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强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力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特别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结合青年学生身心状况,提出启发和引导学生体育健身兴趣和爱好的对策与建议,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独立精神;创新意识;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2-0073-05
Abstract: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ways and meth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rive to create a conduc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spirit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combine the you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put forward the inspiration and guide the student to sports fitnes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rests and hobb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the sports teaching function and role.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dependent spirit;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我国职业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职业技能课教学中,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场地的现场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较为出色。与之相比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则显得略有逊色,其主要表现:体育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多数院校只是开设一些球类等技战术简要课程,至于将其上升到体育文化层面,如培养学生独立精神与创新意识等则几乎消失殆尽,尚未得到学校和体育教师应有的重视,说是“水课”也不为过。体育课虽然有成绩考核,但在学生看来怎么能“过关”,哪个项目好“过关”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异同点。对一堂优质课的认定,二者的相同点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丰富的信息量和思维含量,二是思考难度和思维的挑战性。二者不同点一个是“静”、一个是“动”,体育课主要是通过“动”的过程,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达到行为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无疑就要挖掘体育课的潜能,创出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途径、原则和方法。
1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1 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上进心不足
教师缺乏对所从事专业的独立思考,表现出对教学改革的缺失,近年来部分体育教师缺少对教学改革研究,对管理应用人才培养认识不够深入,不了解教学对象心理需求,对体育应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缺少专业性提供,无法适应现代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性培养。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强,缺乏敬业精神。表现不认真钻研业务,心无大志,上课往往是应付了事,只求课上别出事故,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全然不顾[1]。有些教师考虑个人利益较多,他们所谓的研究业务都要与评级晋职挂钩,甚者不择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1.2 学生缺乏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学习品质
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未来的去向不十分明确,表现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缺乏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上体育课是出工不出力,既不能增长体育知识和才干,也没有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由于少部分学生惰性强,不爱动,往往影响上课的气氛,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由于不能主动地引导、动员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课堂冷清缺少活力,这样就更难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2]。这是体育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1.3 体育课堂教学灵活性不足
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在建国初期,我国体育教育引进了前苏联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思想,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在教学上以传授技术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单纯地将学生看成是生物人,将其作为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物等同起来。这种尊重自然规律却违背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僵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被动状态。体育教学课堂基本呈现出:统得过多、定得太僵,存在格式化、军事化,缺乏个性化、生动化和多样化。这种僵化现象既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更忽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3]。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如果不走出这种困境和束缚,就很难实现现代化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制约职业院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瓶颈
2.1 制约培养大学生独立精神的主要瓶颈
所谓的精神独立就是自己可以理性的处理一些事物,不再左右与他人。
部分职业院校缺乏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其主要原因是教学统筹过死,学生思想僵化,自由发展和活动的空间太窄。虽然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受到极大的冲刷和洗涤,但仍残留着一些旧痕迹:诸如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却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墨守成规,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学校的主管领导不重视体育,存在较严重的偏科思想,甚者很少过问体育教学;有些院校体育实践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措施,如课外活动指导、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体育课的选课方式及考核方法缺乏激励机制。这些都制约着学生自由活动和个性发展,学生不可能有体现和展示其独立精神的平台。这些业成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瓶颈重要原因。
2.2 制约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瓶颈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创新精神多次强调,大学生要树立创新创业精神,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4]。
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这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职业学院应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整体积极性不足,职业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对机械,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甚者部分老师甚至认为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这种做法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这种观念也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 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制约关系
独立精神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没有独立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实现的。同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瓶颈也就是培养创新意識的瓶颈,彻底消除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诸如课堂上带有胜负性质的游戏活动,教师允许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协商讨论,在游戏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可提出战胜对手的创意性对策,这种实践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又可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最终取得胜利。大学体育实践,是通过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实践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对运动技术、训练方法,可以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甚至坚持已见,与战友、教师、教练员通过民主讨论取得共识,这样就更能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了运动塑造人格魅力个性得到发展[5]。
3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标要求
3.1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服务于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必须服务于学校的总目标,必须符合职业院校培养现代综合性人才的需要,而现代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主要标志是教育对象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品格。当他们走向社会,才能担负起现代管理、现代设计和现代化科研的重要责任。体育课教学与实践对于实现学校现代化培养目标,可以发挥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首先,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运动实践提高身体素质和增进健康水平,这样才能承担重要的攻坚任务。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体育课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其神经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使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能够即时认知并快速应变。如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体育课既可做到服务于培养目标,又可为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3.2 职业院校体育课要促使学生树立认真求实的态度
认真求实是现代化管理人才和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道德修养。体育课很多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真求实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如球类课的比赛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活动,都可通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胜负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制定规则,做到公平竞争;诱导学生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采取正当手段,不搞投机取巧;在游戏活动中,强调胜不骄败不馁,做到互尊互让、互帮互学;当对裁判判决有争议时,要做到尊重裁判、冷静处理;当发生身体接触碰撞时,要做到礼让、主动道赚、增进团结。通过体育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端正品德,当走向社会就可把握业务操守。
3.3 培养规格要体现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育精神价值
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体育的精神价值涵义应这样理解:是导引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即身体文化,这种文化沉淀为大学生的集体人格。
大学生通过体育课和参加体育实践,使他们发自内心对某些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加练习并在与运动伙伴们交往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交流运动感受,运动为他们所带来心理愉悦,使他们头脑睿智,思维敏捷,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反应敏感、有好奇心等。这些就是体育课和运动实践所培养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成果,也体现出体育的精神价值。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优秀体育人(运动员、教练员、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都是聪明人、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创新者,否则不可能称其为优秀者。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年青时代酷爱体育运动,曾是我国田径跨栏项目国家纪录保持者,坚持终身体育。可以说体育运动实践造就了他的强健体魄,强大意志和聪明智慧,使他更具有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体育使他终身受益,他可称其为体育实践和科技攻坚的典范。赵洪博和他的教练姚彬都曾是我国著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后来又都成为教练员,他们能在运动技术水平、艺术水平顶尖,高手如林的世界比赛和奥林匹克花样滑冰比赛脱颖而出成为冠军,靠的是独立思考和技术创新,如果他们没有广博技术资源,没有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他们一生都拼博在运动场上,是运动实践造就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将技术创新发挥到极致。他们的成就更体现体育的精神价值。
3.4 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体育的真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大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年青时代,更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巩固阶段,接受体育教育,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对于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有了强健体魄,才能在登攀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为此,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锻炼和接受终身体育教育,使其终身受益。一生保持身体健康和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自岗位所担负的重任。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在练习中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养成系统锻炼习惯。从中感悟到体育锻炼给自己带来快乐,进而做到终身体育。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坚持终身体育,才能不断进取,实现各个阶段的科研目标和任务。才能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先生,对体育情有独钟,他一生钟爱体育,一个身高仅1.49米青年,就被选入当时的清华大学足球队。当事业有成时,做名校校长时仍重视体育,他所在学校学生体育课不达标,是不可毕业不可去国外留学。以此来鼓励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他对体育的热爱并坚持终身,也为我们树立光辉的榜样。
4 职业院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途径
4.1 改革课程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体育课程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及未来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体育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对各自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自觉地同化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建立起更完善的新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下的“身体练习的体验性过程”,通过实践和独立思考,使他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个性得以完善。然而,职业院校传统体育教学,学生只能对完全理性化的教材进行消极机械性的模仿,被动地接受与自己生活远离的一些体育课程内容[6],这些课程的实施方式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悖逆,这就压抑学生积极性。因此,体育课程内容要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主动适应,这就需要对课程重新设置和创新,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此同时,要增加学生练习的内容和时间,缩减传授技能的内容和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去体会。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也可借鉴国外学生参加运动训练的经验,开设专项运动训练、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或成立健身俱乐部,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水平。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实践,既满足个人需求,也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4.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指对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挖掘体育教材培养个性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练习手段方法、游戏活动等,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学生正确理解回答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办法,亦可让学生参加课程执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个性得到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示。
4.3 创建师生良性互动教学氛围
师生良性互动是处理好主体和主导关系重点要素,关键在于教师轉变观念[7]。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即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这是实现教学民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使教学从教师的主讲、主导地位向“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不做权威的代表,而是做学生在体育课内外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讨论,提出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和见解。体育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而不应该是“主体与客体”即“我与他”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应具有民主精神并要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等,要树立在体育课堂“师生平等”的思想,创造一种轻松活泼师生关系[8]。使体育课堂呈现民主、和谐、互尊、互助的“教与学”活动。
4.4 挖掘教材自身潜能
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按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影响,包括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内容,可通过运动实践,来诱发人的心理素质,使其达到最佳程度和状态。例如,速度练习可使人思维敏捷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善于发现和接受新生事物,并能做出快速应答。力量可以使人对新生事物迅速做出反应并当机立断地做出决断。耐力可以培养人耐心、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各种灵敏性练习,可以激发人的兴趣、增强兴奋度、提高神经灵活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当这些素质得以开发、激活,人的智能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其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必然也达到相应程度,就激起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教材自身潜能,就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教学对象需求,选择培养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的最佳教材,并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诸如趣味游戏、比赛法、辩论法、练习法等,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效果。
5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5.1 比赛法
游戏比赛法是带有竞技性和对抗性游戏活动,通常是将学生分成两组或两组以上进行分组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的方法决定胜负。在活动前要制定比赛和游戏规则,进行公平竞赛。比赛内容和方法应结合授课教材,内容是学生比较熟练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这样操作起来更加通畅、更具吸引力。
5.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掌握所学技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体育实践的过程。经过反复练习实践才能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并在练习过程提高运动兴趣。感悟到运动后给身心带来的愉悦和快感。例如球类活动,那种快速转换、疾速变向、跳起投射、默契配合、集体协作,这些技巧是在长期练习中达到熟练的,才会使学生体会到运动价值和美感。只有当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在自己生命中是必不可缺的,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并做到终身体育。
5.3 实践法
所谓实践法,就是让大学生在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以教师身份去组织、带领同学进行体育实践活动,亦可称实习法。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实习者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组织能力,并需要和教师一同备课,以便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带准备活动开始,也可从体育课练习小组指导同学练习做起。总之是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体验授课的实践感受。
6 結 语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以及毕业后成为现代管理型创新人才具有划时代战略意义。对此,提出职业院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改革建议:职业院校体育课要融入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要创立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新途径;创立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为此应充分挖掘体育教材自身潜能,利用体育培养形式和特殊教育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参加运动实践,使学生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的发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使职业院校体育课成为培养良好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专业人才的教学阵地。
参考文献:
[1]刘玲.试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学,2002(3):55.
[2]腾子敬.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1(3):32.
[3]彭钢.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108-109.
[4]邹本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5):106-108.
[5]Summerfield D .Liane M.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J].ERIC Digest,1995(10):255.
[6]江波,周学荣,李慧萌.视角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2014(3):38.
[7]刘蚸.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与重构—兼论《体育与健康标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28.
[8]许晶,许滨.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5(4):508-509.
[9]马宝国.辽宁省艺术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3):88-91.
[10]韩冰.建国70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5):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