醒后又有较明显的兴奋行为,对症状的改善相对一般。对于临床来讲MECT治疗不管是对激越症状的控制还是精神症状的改善均有确切的疗效,可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