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 李霞
【内容摘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总是按照师讲生听的原则,导致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 方法
数学新课标以来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数学学科的结构特点,保障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推理性、严谨性、广泛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与进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由此可见,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高效的授课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通过了解,教师知道很多学生都喜欢篮球运动,所以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引入新课,如:研究抛物线图形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图形性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将抛物线图形与投篮的运行轨迹呈现出来,就形成了完整的抛物线图形。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但形象描述了抛物线的具体特征,而且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抛物线图形特征。此外,要想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度,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要盲目迷信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班级中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学状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二、创设合理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有效问题的重要作用,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将趣味性融入数学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的轴对称图片或者实物,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一些类似轴对称物体。这种问题情境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还能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三角形DEF和三角形ABC,角D等于角A,角E等于角B,角F等于角E,那么三角形DEF和三角形ABC是全等三角形吗?请阐述理由。然后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分别阐述己方的观点,接着,让学生分别画出两个边长不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再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几个凸四边形,然后将这几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按照顺序依次连接起来,并提出问题:“此时得到的图形具有怎样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动手、分析而发现连线之后得到的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纷纷想要探究其中的原理,由此引入新课顺理成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引导系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有些中等生在小学阶段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刻苦而落后于他人,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没有形成系统化,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等以后他们再努力时,也无法达到以前的水平了。所以,中等生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一刻也不能放松,否则稍不努力,就会落后于他人,甚至成为差等生。首先,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学生数学水平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二是不知道该总结哪些内容。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初期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知识要点,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方法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与总结,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此外,注重细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运算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运算细节,注意运算技巧的使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首先,要熟悉各种运算法则,将公式的原理和使用技巧牢记于心,比如平方根运算、乘法公式、除法公式、幂的运算技巧等等,只有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次,在运算过程中,要细心,注意观察运算的细节,把握解题的技巧,特别是在容易出错的地方要仔细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原因,将注意事项牢记于心,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比如,在运算分式方程时,去分母的过程容易出错,那么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突破解题难点,教师可以多示范运算细节,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开展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在数学公式、定理、概念中,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维,而总结公式、定理、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让学生感到压力较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素质教育强调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也适当加入了知识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恰好体现了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要害怕浪费课堂时间,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将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究方法、推导过程等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体,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刻苦研究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完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科学有效的,才能在促使学生获得整体发展的同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从而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多维度、多方向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但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而且有助于调节课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行线与相交线》中的“对顶角”时,要先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在课件中提出猜想,然后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对顶角相等”的猜想,并利用课件模拟实验,突出立体感和三维效果,增强视觉效应,之后设计师生互动练习和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关系到其中的诸多环节,因此,在应用课件之前要认真分析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做到合理运用。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形,并绘制相应的动态画面,在课后复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作业和练习,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切实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之间的关系时,可以用鼠标拖动三角形的一边或顶点,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形态的变化,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可以得出“任何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共线,且垂心到重心的距离与重心和外心的距离之比为2”的规律。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成了学习中的思考者,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莉. 基于初中数学文本阅读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J]. 中国教师,2018(06).
[2] 董运河.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谈[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33).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