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分析

2021-04-20 13:26王恒挺梁廷明董晶陈旭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疝环修补术腹股沟

王恒挺,梁廷明,董晶,陈旭

阜宁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阜宁224400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约0.5%左右,患者症状表现为腹股沟位置出现包块,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极容易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损害患者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相较传统张力疝修补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对患者伤害小,操作简便等优势,备受认可与好评。较为常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分为疝环填充式及平片式,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成为了需深入研究的内容[2]。随着现代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微创优势使得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降低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文以2016年1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8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例,对比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患腹股沟疝患者83例作为研究目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41例,包括男患38例,女患3例;年龄最低为22岁,最高为76岁,平均年龄(55.4±1.2)岁;其中3例患者诊断为腹股沟直疝,38例患者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病程时间短则6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3.1±1.1)年。观察组共计患者42例,包括男患41例,女患1例;年龄最低为23岁,最高为75岁,平均年龄(55.3±1.1)岁;其中4例患者诊断为腹股沟直疝,38例患者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病程时间短则7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3.2±1.0)年。纳入标准:①确诊患腹股沟疝疾病,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3]相关要求;②年龄范围在22~76岁之间;③均自愿配合接受治疗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的病患;②排斥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前选择平卧仰卧位,以硬膜外麻醉进行诱导,且术中需持续开展麻醉处理。手术开始后,根据术前确诊腹股沟疝病灶位置,选择相应的腹股沟作斜向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腹外侧斜向肌腱膜、提睾肌等,并将其一次性切开。暴露手术视野后进一步确认疝囊所在位置,在填充手术时需始终保持分离精索的状态,并将填充物置入。然后在疝囊下缘约2 cm位置将腹部横向筋膜切开并剥离,经由疝环将疝囊推回至腹腔内,并在内环口利用网塞进行固定,最终将固定式填充物置入疝环内,并将伤口逐层闭合,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4]。

1.2.2 观察组 为观察组患者选择腹腔镜下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体位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采用全身麻醉进行诱导。待麻醉药物生效后,在脐下铺设镂空消毒铺巾,选择脐下2 mm位置作长度为1 cm左右的弧状切口,分离皮下脂肪后对腹直肌进行暴露。以患者身体纵轴为依据切开腹直肌前鞘结构,并对分离的肌肉进行适当牵拉,暴露腹直肌后鞘时,利用分离棒顺后鞘向身体下端游离,将腹膜间隙彻底与腹直肌分离。在腹膜间隙内置入球形扩充囊,将间隙进一步扩大,并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人工气腹压力需维持在12 mmHg左右,在该环境下穿刺并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当前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如视野较差时可进一步扩充。确认病灶位置后,分别在双侧下腹部作操作孔,在腹腔镜的观察下对病灶所在侧腹股沟下耻骨后间隙进行游离,直至髂骨上嵴位置。腹腔镜下观察到疝囊后将其与精索进行分离,并充分暴露骨肌孔[5]。选择适当规格的补片(材质为聚酯类)平铺在疝环上,将骨肌孔完全覆盖为止。确认补片放置稳定,且疝囊恢复至腹腔内,然后将气腹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尽,以免出现血酸中毒现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各组患者手术疗效,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病灶及周边组织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情况;良: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病灶及周边组织基本恢复,6个月内无复发情况;差: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变,病灶无变化。总有效率=优占比率+良占比率。记录各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差异性。涉及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统计且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临床相关指标

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相比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

2.3 并发症总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普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状之一,该病症看似危害较小,实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通常口头将腹股沟疝称为“疝气”,患者的腹股沟肌肉通常会出现缺损的情况,而在肌肉缺损的情况下腹腔内的脏器、组织等就会向着皮肤的方向突出,进而形成隆起的病灶区域,被称之为“疝”[6]。腹股沟区域指的是人体下腹部大腿和会阴围成的三角区,该区域腹壁下含有丰富的血管,且主动脉位于腹股沟区域内。根据生理解剖后疝环和动脉的关系可以看出,腹股沟疝共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斜疝,即病灶突出部位在腹壁下动脉外侧;其二为直疝,即病灶突出部位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在发患者群当中通常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且中老年阶段人群的直疝发病率更高,而其他年龄段人群斜疝的发病率更高。

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式为外科手术,即通过外科修补疝环的方式避免腹腔内脏器突出的治疗方式。其中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时间最早,但在开展该手术治疗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恢复阶段的疼痛感剧烈,因此整体疗效相对较差。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医学界创新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该手术主要借助更加先进的补片生产技术,补片的基本材料为人工生物材料,可有效提高患者腹股沟厚壁的强度,组织脏器突出出疝环外,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会对疝环周围肌肉造成明显的张力,可保证修补后补片的稳定性[7]。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出两种术式,分别是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平片式操作更加简便,且手术费用较低,但远期效果不如疝环填充修补术。疝环填充修补术采用高位游离皮下组织的方式,可有效避免血管、精索等的结扎,且针对疝囊体积较大者也可开展治疗。但由于其属于开放性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也难以控制,因此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率仍然较高。

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则利用了腹腔镜微创术式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的大小,且腹腔镜获得的手术视野良好,可有效满足实际操作需求。施行手术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脏器、组织等的影响相对较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更好控制。

该文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9.02%(P<0.05),该结果与任少勋等[8]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腹股沟疝疾病采取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环修补术腹股沟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