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诗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5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开展古诗词教学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径,而从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古诗词教学过于依赖死记硬背,淡化了古诗词优美意境的领悟与文化底蕴的积淀,古诗词教学价值不能有效发挥,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新课标理念。古诗词是古代文化语言的灵魂,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极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
古诗词格律规范、节奏和谐、音节错落且工整押韵,有着极强的节奏美与旋律美,非常适宜诵读学习,抑扬顿挫的声音能够带给诵读者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然而,当下初中语文的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古诗词教学价值的发挥。
(一)诵读目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诵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诵读等同于反复读,没有将诵读当成古诗词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而是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步骤[1]。在设定课程目标时,教师也没有明确提出要借助于古诗词诵读促进学生感悟力、鉴赏力的提升。教师没有给古诗词诵读以清晰定位,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意义也是一知半解。
(二)忽略诵读的积极意义
当下一些教师和学生往往把“诵读”和“朗读+背诵”画上等号,将其理解为综合了“读”与“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实际上,诵读和普通朗读、死板记忆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普通朗读追求的是发音准确和节奏清晰;死板记忆是机械背诵,囫囵吞枣。而诵读需要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感知,是基于五官协调合作而开展的活动,能够将死气沉沉的、冷漠的文字变成富有生机活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进而使学生全面解读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深刻感悟其情感内涵[2]。
(三)师生诵读兴趣不浓厚
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愿意耗费时间精力来探索并实践古诗词诵读教学模式,学生也只是在早自习期间诵读古诗词,鲜少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品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由读”“齐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并不关注示范诵读,即便有教师积极开展示范诵读,也多以播放相关音频为主,难以真正带动学生。直接用语言很难表达出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与深刻情感,用文字传达则简单很多,因此很多教师都选择“简单化”“形式化”的教学方法[3]。在这一背景下,古诗词诵读教学趋于形式化,最终导致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形式与策略愈发单一,学生的诵读兴趣持续下降,诵读教学的现实价值逐渐消失。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落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亲自感悟、品味古诗词的精练语言和悠远意境,引发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并自觉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关注诗词意境,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教师应认真阅读初中语文新课标,充分感知诵读教学的关键性,以改善诵读教学质量。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继续创新文化和教育意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师应根据最前沿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来指导具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新课改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天马行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教师根据既定范围来指导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只有具有独特见解和深厚文化底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海洋[4]。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兴趣的牵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使用优美语言、现代化教具、趣味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投入诵读活动。在设定古诗词诵读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不能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注意引起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朗朗上口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体会古诗词中包含的意境和情感,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古诗词中,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创设学习意境,赏析古诗词语言
古诗词有着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鲜明的韵律节奏,对初中学生来说,诵读是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能够推开感知之窗,通过品读来深刻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情感,围绕文本直接与作者进行对话,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人生道理,最终内化为个人思想。古诗词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本身则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学生通过有效诵读能够切实感悟古诗词之美,从而爱上古诗词,自觉投入到古诗词诵读中来,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这有助于发挥古诗词的教育和德育价值。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其中行之有效的当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意境,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与古诗词相匹配的真实意境,带领学生快速切入诵读状态,直观理解古诗词,感悟其意境之美。教师可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欣赏,再现作者情感,彰显古诗词的感染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对古诗词形成新的认识与理解。例如为学生播放舒缓典雅的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来帮助学生感悟作者在古诗词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寄托的感情志向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于脑海中想象诗词意境,促进思维发散,感悟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提高思想境界。
(三)品读古诗词语言,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的内在美是一首古诗词的价值所在。现阶段,有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单纯追求对诗词正确意思和考试内容的掌握,忽视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古诗词的内涵,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内在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因此教师要充分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古诗词中所使用的字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要求学生仔细品读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词,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词,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的丰富的情感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趣味。学生通过品讀字词,能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进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围绕学情选取诵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内容。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尽管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但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却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诵读教学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要根据课程内容来检查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然后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古诗词大都是名家所作,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并非字词,而是基于诵读领悟古诗词的情感、意境,以及培养诵读技巧。因此,教师应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力求契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垫垫脚就能够到知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点燃其诵读热情。此外,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优秀古诗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更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一味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还需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编制,学生的诵读资源得以丰富,诵读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更好感知汉语言的魅力。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关教学人士可立足于教师、学生、课程等维度展开,在诵读教材的编制环节,建议参考初中语文新课标内的附录部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背诵目录。除此以外,还可采取选修课、阅读课和自主诵读的方式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占据较大比例,而古诗词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诵读。新课改背景下,通过研究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和改善策略,便于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教学主体内容,陶冶其思想情操。基于此,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感知和细节品读等教学环节,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银香.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25.
[2]张晓玲.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91.
[3]李敏.简述初中语文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8):239.
[4]杨宏强.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指导分析[J].智力,2020(15):87.
[责任编辑 康兰明]