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外宣翻译人员要基于目的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规范性,准确译文,提高国外受众对我国外宣信息的可接受度,同时还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以我为准”的策略做好外宣翻译工作,以维护并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外宣翻译;国家形象;准确;政治立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1-0087-02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讓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国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1]。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把中文的对外宣传材料翻译成为外国语,通过媒体向全球宣传中国、介绍中国。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形成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是该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是每个国家对外宣传最重要的使命。由于当前汉语尚不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策略,做好外宣翻译工作,让国外民众客观公正地认识中国,促进我国国家形象的不断提升。
一、语言层面:基于目的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规范性,准确译文,提高国外受众对外宣信息的可接受度
(一)重视目的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规范性
外宣翻译的基本目标是向全球各国宣传我国发展现状、外交政策与核心价值观,以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认可,打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强化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话语权。外宣译文的表述规范性是否适应目的语语言特点,决定了我国外宣效果的成功与否。
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与语法规范性存在明显差别。如果忽视两者的差异与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仅仅侧重与原文基本意思相符,就会导致译文难以理解,使目的语读者具有排斥心理,不利于受众群体整体接受译文宣传信息,进而影响我国对外传播效果。可以说,基于目的语的语法表述特点与规范性完成转换,突破中西方语言局限性,从而与国外话语体系正常衔接,逐步强化对外传播效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3]。党的十九大报告翻译效果很好,就是由于翻译人员在对报告翻译时大多按照目的语所达到的效果为归属的方法进行翻译。
(二)增强翻译准确性
外宣翻译应保证译文绝对准确。译文是否准确关系到国际受众群体能否真实了解我国对外宣传相关信息,对我国形成客观公正的认识与评价。译文可读性如何,也是国际受众群体对我国形象是否可以更好认知的关键因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版能够将我国塑造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并带来较强的国际影响,获得国际受众的认可,皆归因于译文的准确与地道。
提高外宣翻译准确性,需要翻译人员正确理解拟用英文词语的基本涵义及信息,使译文形象清晰展现,这样便不会使受众群体误解。在翻译外宣信息过程中基于目的语中涵义对应的表达也可强化表达准确性,但同时也应考虑到英语中一些词语即便意思类似于汉语提法,实际上却大有不同,其除了词义层面的本质差异,传递的形象也会有较大区别。
(三)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应使用较为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与风格,使广大国外受众群体更好地认可中国对外话语。英汉语言使用惯例区别较为明显:就词汇用法这一点来看,汉英词汇在使用场景、情感态度、搭配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就表达特征而言,汉语形象思维大多是以具体事物或生动形象的表述来解释抽象化概念或内容,而英语抽象思维大多侧重于抽象概括的叙述,以此来呈现实际事物或不同景象;汉语修饰词使用较为常见,而英语表达侧重于避虚就实;就句法结构来看,汉语句子重“意合”,不同分句多次出现,平行铺排,句子重点并不突出,语义层次不明确;而英语句子结构清晰,组成了基于SV(主谓结构)为核心的空间搭架句式结构,整个句子全部按照SV(主谓结构)这一主干结构完成后续的空间搭架,这种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相对清晰;就修辞特征来看,汉语大多运用排比和一些华丽的词语,而英语行文侧重于逻辑,描写清晰;就语篇结构来看,汉语大多以归纳型结构为主,首先论述事件的研究背景、案例研究等,最后得出研究结论,英语大多以演绎型结构为主,直接提出主题,然后叙述一些相关联的研究背景、成因等。基于此,外宣翻译人员应根据英汉语言使用差异采取适当的变异,以便译文读起来更加顺畅,与英语使用惯例相适应,从而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加强译文的外宣效果,以便更好地维持并不断提升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二、文化与政治层面:坚持“以我为准”,坚定政治立场
(一)坚持“以我为准”的翻译策略
由于我国外宣信息,尤其是一些政治话语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演变过程,其中包含特色化的表达方式与术语,其时代性显著,而英语中未有与其相对应的概念与表述,基于此,翻译过程应严格根据原文含义创造对应表达方式。不可为迎合受众群体的语言习惯而歪曲原文的涵义与理念,应坚持“以我为准”的策略。此外,一些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用词不准确,甚至有意识 “抹黑”中国形象,对受众群体进行误导。基于此,我国外宣翻译人员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根据中国话语的基本涵义及全新的理念进行表述,在国际舆论场中发表适当意见,纠正西方媒体不当措词,使受众群体对中国形象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
(二)坚定政治立场,维护国家形象
政治性是外宣翻译的基本属性。维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保护中国利益是我国外宣翻译工作的核心目标。基于此,外宣翻译不只是要求语言精准,同时还要有政治层面的准确。翻译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翻译中国话语,尤其是翻译带有政治属性的相关内容时,应以中国表达为主,注意用词的政治层面涵义与尺度,而非直接借鉴国外媒体的表述。
总体上看,我国外宣翻译工作应以坚持目的语为依据的策略为主,同时还要坚持“以我为准”的策略,尤其是针对政治话语内容,翻译时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准确传达中国声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版就恰当地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翻译人员在翻译其中的政治文化语内容时使用了“以我为准”的策略,而就语言形式来说,大多是按照以目的语为依据的策略进行翻译。实践证明,外宣翻译时将以上两种策略结合运用,能够提高我国外宣成效,维护并不断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
参考文献:
[1]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8(1):19-27.
[2]陈小慰.外宣翻译:从“新修辞” 理论角度的思考[J]. 东方翻译,2018(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